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

聽到李嗣業的話,白孝德的心中很是愧疚,上前單膝跪地說道:“主公,孝德太過冒失,沒能留住郭英義的性命,還請主公責罰。”

李嗣業連忙彎腰將他攙扶起來,握着他的手衷心說道:“孝德爲我軍先鋒,一日之內便已攻克了夏陽縣城,爲我軍進入關中平原鋪平了道路,你已經有六個日夜沒有卸甲了吧。恪盡職守勇毅可當,三軍將士應當以你爲表率。”

他身後許多將領站在一旁,臉上的表情變幻複雜。

李嗣業將衆人召集進縣衙中,商討進入關中平原後該如何施展進攻,針對分歧主要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不去理會蒲津渡的唐軍主力,直接攻陷長安。另一派主張先以雷霆萬鈞之勢進攻蒲津渡,將郭子儀一舉擊潰,這樣才能夠放心地去取長安,而且日後佔據四關的行動也能輕鬆許多。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主張先進攻長安的是以徐賓爲首的一干謀士將領,他把關中地形圖鋪在中央的案几上,伸手指着蒲津渡口的位置說道:“蒲津渡距離長安只有二百多裡地,夏陽縣距離長安卻有三百餘里,郭子儀身爲唐室將領,無法按照自己的心意去作戰,無論如何要優先保衛長安,那麼我們戰場的預設地點必然是長安的近郊,所以長驅直下長安纔是我們的必經之路。”

謀士高尚卻持相反態度,也俯身在地圖上說道:“我軍已入關中,無論是朝廷中的皇帝,還是駐守蒲津渡口的郭子儀,都自知不是我們的敵手。他們若要保全朝廷,首先要做的定然是護送皇帝離開長安。他們的逃跑路線首選的是哪裡?難道不是太上皇昔日南巡的蜀中嗎?蜀中土地肥沃號稱天府之國,又有蜀道天險攔阻,是天然的避難所。若皇帝佔據蜀中,以聖人號令天下藩鎮。到時候主公就算扶持一個傀儡登基,也難成正統,容易受到其餘藩鎮的挑戰。”

“所以我建議主公先佔據鳳翔郡,控制住關中平原西面,自西向東驅趕郭子儀與唐廷。潼關有我河西軍阻擋,他們唯一的路途便是南下武關,入南陽,甚至是過長江入江東。”

高尚自信又傲然地說道:“昔日上皇西逃之時,已經使得關中和天下人心受損。這次皇帝李亨南逃,北方人心定然分崩離析,皇帝只有偏安江南才能苟延殘喘。而如今南方勢力業已黎定,皇帝南下必然與地方藩鎮不和,若要立住腳跟,就必須要冤殺一批地方將領,他們相互廝殺必然實力受損。介時主公扶持皇室稱帝假爲正統,正如昔日曹魏依次平定北方。等北方大一統之後,主公只需派一得力大將率大軍南下,憑藉天時地利人和,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李嗣業聽罷之後讚許地撫掌道:“高先生不愧是安祿山起兵的第一謀士,爲我謀劃出的策略也是極爲老辣,內行至極。就依你的計策,先行佔據鳳翔郡,掌控大散關,堵住入蜀的陳倉道和關中西垂,然後從西向東步步爲營挺進長安,這樣做雖然使得皇帝李亨從容撤離,但是卻能奠定今後奪取天下的勝局。”

他長立而起,對坐在左上首的段秀實下令道:“老段,你率北庭兵馬向西挺進八百里,進入鳳翔郡,掌控陳倉道。”

段秀實叉手領命:“喏。”

他又對坐在左下首的白孝德和趙崇玼下令:“趙兄,孝德,你二人率領飛虎騎大部向西爲先鋒進攻合陽、蒲城、富平,爲段秀實西進打通道路,同時對長安形成威懾之勢。若郭子儀提兵來攻,你們只可牽制避退,等我安置好河東諸地事宜後,再來與你們匯合進攻長安。”

