第492章 反殺

從城內殺出的長槊步兵們氣勢驚人,甫一交手就擊潰了亂哄哄的鮮卑部族兵,將原本預期的一場惡戰演變成輕鬆的追擊戰。

一開始,長槊兵們還嚴格按照軍中操典,每前進十步至少需要緩一緩步伐重新整一下隊列,以防陣型鬆散各自爲戰。

不過面前的敵人根本形成不了有效的反抗,帶隊的將官便也不墨守成規,只連聲呼號着帶人大踏步向前。

他們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從快走都漸漸要變成慢跑。

那些胡虜在馬背上是一條好漢,下了地一身功夫便折了三成,加上長期騎馬形成的羅圈腿,就連跑都跑不過身後的追兵。

長槊兵們追在身後,長槊一探便收割去一條性命,殺得那些鮮卑人呼爹喊娘只怪爹孃少生了兩條腿。

直到素利與彌加在驚駭之中派出騎兵上前接應,仍舊保持一絲冷靜的將校們才喝止住早就殺嗨了的隊伍,重新整隊以防不測。

而在步陣之後,那支奔涌而出的騎兵更是聲勢驚人,直接迎着前方的閻柔本部騎兵而去。

正率隊衝鋒中的閻柔突然發現,面前的敵人從步陣變爲了騎陣。

雖然他也感覺出中了敵人的算計,但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得硬着頭皮迎上去,欲要擊敗面前的這支騎兵。

