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

夫蒙靈察揉着膝蓋好言相慰道:“這事情怎麼辦我已經給你想好了,多徵調些人,到天山的瑤池去找。兵曹參軍張緣禮文章寫得挺有華彩,到時候就讓他提筆寫一封奏疏,把尋找的過程寫得玄幻曲折一點兒,到時候聖人看了難免不會龍心大悅,介時我們回京敘功,這也是很大的一個加分項。”

李嗣業無奈地叉手道:“既然你已經這樣說了,我自當從命。”

“這事兒你可得上點兒心,辦得出彩一點兒,我看你的樣子有些不大樂意,嗣業。有個道理我倒要親自講給你聽。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着聖人的眼光和立場來辦的。”

“就像遠征小勃律。吐蕃佔據小勃律國,致使蔥嶺以西十餘國斷了朝貢,墮了我大唐的國威,聖人面上無光,所以這遠征小勃律纔是功勳。還有,就說這修建驛站,清理沙匪,爲什麼要這麼做?你在李相府上也聽到了,大食使者來朝見聖人,述說絲綢之路安西境內沙匪橫行,驛站通行不便。這事關大唐和聖人的顏面。不光這兩件事情,這天底下所有的事情,我們都必須順着聖人的所欲去辦。脫離了聖人的立場,就算天塌了你補個窟窿,也有勞無功。這話只是打個比方,你好好思慮一下。”

李嗣業早就明白,但從夫蒙靈察的嘴裡說出來……看來這夫蒙都護已然得了爲官的精髓,日後做到河西節度使,看來也不是沒有道理。

他從都護府中出來,思維又開始發散,親自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結合後世書本和網絡上的知識,大概明白以法家理論依據構建的中央集權封建王朝的利與弊。其利便是凝聚力強大,變一人慾爲天下欲。想一統天下,整個關中三秦都向朝着目標前進,奮六世之餘烈,便可橫掃六合。想做明君千古一帝,整個政治結構都朝這目標前進,只需短短二十年,便可政通人和,海內清平,威服四方,成就天可汗之名。

其弊端也是同一個道理,如果皇帝的慾望就只是吃完睡覺逗美人兒,整個社稷也很快陷入停滯狀態,還真就應了那句話,鳥無頭不飛,蛇無頭不走,帝國的第一人日漸昏聵,這個看似如日中天的國度,其實已經開始走向衰敗。

現在各州各道都在迎合皇帝,估計用不了多久,興慶宮的院子裡就會堆滿了老子的雕像,中央集權的執行力度就是這麼強。

站在院門口等待的白孝德瞧見李嗣業悶悶不樂走出來,跟上去好奇地問道:“可有什麼大事?”

“對,有天大的事,要找老子的神像。”

“找老子的神像?”白孝德懵懂地撓着襆頭。

他從兵卒的手裡牽過黑胖的繮繩,回頭對白孝德說道:“把所有兄弟都叫上。”

“找神像嗎?”

“找個屁的神像,今晚我請兄弟們到胡姬酒肆大喝一通,其他的事情,等明日再說。”

……

夜色籠罩龜茲,胡姬酒肆燈火通明,穿着絳色長裙的康居美女在案几之間來回遊走,手中提着酒罈子給軍漢們添酒。武夫們性子豪烈,說話聲音自然也高,各種粗鄙俚語你來我往,引得衆人大笑。

李嗣業端着酒杯離了案几,雙手捧着與衆人喝了幾杯,然後悄然穿過屏風,又踩着轉角的樓梯,上了頂層的閣樓內,把糙漢子們粗狂的笑聲隔絕在了身後。

胡姬酒肆頂層是個圓形結構的亭子,八面開窗扇,居高而視,可以俯瞰城中大多數的圓頂屋平頂房。在醺人的夜色下,千家萬戶中透出微弱燈光,院子裡的刺柳隨風擺動,不遠處那一個個移動的光亮,是有人提着燈籠在夜行。

此刻亭中央的案几前坐着兩個人,各自面前的酒盞裡盛着美酒,但這二人神情侷促,心不在焉,彷彿不是來飲酒的。

李嗣業端着酒盞笑問道:“兩位都匠,盞中酒怎麼還滿着?難道是這胡姬酒肆的酒水不可口?”

