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洛陽之盟

封建社會,別看整個國家都是皇帝的,但皇帝還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國家分得清清楚楚。每個朝代,賦和稅都是分開收取。因爲賦是給皇帝用的,而稅纔是真正給國家用的。賦進入帝王的內帑,稅才進入國庫。明朝的萬曆皇帝在位時,女真人所帶來的軍事壓力十分大,而明朝朝廷的國庫卻沒錢了。於是大臣們要求萬曆把他的內帑拿出來,作爲軍餉,如招募士兵,抵禦女真人。但是萬曆皇帝小氣,認爲內帑是他自己的錢,不能把自己的錢花在國家的身上。大臣們一致說國家都是皇帝的,皇帝沒有自己家,應該把錢拿出來。但萬曆還是堅持不給。於是女真人勢大,把萬曆皇帝的江山給奪走了。

現在的劉宏其實也和萬曆皇帝一個樣,都無比堅定地認爲國家是國家的,自己是自己的,不該替國家,替朝廷花這冤枉錢。於是何進等大臣都不高興了,且不說劉範這個要求比之前承接流民的要求更扯淡,先說劉宏這個對待朝廷的態度就更扯淡。何進等大臣都認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國都是他的,而他們這些大臣不過是替劉宏賣力氣的。

身爲皇帝,劉宏在享受全國權力的同時,也應該履行皇帝的義務。身爲皇帝,國家都是他們家的,而劉宏卻如此不上心,竟然讓朝廷來做背鍋俠!何況這些年劉宏還常常花光自己的內帑,一直挪用國庫的稅款來建設宮室,供養數量龐大的後宮佳麗。所以何進等大臣都不高興了,都不再考慮是否同意劉範的要求,而是一致對外,逼迫劉宏把糧食交出來。

在羣臣的百般刁難下,一向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漢靈帝劉宏,終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就算在黨錮之禍時,他都沒有這麼慌忙。不僅僅因爲漢室的糧食很可能會被減少,而是他擔心他會激怒所有的大臣,讓整個朝廷都和他衆叛親離。萬一朝廷一致針對他,甚至廢黜他,改立新君,那可就完了。於是,劉宏開始認真思考,要不要把漢室的糧食交出來供流民遷徙去西域。

這時,暗中打探消息的劉誕得知,劉宏正在和除了他以外的所有朝廷大員僵持着,便認爲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於是,劉誕決定不失時機地給朝廷火上澆油,讓劉宏早做決定。劉誕便通知朝廷,如果朝廷不願全力支持流民西遷,那西涼就霸佔關中。

這一番話傳來,朝廷整個都震驚了。關中是朝廷的心頭肉,地位絕對不是涼州那種地方可以相比的。就連冀州,在關中面前,也是如此的可有可無。自古以來,都是得關中者得天下,秦朝、漢朝、唐朝都是如此。如果關中讓亂臣賊子劉範拿去了,那朝廷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這時,也不用羣臣接着勸說,尚有心智的劉宏也自覺地低頭了。劉宏承諾,將從內帑裡取出兩百萬石糧食,給朝廷遷徙流民。但朝廷對此也是有要求的,第一個是要求劉範必須先退出關中,然後朝廷再組織流民西遷;第二,朝廷要求劉範提供給朝廷西遷的費用。

對於朝廷來說,要遷走這麼多人口,肯定是開銷不小。要是劉範不出力就算了還不出錢,朝廷的財政一定會崩潰。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誰都明白。只有朝廷有錢了,才能幫西涼把事辦好。於是,劉誕也沒想太多,立馬答應給朝廷提供十億錢作爲西遷的費用。朝廷大喜過望,都沒有計較,立即滿口答應。

劉誕滿以爲,談判已然圓滿成功,但沒想到朝廷又提出了一個要求。朝廷要求劉範以後繼續臣服於朝廷。這一點至關重要,關係到以後朝廷和西涼之間該如何相處的問題。這個問題,因爲事情緊急,就連田豐和劉範也沒有想到。

