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

他們來到彭原縣城西所謂的行宮前,道觀門口松柏森森,門楹匾額和殿廊間的柱子均辯駁脫色,院子裡的鬆土中散落草根和灰燼,可能是整體性地拔除過一次野草,不然就真如蘭若寺一般真的陰氣森森。

除了看起來有些荒涼破舊外,整個宮觀的規模還是挺大的,至少超過了縣廨。一個皇帝的所有隨行人員,小小的彭原縣城確實難以承受,龍驤軍的軍帳在原上星羅棋佈,百官也只能委屈地住在簡陋侷促的民房中。像這樣四處流浪的皇帝,歷史上也沒有幾個了。

文武雙全的新任右相房琯帶着文武官員迎接在道觀門前,這也是李亨能夠給李嗣業最大的禮遇,房琯以漢時的揖禮笑面向迎,李嗣業則朝他抱了個拳,兩人並肩朝宮觀內走去。

“聽聞李大夫在鳳翔城前大獲全勝,擊敗了敵將安守忠和李歸仁的六萬大軍,斬首達兩萬。第一名將之稱果然名不虛傳,你這一戰就超過了郭子儀和李光弼河東殺敵的總數。”

李嗣業回答道:“房相國謬讚了,這一戰對某來說效果不甚理想,沒有能擊潰敵軍,所斬殺俘獲的多數是叛軍中的普通兵卒,敵方真正的精銳並未受多大損失。”

房琯雙手捅在袖中侃侃而談道:“本相也看了你送來的奏報,你在城牆上固守以炮石擊退敵軍,命鐵騎從東西城門尾隨追擊,敵軍收攏陣型進行反擊,你的中軍從正面推上來,伏一支奇兵在敵後確實是神來之筆。不過在我看來,依然不是最佳的破敵之策。”

李嗣業見房琯言談自信從容,以爲他真有高論,連忙拱手討教道:“右相有何良策,敢以教我?”

“不敢,不敢。”他口稱不敢,卻高擡起鼻孔說道:“聽聞你麾下可戰之兵就有七八萬,敵軍六萬來攻,卻預先固守城中,豈不是先弱了氣勢?雖說藉着守勢暫時退敵,敵退時出門追敵稍顯倉促,陣型不能穩固,敵軍率軍回擊必然氣勢大增。雙方騎兵旗鼓相當,決勝之道便在步軍之中,何不布戰車在陣前,人推牛拉衝鋒,定能將敵步軍擊敗,此時敵後方有我奇兵夾擊。趁着敵軍敗退之際追擊百里,斬首何止兩萬?”

李嗣業剛聽得還有點兒道道,再聽下去就感覺不對勁了,也不知道此人是在開玩笑諷刺他,還是在用兵之道真有些研究,所以纔來班門弄斧。

他當然也不可能與這位房宰相較真,但只是淡淡地笑道:“右相之言,確有些道理。”

他們來到李亨所在的正殿前,身穿黃袍頭戴襆頭的李亨笑容可掬,只是兩鬢如霜,讓人感覺他的精氣神全耗在了做太子的這些年裡。

李嗣業上前剛要俯身參拜,李亨連忙走下臺階扶着他的雙臂說道:“在這僻壤之中,卿就免禮了吧,正好有一位老朋友也要見你。”

“哦,”他對房琯等人擺手說道:“今日議事暫免,明日再來。”

他引着李嗣業來到殿後的一個隔扇間,途徑殿中的幾尊塑像,暫時只用紗帳隔擋住。道士李泌手執拂塵站在隔扇間門口,伸手將房門給兩人拉開。

李嗣業對李泌笑道:“你這閒雲野鶴,現在也終於出山了。”

李亨也笑着說道:“可惜這位山中閒人,終究是不肯接受朕授予的要職,只願意做閒散的銀青光祿大夫。”

三人在案几前跪坐,兩名侍女在旁邊煮水奉茶。等茶水救沸之後,李亨揮退兩女,坐在他身邊的李泌正要掌勺酙茶,卻被李亨伸手搶過:“不用你忙,我來。”

他一面斟茶一面恬淡地說道:“你們二位一位爲朕出謀劃策,一位決勝千里,朕暫時無以爲報,只有親手奉上清茶,以表體恤之意。”

