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

李嗣業拽着下巴上的淺須淡定地說道:“記裡鼓車你不必管,這個我自有方法。”

封常清狐疑地點頭,心想李將軍是在說大話吧,記裡鼓車這東西除去皇城宮宦誰都沒有見過,造化神奇更如巧奪天工,非張衡馬鈞等大家所不能爲,一般人根本無法推導出其中結構,更別說再造一個了。

他將白絹背在身後,朝着李嗣業躬身叉手:“若將軍沒有別的事情,屬下就先下去了,我先將地圖的方寸用墨斗打出格子。”

李嗣業朝他擺了擺手,任由他轉身離去,自己則開始低頭沉思。

記裡鼓車發明於東漢,相當於現代汽車的里程錶,車輪轉動通過齒輪傳動的差動原理,構造複雜度還不如鐘錶,但整整領先了西方的一千七百年。傳說是由張衡發明的,但沒有明文記載。它的作用其實是用來當做天子的車輿鑾駕,又稱之爲大章車,出行時排在指南車之後。

傳說黃帝發明了指南車,自周代開始,天子出行時以指南車爲先導,東漢時加入了記裡鼓車,車中有掌車和史官負責記錄天子起居注,之所以後來人看史書說某年某月某日天子出行,向東走了多少裡,到達某個地方。這裡面的里程數可不是估摸出來的,而是經過記裡鼓車精確測量出來的。

難怪古人會稱呼地圖爲輿圖,這與帝王的車駕還是脫不開關係。

李嗣業默默盤算,唐裡是以李世民的雙步來計量,一步等於五唐尺,一里就是三百步。根據這個來製作鼓車的車輪,直徑一步調整圓周率爲三步多一點兒,這樣車輪每轉動一百下便是一里。在輪軸裝上木齒輪,大輪周長咬齒爲小輪十倍,然後在旁軸上再裝一輪,仍然調整變速倍數,直至車輪轉一百圈,最上面的齒輪轉一圈。

這只是完成了基礎構造,接下來還要裝一個擊鼓的裝置,齒輪上裝撥環用弓弦結構,使小人的鼓槌按在鼓面上,齒輪每轉一圈就擊鼓一下。當然這還不算,上面還要再加一個裝置,當鼓聲每敲擊十下時,頂層的鐃鈸就會發生清脆的響聲。

這樣打造成的計裡鼓車遠比用腳丈量要精確得多,雖然依然無法解決地球曲率,還有海拔地勢坡度問題,但已經很厲害了。從晉初直到明清,歷代王朝的輿圖都是按照這個方法理論來繪製。

他回到正堂中點了油燈,坐在案几前拿出一根細毫筆,在紙上寫寫畫畫,不斷進行計算,費掉了幾十張麻黃紙,才勾畫車輛的整體結構和其他部分的圖紙,勾畫好尺寸。

等他伸了個懶腰長立而起時,不覺已是下午時分,但躊躇滿志絲毫不覺得累,只想着儘快把實物搞出來。

十二孃進入堂中,看到地面上一團團的廢紙,不由得哀怨地看了他一眼,低下身子將紙張撿起來。

李嗣業快步走到門口,燕小四正率領着親兵在院子中清除雜草,修繕些破敗的地方。

“小四。”

“來了,來了,喏。”

燕小四快步跑過來,站在臺階下叉手問道:“別搞衛生了,這地方能住就行,你帶幾個人到城中,把凡是會木匠手藝的人,都叫到鎮使府上來。”

正在屋內的十二孃一聽,不由得竊喜,李郎這是要準備爲洞房做傢俱了,其實也沒什麼可做的,不過是弄一個木榻,兩個胡牀、妝奩、再去找工匠磨一個銅鏡,用不着這樣大費周章。

燕小四擡頭看看天色,撓着襆頭爲難地說道:“現在就都叫過來,等把人都召集到一起,天可就黑了。”

“你說的對,那就今日去通知,明日讓他們來府上做工。”

燕小四立即叉手:“喏,我這就親自帶人去。”

……

疏勒都督府在城南地勢較高處,府後院有一座兩層的波斯圓拱形建築,旁邊各帶一間平頂屋。此刻疏勒都督裴國良正坐在房頂胡牀上納涼,身旁兩名漢妝婢女正輕搖着團扇。

裴國良坐在屋頂,除去與他一般高的城樓和疏勒鎮使府無法俯視外,城中多數房屋都盡收眼底。

此刻他放眼望去,見城中有兩隊兵丁正在逐條曲巷打聽搜尋,這聲勢可不比尋常,也不知道是在搞什麼東東。

裴國良乃是疏勒王室之後,其父裴安定在開元初年被玄宗封爲疏勒王,兼任疏勒都督,耀建州司馬。父親在三年前病逝,不滿二十歲的他世襲了都督和司馬之位,但這個疏勒王卻不是世襲罔替,他只有朝廷的關懷和福澤下立下功勳,纔有可能被皇帝再次加封。

基於這樣的願望,他對朝廷派駐龜茲的疏勒鎮將非常關切,畢竟他這個什麼都督司馬都是空頭銜,沒什麼實權,屬於他的只有當地胡人組建的兩千番兵營,戰鬥力比起唐軍也差了不少檔次。所以十分希望新來的這位鎮使是個有雄心壯志,能幹大事兒的人能夠帶他升級起飛,就像開元十六年的副都護趙頤貞,聯合父親擊敗吐蕃,父親才能得封疏勒王。

他心有所感,擡頭對身邊的婢女吩咐道:“去,下去院中喚一名奴僕,打聽一下這些唐軍在城中尋訪什麼”

婢女喏了一聲,轉身進入圓拱屋中,踩着木樓梯下去。隨便叫了一名身披白衣的波斯奴僕過來,在其身邊耳語兩句,便匆匆打發去了。

少頃,奴僕返回,又在婢女身邊咬耳朵,這婢女點了點頭,轉身踩着木樓梯回到屋頂,蹲在主人身邊低聲稟道:“阿郎,這些的唐軍是新任鎮使派來的,在城中到處尋訪木匠。”

“尋訪木匠”裴國良挑起眉毛問:“這李嗣業到處找木匠做什麼”

“奴婢哪裡知道呀。”

“我明白了。”他細細尋思了一會兒,才自言自語道:“今日上午在迎接他進城時,我家夫人也去聯絡感情,與李將軍的家眷稍稍熟識了,得知李將軍身邊帶着未過門的未婚妻,想是來到疏勒城便要成婚,這該許是爲了結婚打造傢俱呢。”

他自認爲已猜度明白,長長噓了一口氣道:“有點兒失望吶,婚姻大事固然重要,身爲男人當然急切。可初來疏勒上任,當爲衆官之表率,至少應該裝裝樣子忙幾天,然後纔去謀劃婚姻大事。他這麼做給人一種……靠不住的感覺。”

“等等看,再看他幾天吧。”他隨即擡頭對身邊女婢吩咐道:“你下去給李將軍準備幾樣賀禮,要拿得出手的,中原的名貴錦緞,大食的細麻,吐蕃的氆氌都行。”

“喏,”這婢女低頭一拜,款款退了下去。

這疏勒王子從胡牀上站起來,望着城裡在黃昏中染上了一抹金色的平頂屋羣落,幽幽嘆道:“昔有李杜司職,朋心合力,想得一個好同僚,不容易,我果然還是想多了。

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
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