事到如今,劉誕也只能自己想辦法了。劉誕認爲,西涼無論是在經濟還是軍事上,都已經羽翼豐滿,足以和朝廷分庭抗禮。所以,劉誕提出,朝廷乾脆就加封劉範爲涼王,將整個涼州和西域封給劉範,建立涼國。

朝廷聞言,自然是一萬個不答應。現在合約尚未達成,人質都還握在朝廷手裡,可以說朝廷佔盡優勢。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尚且給劉範封王,那以後其他心懷鬼胎的人,豈不是更要給朝廷蹬鼻子上臉了?所以朝廷嚴詞拒絕。朝廷要求劉範現在官職不變,爵位不變,身份仍然是皇帝的臣子。

劉誕也覺得現在就給劉範封邦建國,也不合適,容易招致其他勢力的打壓和遏制。表面上臣服於朝廷纔可以繼續悶聲發大財。故而劉誕又提出了一個條件,西涼臣服於朝廷可以,但是西涼必須擁有獨立的財權。

這就讓朝廷犯了難了。朝廷自己的稅收微薄,長久以來超不過五億錢。每年還不知道劉宏要用多少錢去聲色犬馬,可以說朝廷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一旦作爲朝廷稅源之一的西涼斷絕了賦稅,朝廷可能連大臣的俸祿都發不了了。

劉誕提出,如果朝廷想收回西涼的財權,就必須准許劉範封邦建國,爵位提升至王。朝廷知道,劉誕這是在逼迫朝廷在面子和裡子中做抉擇。如果朝廷要面子,不讓劉範封王,那就自動放棄了西涼財權;如若朝廷要裡子,就必須讓劉範封王。

這時候,朝廷陷入了兩難之中。但朝廷回想到過去,涼州在被劉範平定之前,一般收不了多少稅。而且爲了打擊羌族和氐族,朝廷還要往涼州投進去不少的錢。現在的涼州是富庶,但即使涼州不上交財權,對於朝廷來說,也不過是原地踏步而已。之所以朝廷患得患失,只不過是因爲涼州今時不同往日,朝廷貪心而已。

對於朝廷而言,面子才更重要。如若放任劉範封邦建國,朝廷在天下人面前威嚴何在?現在東漢朝廷的統治早已是日落西山,江河日下。之所以孱弱的朝廷還能駕馭天下州郡,只是因爲大漢朝四百年國祚延綿至今,天下人習慣了遵從,不敢造次。但劉範封王后,天下人就會從朝廷強大的幻象中看出朝廷的孱弱。或許屆時朝廷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涼州,而是整個天下。

所以朝廷在面子和裡子中選擇了面子。劉誕對此也比較滿意,至少西涼以後不用再對朝廷交稅,可以更好地支持西涼的建設。但朝廷要求,每年西涼都要遣使對朝廷朝覲。劉誕也答應了,只要不用朝貢,朝覲不算什麼。如此一來,西涼基本上在政治上已經從朝廷的州郡躍升至類似於朝廷的藩屬國。

至此,朝廷和西涼之間的談判圓滿結束。所有的條款都得到了雙方的共識。剩下的,就是補全每大條的細枝末節了。第三天,朝廷和西涼正式在合約上簽字,談判隨之結束。因爲這是在洛陽達成的合約,故而稱爲洛陽之盟,和洛陽之變正好相對應。

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六百六十九章 鳳宮之斥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四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七百一十五章 虎子異志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十五章 張角的對策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劉交談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三百零六章 洛陽之盟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四百八十五章 遁地之術第兩百一十章 孟德登場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十五章 張角的對策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謀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
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六百六十九章 鳳宮之斥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四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七百一十五章 虎子異志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十五章 張角的對策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劉交談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三百零六章 洛陽之盟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四百八十五章 遁地之術第兩百一十章 孟德登場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十五章 張角的對策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謀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