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

李嗣業感覺自己彷彿一瞬間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亦無法掩飾自己內心的驚喜,這也太容易了吧。只是獻上了一柄叫做嗩吶的樂曲,獻上來一曲蕩氣迴腸看似交心的曲子,就能獲得如此多的官職。他爲何還要維持過往單純勇猛將軍的人設。

他參與了每一場磧西的遠征,每一次征戰從頭到腳鮮血淋漓,然而換來的升遷之路卻崎嶇坎坷,總有人背地裡使絆子。

眼下突然身兼十職,這些背地裡阻止他官途的人還有什麼可說的。

原來升官最好的途徑是戳中皇帝的G點,這要比殺敵立功的效果強個好幾倍,也比安西節度使要好上不少。隴右羣牧使掌握整個隴右道軍馬的供應後勤,掌管着河套,河西等數十個馬場,負責給隴右道所有邊鎮分配軍馬。首先這只是一個職位而不是官,沒有品級印信,只有皇帝的符節。

隴右募兵使和隴右採訪使也是如此,而且這兩個官職中的募兵使是皇帝創造出來的,說是敷衍也好,應付也罷。採訪使既然是監察整個隴右道所有州縣的刑獄和考課,募兵使就該是整個隴右道兵員的徵兆和分配。雖然他現在沒能全面執掌磧西,但這對於他和高仙芝來說,這是遲早的事情。

這一點實在是他難以理解的地方,皇帝爲何還要把高仙芝留在安西節度使的位置上,難道是對自己的全盤的軍事能力沒有信心,想讓高仙芝再領幾年,這樣想未免太自嗨了。

他立刻叩首拜伏道:“臣叩謝陛下隆恩!”

李林甫很快把震驚的情緒收斂,他想要反對這幾樁任命,但要他親自說出口來,不符合他從不懟皇帝的習慣。直言開口這種事情,自然有人替他站出來去說。

於是乎扮演黑臉的王鉷站了出來,上前叉手勸諫道:“陛下,萬萬不可,李嗣業未立新功,如何能夠連續加官升職。”

李隆基做出決定之前,早已有了應對之詞:“當然,正是因爲李嗣業未立新功,所以朕纔沒有加升他的散官和勳官,至於多加出來的這些官職,採訪使,募兵使,羣牧使這些只是差使,沒有品秩官職,兼任的三州刺史,也是在他北庭的管轄範圍之內。這些都代表了朕對他的信任。”

王鉷還藏着一個殺手鐗,正要當着李嗣業的面說出,卻被李林甫以眼色制止。這位老狐狸眯着笑眼轉身,面朝李嗣業拱手笑道:“林甫恭賀李中丞,不,李大夫,能得陛下的信任,你我日後也該要多多親近纔對。”

他說完這句違心的話之後,才叉手對皇帝說道:“王鉷近日在長安暗自查訪,又找到了一個意圖推舉太子,韋堅,皇甫惟明諸獠遺漏的同黨。”

皇帝聽到這樣一個敏感詞彙,雙目突然鋥亮了起來,對跪坐在地上的李嗣業說道:“李嗣業,你先回去吧,等着朕賜予你的符節。”

“微臣告退。”

李嗣業緩緩向後退卻,退至皇帝視線邊緣的柱子後面,同時猶疑地回過頭來,揣摩他們接下來準備如何捅刀子。

王鉷這個人他是知道的,如果李林甫的道德水平低劣的話,此人還要低三個李林甫的下限。李林甫最大的黑點無非是嫉賢妒能,排除異己,打擊報復。在用政方面盡心竭力,也不會盤剝百姓,所以他即使在朝堂上勾心鬥角,喋血官場,民間對他的評價並無不堪。

但王鉷就純粹是害民以肥己了,他除了擔當李林甫陷害大臣的幫兇,兼任戶口色役使期間,國家庫藏的絲絹布匹已經堆積如山,而宮廷所需的珠寶等“輕貨”則相對不足。於是王鉷指使有關官吏故意對各地方上繳的絲絹大加挑剔,以各種藉口將他們退回各地方州縣,轉而高價徵收錢幣,再用這筆錢在當地低價徵購珠寶等輕貨。如此反覆折騰,官府獲得了暴利,卻把民衆折騰的不行。

不止百姓受到王鉷的嚴重剝削,就連在外戍邊的士卒也不放過。按照制度,當兵的六年一換,不用繳租庸。但是戍邊的將領都以戰敗爲恥,對於戰死的士卒都不向官府申報,因此這次戰死的士卒並沒有註銷戶籍。這給王鉷抓到機會了,他將這些有戶籍但是沒有人的,統統按照逃稅處理。這樣一來,有的人甚至被一次徵了三十年的稅,而這些稅則平攤在貧苦百姓身上,百姓也沒處可以說理。他盤剝百姓敲詐錢財鉅億,一部分充入宮廷獻給皇帝,一部分肥了自己。不明真相的唐玄宗屢屢給他升官,殊不知已經無形中成了王鉷的幫兇。

這樣的橫徵暴斂,直接導致在整個天寶年間大量的農民逃亡。社會發生巨大的反轉。

當然,王鉷這樣瘋狂斂財得益最大的還是玄宗本人。此時的玄宗用度日益奢侈,後宮賞賜沒有節制,皇室內庫(大盈庫)這點庫存完全跟不上他的節奏,又不能隨心所欲到左、右庫藏中去取。

王鉷知道後,每年都額外上貢一百億貫給大盈庫,以供玄宗揮霍,並且說這是租庸調以外的額外收入,與國家經費沒有關係。自此,玄宗更是“蕩心侈欲”,認爲王鉷理財有道,能夠富國,更加寵愛萬分。

短短十餘年光陰,玄宗竟是將其親手打造的最富強的大唐帝國揮霍殆盡,將其前三十年的努力付之一炬。藩鎮割據,百姓流離,社會動盪不安。王鉷在其中可以說是擔當了最佳助攻。

既然如此,將來王鉷兄弟謀反的時候,他絕對要填一把火,把這倆兄弟作死的路加寬,讓他們迅速地燒到地獄裡去

……

剛纔李嗣業站在殿中,王鉷有些話還說不出口,現在得了機會,自然要加大輸出功率。

“王鉷,你說,誰是韋堅,皇甫惟明在長安的同黨。”

他恭謹地低下頭,嘴角溢出一抹尖刻笑容:“陛下,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剛剛離去的李嗣業。”

李隆基的眉頭顰起,擡手用力地揪住自己的鬍鬚,神情嚴峻地問道:“你這麼說,可有憑證?”

“當然有憑證。陛下,舊曆二十五年,原安西都護來曜曾經造訪忠王府邸,李嗣業正是在昔日忠王,今日太子的推薦下,跟隨來曜前往安西授官。他早就是太子的心腹,也參加了韋堅和皇甫惟明之間的所有密謀!”

李隆基的眉頭卻突然舒展了起來,臉上帶着幾許諷刺與輕快。

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
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