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

李嗣業帶兵到達木鹿城下時,安西接連經歷兩戰,已經極度疲憊。然而城中竟然還有三千大食軍守城,而且守得極爲頑強。

木鹿城是一座用鏨石加夯土修建起來的綠洲城市,城牆堅固厚重,大食人在這座城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即使只有三千守軍,看上去似乎破綻百出,但就是遲遲攻不下來。

他命令弩隊利用伏遠弩向城頭上發射猛火雷,又派敢死隊將城門炸破,然而敵軍已經用條石將城門封死。他親自率領跳蕩兵攻城,大食人從城頭上拋下滾石,接連兩次打退了唐軍的進攻。

這是安西軍的軟肋,長途行軍沒有完備的攻城器械,只能靠伏遠弩發射登城箭向上攀登,敵人使用一種長柄的帶刺的像仙人掌似的兵器,一個接一個將兵卒們從城頭上戳下去。

天色再一次暗了下來,大漠上空漂浮着星辰,唐軍暫時用駱駝圍作了臨時營地,由於繳獲的增加,他們強大的機動能力正在逐漸減弱,這是難以取捨而且無法避免的。

李嗣業盤膝坐在氈帳中,用小刀割開木盤子中鹹澀的醃肉,就着乾巴巴的壓縮餅乾,強行咀嚼着嚥了下去,長期吃這種東西也是一種折磨。坐在他身旁的將領們也皺着眉頭辛苦地吞嚥着。

他把盤子扔在地上說道:“我們跋涉千里從怛羅斯殺到了這裡,擊潰了多少敵軍,竟然能讓一個小小的堅城絆住了手腳。你們想想辦法,明天之內一定要拿下木鹿城。”

段秀實在心底默默吐槽,這些個勝利有一次攻堅獲勝嗎?一次都沒有。如果這些大食人慫一點甘心當縮頭烏龜,估計你現在連康居城都拿不下來。

王正見在一旁分析道:“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我們是在別人的國土上作戰,人家堅守自己的家園,自然是半步也不肯後退的。而且木鹿的這片綠洲中高大的樹木稀缺,全是一些低矮灌木,不容易打造城攻城器械,僅憑人力很難攻下來。”

田珍也扶着腦門說:“我們一直賴在城下進不去,萬一他們的援兵到達,看來我們就只能撤退了。”

李嗣業突然笑了起來,雙手扶着膝蓋大聲道:“不會有援兵的,至少在段時間內不會有,呼羅珊軍就那麼多人,我就不相信他們能源源不斷地爆兵。我們在沙漠中擊敗了木鹿城的主力,那些逃回圖斯城的人一定認爲木鹿守不住,自然會向並波悉林稟報木鹿城陷落,他可能都不知道這座城還在自己人手中。並波悉林現在能做的,就是堅守住圖斯城等待哈里發給他派來援軍,然後才能伺機反擊。”

王正見突發奇想說道:“要不然我們扔下木鹿城,直接去進攻圖斯城算了。”

田珍嗤笑道:“連木鹿城都攻不下來,還想進攻圖斯城?”

“這個可不一樣,木鹿城是小城,正因爲它小,所以才容易堅守。圖斯城可是幾十萬人口的大城,城牆過長使得它防守面薄弱。而且這幾十萬人口的城池,每一天都需要往城中運送糧食,只要切斷它與外界的聯繫,用不了多長時間軍民斷絕糧食,很快就會崩潰。”

李嗣業淡然地點了點頭:“你說得很對,但我不可能給自己的後背留下隱患,只有穩紮穩打的勝利纔是真的勝利,但凡抱着一丁點兒的幻想去走捷徑,將來都會給我們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只有將木鹿城當做前進基地,才能夠做到進退有度。”

有一句話他藏在肚子裡沒有說出來,自安西軍從疏勒出發遠征到大食境內,他們的鋒芒已經用到了極限,正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安西軍的出征準備時間本來就不充裕,再加上對自然環境的陌生,前後經歷四次大戰,而他們的對手不是等閒之輩,不是腐朽的末世王朝,而是擁有勃勃生機的新生的國度,剛經歷改朝換代的戰爭,動員能力必然不是一般的強。

只要能成功拿下木鹿城,他和大食人談條件纔會有更大的底氣。

“要不然,我們想辦法斷絕他們的水源?”

“這個方法也不可取,木爾加布河水源充沛,除非想辦法讓河流改道。況且我們自己的給養也支撐不了太長時間。”

李嗣業突然想起了馬磷,開口自言自語地問道:“馬磷呢,馬磷是不是還活着我派他們在沙漠中阻擊敵軍,他們是有很大機會脫身的。”

此言一出,衆人都沉默不語,他們對馬磷能否生還,已經不抱任何幻想了。

他從地上站起來,對大家鼓勵道:“明日繼續強攻城池,採用三面佯攻,正面進攻的辦法,定要把城池奪下來。我將親自帶隊攻城,段秀實,你帶領弩箭隊用猛火雷對城頭上進行壓制。”

衆將齊齊叉手應喏。

第二日上午,唐軍繼續強攻木鹿城,李嗣業親自帶頭攻城,經過整整一個上午的激戰。一個叫郭昕的小將搶先登上了城頭,把象徵着阿拔斯王朝的黑旗扔了下來,把三辰旗插在了城頭上。

城中尚有一千兩百多名大食軍做了俘虜,這一戰是他自出徵以來損失最重的一次。

他騎着白馬從清理出的城門進城,城中的百姓躲在土坯平頂屋中茫然地看着他們這些異國的征服者。

俘虜們脫去了甲冑蹲在地上,田珍提着長柄陌刀站在他們面前問李嗣業:“這些人害得我們死了那麼多弟兄,是不是應該把他們全殺了。”

李嗣業皺着眉頭想了想說:“在城中殺人滿地是血有礙觀瞻,讓城中居民瞧見了也容易產生仇恨心理,不如帶到城外的沙漠中找個地方埋了吧。”

田珍主動承擔了這種不積德的髒活,帶人押着這一千多俘虜往城外走去,他們路過城門口的時候,遠遠瞧見幾十匹削瘦的馬和穿着破爛滿臉黃沙的人蹣跚着步子站在了城門口。

馬磷懷中抱着兜鍪,臉上乾癟得像是剛從沙堆裡拋出來的人俑,他擡頭望着城頭上的三辰旗,早已乾澀的眼眶再次晶瑩剔透。

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
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