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

城中某處的爆炸聲驚動了疏勒城,街頭的百姓們擡起頭,目光越過屋檐的朝遠方望去。娘子們連忙跑到院子裡收衣服,也擡頭望向天空。

“朗朗晴天的,怎麼會打雷呢?”

李嗣業彎下腰去,伸手撫摸黑胖的鬃毛,使它儘快從驚嚇中恢復過來。又擡頭看了看站在院中呆若木雞的趙道長,似在感嘆地說道:“動靜太大,不能在城中試驗了,以後在觀裡做好,到戈壁灘上找個試驗場地。”

趙正一噗通一聲坐倒在地上,口中喃喃說道:“怪不得要取名驚雷觀,是我腦子太蠢了呀。”

他坐在地上沉思片刻,突然翻身站起來大聲道:“李將軍,某是道士!學究天人,與道合一,豈能捨本逐末,棄大道而求小技,這驚雷觀,我……我不能再呆下去了!“

他垂頭喪氣轉身走向自己的精舍,在裡面收拾了一頓,團起一個包裹背在肩後,雙手合上房門嘆了口氣。

“趙道長,”李嗣業拽着馬繮來到精舍門前,馬蹄在地上踩來踩去,身形不動如巍峨青山,高聲說道:“你說你是個道士,一心求道,不理雜務,不問世事,那我來問你,你來磧西幹嘛來了?在中原九宮山那風水寶地潛心修行,豈不是更好。”

“我,”趙老道神情複雜,無可奈何地說:“我之前與你說過,貧道前來磧西,是要在這崑崙天山之間傳我道家教義。普施道法真諦。”

“瞅瞅,這話連你自己都不信。諸教向外求同,只有道家向內求心,求心者無需遠涉萬里,也不會到處蹦噠。你不過是想借着在疏勒鎮開道觀的名義博出位罷了。你想要成名,想做這磧西唯一一座道觀的觀主,以此來開門立派獲長安顯貴的重視。”

趙老道被說中了心思,只從眉毛底下偷瞄了李嗣業一眼,倒也沒有面紅耳赤。

“你若真想做個知名道士,就應該待在這驚雷觀,你可以繼續唸經,繼續修行煉丹。某隻不過是讓你在業餘時間給我搞點爆破品,這就無法接受了?”

“這……”趙老道提着包裹猶疑地站在院裡,捲鋪蓋走人只是他的一種抗議方式,希望李嗣業能夠妥協,但從眼下看來這武夫是死認準這伏火礬法了。

“我給你指出兩條明路,第一條道,你自己放棄道觀走人,我可以到別處再找一個道士充任觀主。第二條道,你留下來繼續做這驚雷觀的觀主,也可以繼續煉丹,修行,我也會繼續花錢,把道觀的山門前院,前後大殿都修起來。你只需要明白這道觀是誰修的,修道觀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魯圖等幾個便宜徒弟見趙正一猶豫不定,連忙上前去解下師父的包袱,同時叉手勸道:“師父,留下吧,這驚雷觀不能沒有你主持,我們幾個還想跟你學煉丹呢。”

趙正一嘆了一口氣,轉身拔腿就走,魯圖等人連忙攔在他面前:“師父……”

他板起臉甕聲說道:“爲師想去茅廁,難道也不行嗎”

幾人連忙讓道,趙正一撒開了腿往西南角跑去。

李嗣業讚許地點了點頭,對四人下令道:“收拾收拾,把院牆給修起來,以後試驗到城外去找個空曠的地方,道觀旁邊也應該有個鐵匠鋪,慢慢往起籌措吧。”

四人異口同聲地躬身叉手:“喏!”