相對衝鋒的兩股騎兵很快就要撞到一起,不過兩邊的反應卻是截然不同。

閻柔手下的騎兵成分複雜,有漢人有鮮卑人有烏桓人還有不少雜胡。

但無論是哪個種族的騎兵,都習慣了草原上那種遊騎戰術,更擅長騷擾遊鬥,而不是面對面強行衝鋒。

他們見嚇阻不了來敵,自身便有些打鼓,向前奔襲的速度不自覺地降了下來。

隗冉調教下的討逆營騎兵們卻兼具漢胡騎兵的優點,既能輕騎襲擾,也擅長正面強攻。

討逆營騎兵們的護甲更好,馬匹更精壯,體力更充沛,戰意更堅決。

至於他們的武器,馬槊,更是騎兵衝陣的利器。

所以討逆營騎兵們非但不減速,還連連打馬加速,將速度催到極致,如一道滾滾洪流一般衝向了面前的敵人。

俗話說得好,狹道相逢勇者勝,二者還未相遇,一方的氣勢便已經蓋過了另一方。

當兩邊成功撞到一起後更是高下立判,往往閻柔所部騎兵的武器還沒來得及揮出,討逆營騎兵們更長更鋒銳的馬槊已經如毒蛇吐信般刺出。

那反射着寒芒的槊刃藉着奔馬的衝勢簡直勢不可擋,敵人那粗陋的皮甲,破舊的鐵甲根本不起作用,只消沾到便是透體而入,帶出一道致命而恐怖的傷口。

雙方衝在最前的那一撥騎兵交手,討逆營騎兵佔據了極大的優勢,他們的對手大都被臨陣擊殺,而自身的損傷卻微乎其微。

閻柔所部騎兵們也嘗試了各種方式的還擊,這些北地騎兵騎術精湛,戰技也毫無問題。

他們在馬背上左右移動着重心,試圖避開那一杆杆閃耀着寒芒的槊刃,然後籍機揮出他們的刀,刺出他們的矛,砸出他們的釘錘。

只可惜他們的兵器既短也不夠鋒利,從長度上被馬槊壓制,即便在二馬錯身的時候擊中了討逆營騎兵,也未必能夠擊穿他們身上精良的鐵甲,造成致命的傷害。

一邊沾之即死,另一邊的擊打效果卻有限,這對於士氣的影響極爲巨大。

討逆營騎兵們越戰越勇,而閻柔所部騎兵越戰越是氣沮,此消彼長之下,一邊的衝勢更爲鋒銳,而另一邊更加畏首畏尾。

然而,騎兵對衝既激烈又殘酷,哪怕你再畏首畏尾,也無法避免一騎騎敵人向你面前殺來。

你不果敢地向敵人揮出武器,敵人的武器也會毫無憐憫地落到你的身上,懦弱與膽怯只會成爲束縛自己雙手的枷鎖。

閻柔與公孫瓚打過多年交道,對於公孫瓚手下騎兵慣用的兩面開刃馬矛並不陌生,他初見討逆營騎兵的馬槊以爲與開刃馬矛形制彷彿,並未太在意。

然而,閻柔本人在幾次對上面前殺來的討逆營騎兵時,便充分領受到了這種武器的威力,那簡單而鋒銳的形制幾乎將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他需得首先避過敵人的先手刺擊揮掃,才能發起還擊。

而在交錯奔行的騎戰中,剛剛應付完前一人的攻擊,很快就會面臨後一個敵人的威脅,兩次攻擊之間的間隙十分有限,饒是閻柔武藝嫺熟,也打得十分憋屈。

好在閻柔身邊的扈從得力,在扈從們的牢牢護持之下,閻柔有驚無險地衝出了敵陣。

兩股騎兵也如同兩道交錯而過的梳子一般交錯而過。

他們交戰的地方一片狼藉,到處是失去生命的屍骸,以及哀嚎的傷者和嘶鳴的馬匹,其中倒有大半是閻柔所部騎兵。

閻柔是一個很會審時度勢之人,這點從他的發家史上便可以初見端倪。

當初他不過漢地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被南下劫掠的異族擄掠到草原上。

當時他不過是個半大孩子,但很快就適應了草原上的生活,非但沒有成爲下賤的僕隸,反而得到了胡人的認可。

當時幽州經歷連番大亂,公孫瓚驍勇善戰對胡人十分嚴苛,爲鮮卑、烏桓所忌。

當時的護烏桓校尉邢舉也與公孫瓚關係相善,對胡族採取高壓政策。

閻柔爲了自身的權勢,竟然遊說鮮卑人幫助他攻殺邢舉取而代之。

當時對待胡族較爲寬和的大司馬劉虞被公孫瓚殺害,閻柔又嗅到了良機,接受劉虞舊部鮮于輔等人的邀請共擊公孫瓚。

而他得到的好處是,鮮于輔等幽州本地大族承認了他這個護烏桓校尉營的實際控制身份。

後來,袁紹在對公孫瓚的戰事中佔據上風,閻柔便站隊袁紹,得到袁紹的認可,以鎮撫北方胡族。

而在官渡之戰開始後,閻柔又以爲曹操得掌朝政,終將勝出,與鮮于輔暗投曹操,得了朝廷正是任命他爲護烏桓校尉的文書。

不過區區十年左右,閻柔竟從一介俘虜搖身一變爲朝廷的護烏桓校尉,佔據一角,實同割據,在胡族與漢朝廷之間左右逢源。

如此一個會審時度勢之人,又怎會自陷於險地呢?