兩人慌忙從地上爬起來,低頭躬身對李嗣業叉手:“參見李將軍。”

“兩位快請坐,這裡不是正式場合,不必太過拘禮。”

兩人拘謹地跪坐在案几旁,李嗣業端起酒具給自己斟了一盞,仰起脖子一飲而盡,放下杯盞卻見二人絲毫未動,不由得笑道:“既然二位放不開,那我還是先談事情。餘都匠和蒙都匠是安西都護府的匠作官,手底下管着四五百號人,有刻匠也有畫匠。某聽說當年敦煌的千佛洞,其中就有三五個洞窟的佛像是兩位主持修建的。”

兩人連連應道:“是的,是的,不知將軍請我們到這胡姬酒肆來,所爲何事?”

“這我就放心了。”李嗣業手扶着案几說道:“我想請二位雕刻一座玄元皇帝騎青牛的神像。玄元皇帝知道是誰吧?就是願意寫《道德經》的那位老子。”

餘都匠回答道:“這個應當不成問題,只要有玄元皇帝的畫像,我們可親自設計圖紙,差遣人手刻造,不知李將軍要把神像豎立在哪裡。”

“這正是我想說的,你們知道天山瑤池吧,如今正是十月,氣溫還未到嚴寒的地步,我想請二位帶人上天山,在瑤池湖畔刻一尊玄元皇帝的神像。另外這神像儘量做得天然一些,別讓人看出刀劈斧鑿的痕跡,不知道兩位能不能做到?”

兩人從李嗣業的話中聽出別的味道,警惕地壓低聲音問道:“李將軍,我們可否問一下,讓我們到天山瑤池刻這玄元皇帝騎牛神像,這神像最後是要給什麼人看嗎?”

“事到如今,我也對二位坦誠相待,實不相瞞。是當今聖人夜間夢到了玄元皇帝,第二日便傳詔天下尋訪玄元皇帝神像,如今各州各道都在把找到的神像送往京師,我們自當不甘人後。”

蒙都匠肩膀一個顫抖,慌忙擺擺手說道:“聖人要的是玄元皇帝顯靈神像,你讓我們兩個現做,這不就是欺君之罪嗎?”

李嗣業冷冷地皺起了眉頭,這個蒙都知也太軸了,神像這種東西也能當真?不叫人刻一個,難道我還能給皇帝變一個出來。

“蒙都知,話可不能這麼說啊,天下十五道,三百三十州,他們所尋到的玄元皇帝神像難道就是真的。況且這是誰的神像,這是玄元皇帝的神像,只要它渾然天成,有三分神似,我們將其用馬車請到京師,到時候誰敢站出來打假?誰又有這個資格來打假?他們有誰見過真正的玄元皇帝?”

李嗣業感覺剛纔的語氣重了,稍稍輕柔地說道:“二位不必擔心,你們儘管帶人去天山放手去刻,我今天晚上也從來沒有見過你們,你們刻完下山便不必再管,後續的事情由我來做。”

說罷他攬着兩人的肩膀,語氣很親和地說道:“這桌上的燉羊肉湯,還有這美酒,我都付過帳,不喝不吃就是浪費。你們慢慢想,慢慢用,本人就不打擾了。”

他轉身悠哉地往樓梯口走去,彷彿又想到什麼,突然轉過身來,指着二人說道:“我們安西都護府所有人的前程都託付在二位身上了,你們應該清楚這件事的份量,別讓我和夫蒙都護失望。”

兩人身子同時哆嗦,連後背都陣陣發涼,此刻也顧不得許多了,抓起桌上的筷著夾着羊肉大塊朵頤,端起酒盞仰頭灌下,彷彿那看透了生死的好漢在吃斷頭飯。

李嗣業悄無聲息回到了酒肆的二樓,重新端起了酒盞,與親兵旅的諸多兄弟把酒言歡,連笑聲也變得粗獷了許多,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直至星高夜冷,酒席方散,李嗣業獨自騎着黑胖,沿着冷清的龜茲街道,回到了家中。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從父子同出徵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從父子同出徵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