李嗣業定下謀定長安的基本策略後,便帶領兩百親兵從龍門渡回到蒲州。他留在蒲州絳州、上黨等地的兵力只有兩萬五千人,這些人由一部分安西兵和少量飛虎騎組成,還混雜了大量的唐燕二軍的降卒,可謂是魚龍混雜。

他需要一個人來掌控這些人堅守住上黨,且事先已經有了人選,這個人就是他的次子李崇豹,無論從忠誠度還是個人能力方面,李崇豹都是最好的人選。

幼子李旭雖然也成長迅速,卻沒有李崇豹那樣經歷過真刀真槍的肉搏。且李旭的特長並非兄長那般擅長征戰,而在接人待物,處理事件上有他的獨到之處。李旭跟在他身邊一年來,見識了天下的戰亂,舉目可望河山滿目瘡痍,經歷過這些之後他也成長了許多。逐漸成爲一個擁有志向的少年。

他在蒲州城見到次子後,父子二人策馬前往附近的普救寺,登上山寺的山頂。

他們站在寺廟山門前,遙望黃河兩岸的綺麗美景,鸛雀樓雄立在河灘岸上,日暮鄉關被黃昏渲染,給人一種蒼涼宏大之感。

李嗣業指着黃河兩岸說道:“這裡是炎黃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天下的中心。你父親我前半輩子一心忠於大唐,積極投身於扶持皇室延續盛世的大業之中,可惜在這滄桑歷史的洪流中,個人的努力實在是微不足道,且不經過流血犧牲的大變,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自安史起兵以來,我中華文明站在歷史的三岔口上,或經歷藩鎮之亂百年有餘,變開放爲保守,變外向爲內卷,變包容爲排斥,變求強爲求穩。今後五百年內將不復開元之鼎盛。或者是我們父子歷兩至三世奮鬥,重塑天下根骨,重振漢室鼎盛,開創文教科學,成就千古未有之基業。至於今後千古文人,庸碌後生如何看待我們父子,就交由歷史來評定吧。”

李崇豹激動不已,轉身叉手對父親說道:“聽父親一言,兒子胸中心潮澎湃,甘爲父親前驅平定天下。”

他輕輕地拍了拍兒子的肩頭,欣慰地說道:“得河東而天下安,據上黨可望中原,昔日強秦從韓趙手中奪取上黨,奠定了平定六國的基礎。今日父親就把上黨交到你的手中,從此之後我們之間就隔着一條黃河,你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只能自己承擔,遇到什麼困難,也只能自己做決定,你能夠挑得起這副擔子嗎?”

李崇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才神色凝重地說道:“兒子年歲雖小,經驗不足,但我一定會虛懷納諫,多向麾下的老將老卒學習,絕不墜父親的名聲。就算我駐守期間不能開疆擴土,拼盡全力也要保證上黨不落入敵手。”

“好!”李嗣業欣慰地笑了,他擔心李崇豹心比天高,自高自大,剛獨立擔當大任就要立志攻克北都太原,妄想佔據整個河東。不能夠腳踏實地者,他如何敢將一地的管轄權交到他的手上。

“李崇豹聽命!”

兒子叉手跪到了地上,李嗣業把自己的佩刀從腰間解下來,雙手託交到了他的手上,語重心長地說道:“我任命你爲澤潞節度使,執掌澤潞絳蒲四州,管轄四州兵馬兩萬五千餘人。你不止要擔當起一個守將的職責,還要學會治理地方,恢復生產提高田產,收攏民心善待百姓,當你真正做到面面俱到時,這些都是你可以依仗的手段。我把岑參留給你當你的參謀,今後無論有什麼事情,都要多多與他商量。”

“父親教導,兒子銘記在心。”

“起來吧。”李嗣業親手將他從地上攙扶起來,拍着他的膝蓋說道:“成爲澤潞節度使後,治所就不能在這蒲州城了,而應該搬到上黨盆地中的潞州府,只有在那裡才能夠兼顧南北,坐望中原。明日你就率主力前往潞州,我親自在蒲州城外爲你餞行。”

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
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