當閻柔發現討逆營步卒殺出城來,迎上去的鮮卑部族兵一觸即潰,敵人的後續手段源源不絕時,就已經心生警惕。

但當時他仍舊心懷僥倖,希望本部精騎能夠擊敗面前的敵人扭轉乾坤。

可事實是殘酷的,當他的本部騎兵對上討逆營騎兵後,非但不能佔據上風,而且傷亡慘重,若非他一力維持,或許在剛纔就已經潰了。

透陣而出的閻柔環顧左右,發現自己的隊伍稀疏了不少,跟隨在身邊的兵馬也狀況不佳,士氣低迷。

而在遠處,他看到素利與彌加已經用騎兵把本部步卒接應了回去,與討逆營步陣稍稍脫開了一段距離。

然而二者看上去都沒有帶人來接應自己的打算,只是帶着本部兵馬遠遠觀望。

閻柔心中暗暗惱怒,心想這些鮮卑人就是不知好歹,都什麼時候了還在保存實力不願下死力,若是他們剛纔能兩面夾攻,定然能把討逆營騎兵擊敗。

不過他也沒有功夫對素利和彌加多加抱怨,因爲他發現,在他的左右前方,討逆營步陣已經調整完畢,那嚴整的隊伍遙遙對準了他,大有往前逼近的趨勢。

而在後方,那支令他震驚討逆營騎兵正在調轉馬身,好似要回頭再戰。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容不得閻柔再有猶豫,不然被三面合圍那就大事去矣。

他略一思量,若是往後退不免要與那股兇惡的騎兵交手,剛纔能順利衝過來已經是繳天之幸,哪裡還願意去對上那股兵馬。

往左右打量一番,閻柔便示意令旗官把將旗往北邊一指,選擇帶着兵馬折向北邊彌加的本陣方向。

同樣是透陣而過,隗冉帶領的千餘騎兵則顯得十分亢奮。

雖然在衝陣過程中傷亡難以避免,但巨大的優勢顯而易見,殺敵的渴望與衝勁蓋過了對本身傷亡的憂慮。

在隗冉的率領下,騎兵們十分果決地調轉馬頭,目標直指閻柔所部騎兵,欲要再度發起下一波致命攻擊。

然而當他們開始加速的時候,卻發現目標卻失去了再戰的勇氣,竟然折向了北邊。

隗冉知道閻柔是今天最重要的目標,那裡捨得放過這條大魚,便也不管戰場上其餘的敵人,調整前進的方向,繼續朝閻柔的側面殺去。

閻柔與隗冉兩股騎兵交戰的地點處於戰場正中央,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落入其餘人眼裡。

所以閻柔這麼一動,處於左右兩側的素利與彌加立刻就發現了閻柔的動向,他們不免氣急敗壞破口大罵起來。

堅持要打的也是你閻柔,最先開溜的也是你閻柔,這特麼也太可恨了!