他撥轉馬頭,離開了道觀,沿着街巷往鎮使府方向而去。趙老道從茅廁裡走出來,心中不解地望着漸行漸遠的李將軍。

伏火礬法早已有之,李嗣業的表現也說明他知道煉丹中硫磺、硝石能引猛火,但僅此而已,能對兵家有多大助益那炸塌的牆壁雖是讓他始料未及,但這對他,對所有人而言,不過是能夠在五花八門的攻防器械上增加一點兒小伎倆罷了。

小術終究是小術,又如何能及得上大道,爲了一點兒小術而用他的道觀做幌子,這李將軍的腦袋真是清奇。

李嗣業跨馬行走在返回鎮使府的街巷間,途經了漢代的耿恭井遺址。

不知出於什麼念頭,他決定再次憑弔一下這處古蹟,便翻身下馬,穿過遮雨棚來到井沿邊,探頭往裡面一看,幽深的井底下有圓月大小的亮處,好似倒映着天光。

“竟然有水了”

爲了確信自己眼見真爲實,他在井臺邊找了個石塊,輕輕地投了下去,石塊邦邦地撞擊在井壁上落入深處,井底的天光宛如鏡子般被打破,一層層漣漪盪漾開來。

“哈,有水了!”

附近百姓聽見這邊的笑聲,三三兩兩朝井邊跑來,低頭探看之後也大呼小叫:“耿公井出水了!”

其中一個老翁拄着胡楊木杖,顫顫巍巍地挪到井邊,李嗣業生怕他一不小心滑下去,連忙攙扶住,使得他探出下巴頦,幽深的井中張望一眼。

老翁興奮得白髯亂抖:“果然是出水了,這可是難得一見的祥瑞。”

百姓們紛紛向李嗣業叉手道賀:“李鎮使,福澤深厚,造福一方吶。這口井已有三十年乾涸,歷任鎮守使深挖淘泥,都未能引出甘泉。今日鎮守使在井邊一拜,清泉便已涌出,這是高天后土感受到你的虔誠,才引泉出井饋贈。”

李嗣業摸了摸襆頭有點懵,他實際上只是來這井邊看了一眼,何來拜井一說

“哪裡是三十年乾涸,應當是乾涸了七十年,老朽記得高宗龍朔年間,這口井就已經幹了。”發言的是那拄着柺杖的老漢。

李嗣業感興趣地詢問:“敢問老丈高壽。”

老頭捋着蒼白的髯須呵呵笑道:“老漢今年九十九歲。”

他連忙恭敬地站正,朝着老頭叉手道:“原來老丈已是人瑞,失敬失敬。”

“哎,”老頭擺了擺手:“未及滿百,不敢稱人瑞。倒是將軍施政惠及疏勒,感動了上天,是以七十年來未有之祥瑞。本欲揖禮相拜,無奈身有不便,實在是一大遺憾。”

真是人越老說話越好聽,李嗣業連聲說豈敢豈敢,攙扶着老丈在井棚附近的石頭上坐下,幾個百姓也圍在左右,口中絮叨興奮不已,好像這井中有了水,今年便能風調雨順,他們的莊稼也能豐收,牛羊也能肥壯。

這時已經有百姓主動取來水桶和麻繩,但井臺邊沿上已沒有轆轤和石架,幾個人圍着井邊將桶吊入,輪流接力往上提水。第一桶提上來稍微有些渾濁,直接倒掉,然後是第二桶,等吊上來第三桶水,已經是清澈明淨。

一人用木瓢舀起,雙手呈送到李嗣業面前,李嗣業伸手接過,卻遞到那老人的面前:“老丈請先飲。”

老人連忙放下木杖,顫抖着雙手捧起,神情莊重彷彿捧着神仙賜下的甘霖,他仰頭將瓢中水喝了個一乾二淨。

百姓們舀來第二瓢水,李嗣業伸手接過仰頭喝掉,抹了一把鬍子對衆人說道:“大家都嚐嚐這井中的新水,也沾沾這靈地的福氣。”

“喏。”

衆百姓依次排隊去舀水嚐鮮,李嗣業坐在那裡,與老翁閒聊之時卻神遊物外,暢想一下這樁事有什麼好處。

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
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