李亨已經端滿了一盞茶,第一碗雙手呈送到李嗣業面前,他連忙俯身低頭拜伏在地,口稱:“陛下萬萬不可。”

“受了吧,這是朕的心意,你一個武夫還沒有李泌這閒雲野鶴來的爽利。”

他連忙坐正雙手接過,臉上還得裝出誠惶誠恐、感激涕零的表情來,在李亨面前表演忠心戲碼確實是累,因爲他不像李隆基遠遠高座在御階之上,而喜歡湊近說話,神態的一絲一毫猶如近景特寫攝像,演技但凡不過關,就能顯露出蹩腳來。

“朕心底有顧慮,也有疑惑,兩京失陷,天下大亂,賊勢竟至如斯兇猛,不知何時才能夠討平逆賊,使天下太平。”

李泌將拂塵放在膝蓋上,端起茶碗淺飲了一口說道:“陛下,如今郭子儀、李光弼已穩固河東,光弼出井徑與河北義衆互爲援助。嗣業也已經橫絕隴右,塞斷漢中蜀中,陛下何不以建寧王爲范陽節度大使,與郭、李二人共領兵馬攻陷范陽老巢,一但其後方被破,留在洛陽的叛軍就失去了根本,必然被河南諸將剪滅。嗣業兄你則集中精力對付關中之敵。泌雖不懂打仗,但也有一二句建議嗣業兄,切勿以攻城克地爲本,把叛兵趕着到處跑,這樣不但會使平叛越來越難,對天下百姓的危害更大。”

李嗣業擡起茶盞對李泌贊同道:“山中隱士,你這話與我心中所想不謀而合,叛軍的性質其實與蝗災沒什麼區別,他們擴散的越大,流動得越頻繁,對天下、對百姓的危害也就越大。欲平關中之敵,必須要提前準備,等待條件成熟時,一舉將敵軍全殲。”

李亨搖搖頭說:“朕問你們的,是何時能夠平定叛軍安天下,兩位心裡是否有底?”

李泌答道:“若陛下能完全採納山人策略,從今日算起,兩年內必然平定叛亂,恢復天下安寧。”

李嗣業也說:“陛下若能給臣以足夠的信任,定能在兩年內使二十萬賊兵消弭於無形,恢復九州清平。”

李亨嘆了一口氣站起來說道:“只是身爲天子居無定所,京城卻要時時刻刻受叛賊劫掠,長安一日不復,我內心一日不得安寧。太上皇如今潛居蜀中,朕也無時不刻想將他迎回長安。”

李嗣業心想,你要是不提我還想不起呢,你那個爹不管百姓如何看他,但在我眼中就是天下頭號罪人,你把他迎不迎回長安,我都不感興趣。

李亨低頭望向他,說道:“你手中可戰之兵有七八萬,加上徵召的輔助兵也有十三萬之多,朕再讓郭子儀率兩萬軍歸你調遣,如今叛軍在關中的兵馬總共也不過十萬餘,可否立即着手收復長安?”

WWW.ttκan.¢ ○

李嗣業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果斷地勸阻道:“陛下,安祿山留在長安的兵馬,乃是叛軍中的精銳所在,八千曳落河就有五千在其義子安守忠的麾下,又有同羅和契丹,奚人組成的精銳騎兵,要想將其完全擊潰,還需臣謀劃準備,望陛下寬心等待。”

李亨臉上立刻就有些不高興了,雙手扶着膝蓋闔下眼殼說道:“朕的長子廣平王李豫危難受命,被朕授予天下兵馬大元帥。朕知道他才疏學淺,不擅軍事,但朕準備派他與你聯合,當然一切軍中要務自然是你說了算,讓他跟你多學學如何掌兵,如何御下。”

李嗣業俯身躬身叉手道:“多謝陛下能派廣平王來與我分擔軍務,軍中士卒若知皇子廣平王殿下與他們共同進退,士氣必然大增。

他心中明白,這位廣平王李豫,也就是將來的代宗,就是來蹭排位賽刷分的,自己當然要帶他上分,至少應該刷到星鑽往上,將來繼承帝位的時候,才能使得天下膺服。

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
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