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

涼州武威城中最近遷來近百名道士,全部駕着寬軸棧車,車上堆滿了各種鐵器家當,用麻繩捆紮穩當。但細心的圍觀羣衆偶然發現,棧車上裝有鐵鉗,鐵錘,築模等用具,瞧上去這幫人不像是煉丹的道士,倒像是打鐵的漢子。

這樣大規模的道士遷移在涼州還是首例,因爲河西受絲綢之路影響,佛教文化昌盛,道教根基淺薄。儘管玄宗皇帝一味崇道抑佛,但素來喜歡清靜的道士們都選擇在秦嶺長白山之間修建宮觀,武威這種底蘊不深的地方,只有一座規模中等的清涼觀,據說還是隋末大涼政權的皇帝李軌未完成的皇宮一部分改建而成。

清涼觀中只有十幾名道家弟子,比起來勢洶洶的遷移道士隊伍,這十幾人的道觀定然是要被吞併的。

而且聽說這位外來的道長在涼州府頗有門路,他本人乘坐的墨車剛進城就直接去了涼州都督府。

他麾下的弟子們則氣勢洶洶地去了清涼觀,一個個虎背熊腰如同痞子般闖到道觀門樓前,爲首的大弟子指着門楹上的清涼觀三個大字呼喝道:“來兩個人,把這匾額給我拆下來。”

觀中的道士們自然不會甘心被人侵略搶佔,各自提了掃帚、棍棒衝出門來,與強敵遙相對峙:“誰敢給我拆!想拆匾額就從我們的屍體上踏過去!”

外來道士們仗着人多,氣勢洶涌叫罵聲不休,竟把本地道士壓制得不能擡頭。道觀觀主慌忙派大弟子從後門翻出去,跑到涼州城中找官府告狀。

但是他們實在沒想到,搶佔道觀的罪魁禍首,此刻就在涼州府權力最大的涼州都督府中充當座上客。

老道士趙正一近來愈發顯得精神矍鑠了,他的驚雷觀在安西一帶名聲響亮,分觀也在庭州城中開設,最近更是親自帶了百名弟子,開始傾覆河西道家宮觀。

節度使李嗣業坐在正中央的屏風前,端起手中的酒盞對趙正一說道:“在疏勒的時候你怎麼幹,在武威城中照樣怎麼幹。清涼觀距離東門比較近,而城東有一座罕見人跡的山谷,正適合弄出一些動靜。”

趙正一雙手捧着酒盞嘿嘿笑了聲:“可是主公,清涼觀地方稍顯小了些ꓹ 怕是容不下我們這麼多家當。”

李嗣業今日之豪富,已經遠非昔日摳摳索索可比ꓹ 當即大手一揮道:“這不算什麼問題,我立刻差人撥出錢財幫你擴建清涼觀,你迅速把人手安頓下來。”

這時涼州司馬從屏風背後走出來ꓹ 在李嗣業身旁躬身叉手,然後湊到耳邊低聲絮語。

李嗣業不動聲色地點頭ꓹ 趙道長還在端着酒盞提要求:“這清涼觀名字聽着不雅緻,可否將其改名爲驚雷觀ꓹ 也算秉承我們一貫的傳統。”

“這改名倒也不急於一時。”李嗣業神情逐漸變得嚴肅:“你是某的親信ꓹ 所以初來涼州愈發要約束自己,約束弟子。對於即將要入主的清涼觀,你可以和觀主好好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德服人。也可以用錢財收買,或以各種懷柔手段。但是不得以強勢凌人ꓹ 更不得動刀動槍。明白否?”

老道士爲人精明,哪裡聽不出李嗣業的言外之意ꓹ 心想這幫混蛋徒弟是不是給自己惹禍了ꓹ 他得趕緊過去鎮住場子ꓹ 別讓他們闖出太大的禍患。

他從案几前站起來叉手道:“大夫ꓹ 由於弟子衆多難以約束,貧道先告退了。”

李嗣業只是冷淡地揮揮手ꓹ 趙正一屏息斂氣緩緩向後退卻ꓹ 走出正堂外才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

都督府的侍衛將邸報送進了李嗣業的書房中ꓹ 節度參軍田珍和副使程千里也跟隨進入,兩人各自坐在書房下首兩側ꓹ 挺胸擡頭,屏聲斂息。

李嗣業用小刀將邸報上的封蠟裁開,打開細細瀏覽了一遍,才從案几前將邸報遞給程千里:“你們也把這邸報裡的內容看一看。”

程千里低頭看過之後,又轉遞到田珍手中,田珍看過之後,啪地一聲將邸報合上氣悶地說道:“陛下實在是太糊塗了!安祿山將二十多名番將代替漢將,其用心已昭然若揭。相當初他老人家何其英明,發動政變誅殺韋后一黨,剷除太平公主,善用姚崇宋璟,張說宇文融,開創千年未有之盛世,如今怎麼變得如此昏聵。”

程副使嘆了一口氣,搖頭說道:“就算如今聖人年老倦怠,不再願意勤政。可他難道也失卻了明斷是非的能力?安氏異心已如此明顯,爲何還要置若罔聞?”

李嗣業提起掛在筆架上的筆桿,在手中雜耍似地轉動,對二人娓娓道來:“大食往西南方的沙漠中有一種鳥,遇到強敵來襲時就會把自己的頭埋進土裡,以爲彌蓋了五識危險便不存在。聖人可能與此類似,從開元末到天寶開始,他拋棄紛擾的朝政進入舒適區,開始專研樂曲,書法,舞蹈。這一舒適就是十四年,再也無法走出。他只願意接受天下安定富庶,不願意相信貪官污吏橫行,百姓受災赤貧。以至於朝中十六年不換相,邊鎮十三載不換將。如今危機已現,安祿山在幽燕遼東紮根已深難以拔除,他豈能不知道?”

“他心裡跟明鏡似的,也知道這種弊端是自己造成的,但他卻不願意相信,也不願意去驅除積弊。因爲他一旦這麼做,就得走出舒適區,就得承受風險。對於一個年逾七十的老人來說,他已經不願意再折騰了,所以只能騙自己,希望能用過去對安祿山的寵愛來換取安氏的良心,也換取自己的晚年安寧。”

他手中的筆桿啪一聲掉在了地上,竹杆子斷成了兩截,程千里和田珍以爲這是一種占卜,看得膽戰心驚。又見李嗣業輕描淡寫地把筆撿起來,兩人表情才恢復平和。

李嗣業擡頭冷笑道:“可惜楊國忠也算侍奉聖人十年了,根本不知道皇帝心裡在想什麼。他一直以爲皇帝仍在寵信並相信安祿山,所以纔不斷施展手段逼安祿山露出反跡。豈知如今聖人只是一心想穩住安祿山。楊釗卻要逼其速反。”

“實際上安祿山也不願意主動走出舒適圈,他是有反意不假,但他若要反叛,必須要先給自己找個合適的理由,還要說服自己下定決心,這畢竟是押上全家腦袋的買賣。他能深受皇帝寵愛十四年,自然能猜摸出幾分皇帝的心思,如果沒有眼前迫在眉睫的危險,他實際上願意等到陛下壽終駕崩之後,等與他已成死敵的太子登基之時,纔會行反叛之舉。“

田珍程千里二人聽罷,驚訝過後嘖嘖稱奇,不過是區區一條安祿山欲以番將代漢將的邸報,竟然能夠剖析出這麼多的人性至理,還能夠將置身長安權力漩渦中心的人瞧得如此透徹。不愧是天寶第一名將,李嗣業能節度三鎮絕非靠寵信,而是依靠實實在在的個人能力。

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
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