尤其是彌加,看到閻柔欲要把那支聲勢駭人的漢騎引到自己方向時,更是驚得連忙調整隊形避讓開來。

這馬城攻了半天都攻不下來,二人之前就早有退意,若非城門被撞開,或許現在已經退兵。

可他們哪裡想得到,城門打開後卻是噩夢的開始。

那些踏着整齊步伐緊緊相逼的步陣,那氣勢駭人的騎兵衝鋒,都是東部鮮卑衆豪長們前所未見的。

敵人的強大出乎了他們的想象,打到眼下這個地步,二人也都想着趁閻柔牽制敵人,自己率先撤走,卻沒想到會落在閻柔後頭。

對於草原遊牧民族而言,打不過就跑是基本操作,絲毫不會有心理負擔。

既然閻柔起了個頭,素利與彌加也立刻吹響了嗚嗚的號角,指揮部衆分散撤走。

然而,城內殺出的討逆營將士們哪裡願意輕易放過他們。

一分爲二的討逆營長槊陣本要對閻柔騎兵發起合圍,沒想到敵人竟然開溜,便果斷轉了個方向,以步攻騎,對着素利與彌加的本陣逼了上去。

而隗冉率領的騎兵更是養精蓄銳多時,勢如猛虎下山,正擇人而噬。

閻柔帶着本部騎兵折向彌加的方向,心中不無用友軍分散敵人注意力的心思。

然而彌加方向的本陣散得極開,處於最中間的是彌加的騎兵,而兩邊還有不少剛剛從城下退回來的部族兵。

這些部族兵好不容易逃出生天,還來不及跑到後邊尋找自己的馬匹,就又面臨了閻柔的騎兵直接衝來。

部族兵們一面罵罵咧咧一面躲避,然而亂哄哄地陣地仍是阻礙了閻柔的騎兵們提起馬速。

一開始閻柔還有所顧忌,但當看到身側的討逆營騎兵越逼越近,哪裡還顧得上面前是不是友軍,只管鞭策着部下往前急進,但凡阻攔在隊伍前方的人一概砍殺。

可就算是這樣,已經完成奔跑加速的討逆營騎兵還是纏上了閻柔所部騎兵的隊尾。

討逆營騎兵們標配的兩丈長槊威力驚人,藉着奔馬的衝勢,只消往前一探便是一個血窟窿。

尤其是在追擊戰中,騎兵們也不用費力去刺擊,只消把馬槊橫放在身前,無論是鋒利的槊刃或者長槊尾部的鐵鐏,只消沾上敵人,不是劃開一道大口子就是撞得筋斷骨折。

主將已無戰心,閻柔手下的騎兵們哪裡還會有戰意,連像樣的抵抗都紛紛鞭打坐騎,只求比同伴跑得更快,好逃過這一場生死時速的追擊。

在此等情形之下,閻柔也顧不得隊尾,只是埋頭向北,欲要行那壁虎斷尾之計。

他挑選的突圍方向更是講究,盡選那些失去坐騎的鮮卑部族兵附近穿行,指望着這些更容易被殺戮的鮮卑部族兵能吸引身後追兵的注意力。

然而閻柔的如意算盤終是沒有打響,他身後的那支騎兵似乎卯準了他,絲毫不受這些雜魚的影響。

討逆營騎兵無論是人還是馬都蓄養了大半天體力,比起從大清早就趕路又在城下廝殺了一天的閻柔所部要精神百倍,兩邊的馬力有差,竟是越追越近越追越近。

身後時不時響起的慘呼聲令閻柔不忍回頭去看,而前方的燕山還有好一段距離,閻柔正感到有些絕望,不知今日之事是否能夠善了。

突然,從馬城的西邊奔來了一支兵馬。

那支兵馬前方高高舉着繪有鹿首的旗幟,那是鮮卑人的圖騰。

閻柔心中大喜,此刻能從西邊趕來的鮮卑兵馬,除了軻比能還能有誰。

他看軻比能那邊的兵馬陣容整齊,不像是自己一般被追得潰逃,而軻比能素來能戰,若他能來幫自己阻一阻身後的敵人,那自己定能趁亂脫逃。

閻柔拔刀向西側一指,大喊道:“那裡有援兵,我等往那處去!”

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05章 長了腳的耕田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5章 沉痾難起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565章 誇誇羣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207章 思鄉少年第358章 變故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344章 姐妹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49章 做人難第500章 寧城亂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582章 司馬防的算計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44章 殘月彎刀第42章 誤中副車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65章 工師之子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524章 驚變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565章 誇誇羣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431章 合兵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61章 三面夾攻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18章 試攻東城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17章 殺賊!保家!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382章 加料第5章 曲意逢迎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405章 長了腳的耕田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426章 北路軍第409章 曲轅犁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6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37章 孰爲黃雀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523章 天津港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110章 拉偏架第129章 月黑風高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13章 隗冉的心思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43章 各顯身手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289章 少年的渣權第567章 ****第591章 慫到飛起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132章 印與鑑
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05章 長了腳的耕田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5章 沉痾難起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565章 誇誇羣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207章 思鄉少年第358章 變故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344章 姐妹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49章 做人難第500章 寧城亂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582章 司馬防的算計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44章 殘月彎刀第42章 誤中副車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65章 工師之子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524章 驚變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565章 誇誇羣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431章 合兵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61章 三面夾攻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18章 試攻東城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17章 殺賊!保家!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382章 加料第5章 曲意逢迎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405章 長了腳的耕田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426章 北路軍第409章 曲轅犁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6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37章 孰爲黃雀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523章 天津港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110章 拉偏架第129章 月黑風高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13章 隗冉的心思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43章 各顯身手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289章 少年的渣權第567章 ****第591章 慫到飛起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132章 印與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