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

李嗣業坐在皇帝身邊,兩人的席位只相距一尺左右,他從案几上端起酒盞,朝着聖人頻頻遙敬。

李隆基笑意泛起,端起面前的金色酒爵,仰頭一飲而盡。他擡頭給站在旁邊的高力士使了個眼色,高力士擡手合掌,兩隊長袖曼舞的女子從兩側緩緩進入殿中。又有八名手持各式樂器的樂伎站在一旁。

他仔細留意,在隊伍中領舞的是梨園的樂營將謝阿蠻,彈奏樂器伴奏的也都是梨園的樂器高手,其中有彈琵琶的賀懷智,彈箜篌的張野狐,敲羯鼓的李龜年。這倒是讓他挺意外,梨園的高手都到了嗎?

皇帝也側身笑着對他說道:“這些人你也都知道,他們均是梨園中的精英,個個身懷絕技,也非常傲氣。他們尋常是不會給別的人跳舞演奏樂曲的,就連安胖子的沒有如此的殊榮。只有你,你既是梨園的樂營將,譜寫了將軍令的樂曲,又立下了如此大功,當得起這樣的待遇。”

李嗣業連忙叉手道:“多謝陛下恩德。”

梨園的這幫人確實是特立獨行,一曲凌波舞過後,也不需要皇帝揮退,蹁躚着舞步緩緩退出了大殿。

李隆基似乎還沉浸在樂曲的美妙之中,對外在的變化沒有多少關注。李嗣業雙手輕輕合掌,作爲領舞離開時卻在隊尾的謝阿蠻,朝李嗣業露出了一個神秘莫測的笑容。

他手撐着下巴頜淺慢品嚐美酒,美人兒的笑容給了他幾分酒醉的感覺。

李隆基笑着說道:“剛纔染病在家的右相聽說你回到長安,心中甚是興奮,拖着病體給朕寫了一封奏疏。他說你今日之功勳堪比漢時之衛青霍去病,太宗朝之李靖李績,如今天下雖然安定,但你有開疆擴土之功,當入凌煙閣受香火供奉,讓天下人都知道,今時今日我大唐亦有名將。”

李嗣業心底涌起了強烈的警惕心理,如果這奏疏是別人上的那還沒啥,但若要是李林甫上奏,後面絕對有厲害的殺招。雖然現在他並不知道,但就怕趁他得意忘形放鬆警惕的時候,這絕密的殺招就會突然蹦出來。

不過從這精妙的奏疏中,也能夠體現出李林甫潤物細無聲的拍馬屁本事,把李嗣業比作衛青霍去病,又比作李靖李績,其意不正是隱晦地稱讚李隆基堪比漢武帝和太宗皇帝,皇帝暗自受用卻不點破,享受這種真實的虛假。

坐在下方的楊國忠緊跟着聖人的話附和:“陛下,李嗣業功勳卓著,可比北齊之蘭陵王,大梁之陳慶之。”

李嗣業手按着酒案,用手指頂着人中,差點一口把酒噴出來。

皇帝的臉色果然有些尷尬,若不是知道楊釗本人才疏學淺,算是個歷史盲,恐怕就要懷疑他居心不良了。蘭陵王高長恭的老闆是高湛和高緯,這兩位一個是寵信奸佞,另一個是亡國後主,都不是什麼好貨色。陳慶之的老闆是誰,梁武帝蕭衍,是南樑的開國之君,統治初期留心政務,糾正弊端,分封宗室,尊寵門閥貴族,但後期逐漸昏庸,崇信佛教,怠於政事,最後引發了侯景叛亂。

嘿,不得不說,若要把李隆基比作梁武帝蕭衍,還真是有點兒像,都是前半生勵精圖治,後半生逐漸昏庸開始享受,而且都經歷了少數民族將領的叛亂,前者是羯族人侯景,後者是粟特人安祿山。楊國忠的這句話裡竟然藏着真相,果真是神預言。

看到皇帝興致不高,楊國忠也意識到自己是說錯了話,只好悻悻地閉上了嘴。

李隆基轉身對李嗣業說道:“嗣業,以你的功績,如今就算是封個王也不爲過,但你尚且青壯,且來日方長,即使是海內珍饈,也不能一頓都吃光罷。所以朕授你爲開府儀同三司,勳官爲柱國,入凌煙閣畫像,賜爵爲英國公,食邑兩千戶,授田四千畝。”

李嗣業連忙放下酒杯,躬身叉手說話:“多謝陛下隆恩,嗣業願意爲陛下守更多的疆土,挑更重的擔子。”

他這麼說是暗自向皇帝討兼任河西節度使,從去年開始,安祿山已經是河東范陽平盧三鎮節度使了,這三鎮可是含金量極高的邊鎮,兵力多寡絕非北庭安西可比。他如果能把河西兼任過去,以安西爲首的精銳和北庭軍,河西諸軍形成一個體系內的軍事陣營,以區分安祿山一夥的東北軍,這便是純正的西北軍了。

李隆基不知道是沒聽明白,還是另有打算。哥舒翰和安思順的官位安排順暢之前,李嗣業感覺還是有機會的。

他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雙手呈送遞給聖人,高擡起頭挺胸說道:“這些都是在遠征河中大食戰役中表現突出的士卒和校尉,其中士卒四千人當賞,校尉三百人可授將職,還請聖人定奪。”

李隆基放下冊子,贊同地點頭說道:“可矣,朕根據行軍方誌所觀,安西軍經歷數戰,均是下陣上獲,當得起這樣的獎賞。朕特許,所有有功士卒,俱進勳官武騎尉,所有有功校官,俱進歸德郎將與中郎將。”

李嗣業連忙叉手說道:“嗣業替安西諸多士卒校尉謝陛下升賞。”

李隆基笑着捋須說:“將士用命,自然當賞。”

這些將領所受的,都是唐代的勳官十二轉制度,凡以軍功授勳的,戰場上或戰後由隨軍的書記員記錄戰前的情況,戰爭的過程和勝負的結果,同時要記錄每個官、兵殺死或俘虜敵人的數字,上報到尚書省吏部。吏部的司勳郎中反覆審查,驗證爲實,然後擬定官階,奏上皇帝,等待授官。

以戰前的條件分:以少擊多爲“上陣”;兵數(包括戰士人數和裝備)相當爲“中陣”,以多擊少爲“下陣”。按戰爭的結果分: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四十,爲“上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二十,爲“中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十,爲“下獲”。

按照戰前的條件和戰爭的結果,綜合起來,擬定“轉”數。上陣、上獲爲五轉;上陣、中獲爲四轉;上陣下獲爲三轉,以下遞減類推。

勳官沒有職務,不管事,僅僅加官而已。勳官要入仕參政,則依照門資、出身的規定。

李嗣業又向皇帝叉手說:“這次遠征有大將田珍,段秀實,程千里,馬磷等人奮勇爭先,臣請陛下酌情提拔。”

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
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