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

安祿山靠着馬車的車廂壁,冷汗不住地往下流淌,手中握着拓文彷彿握着一塊燙手的山芋,拓文上的七個字既是強烈的誘惑,也是毀滅的召喚。

嚴莊和高尚二人見到此情此景,激動地連忙跪倒在地上,叉手說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此乃天命所歸也,必將助主公成就大業。”

安祿山逐漸恢復了鎮定,目光卻閃爍遊移不定,對着兩人的臉盯了好半天,冷酷地搖搖頭說道:“在這荒郊野外,不宜談論這等大事,且等我們回到范陽再說。“

嚴莊高尚二人對視了一眼,同時叉手應道:“喏。“

他們臉上閃過喜悅之色,看來安祿山表面不動聲色,但私下裡對此事卻極爲上心,他們多年來的謀劃,估計也快有結果了。

嚴莊緊跟着補充了一句:“只怕聖人知曉此事,定是不能容我們了,主公應該早做打算。”

“你們懂什麼,聖人現在年老昏聵,只求晚年的安逸,只要不是迫在眉睫的危險,他定然是不會相信的。你們稍安勿躁,等我們回到范陽再做打算。”

他突然又皺起眉頭說道:“爲了防止楊國忠進獻讒言,我們還是加快速度的好,命令隊伍收卷儀仗旗幟,日夜兼程到達黃河邊。高尚,你先騎兩匹快馬去水驛,在黃河沿途安排快船,快去!”

高尚叉手應道:“喏。”

儘管安祿山表現的很坦然,但回范陽的路途卻表現的十分急切狼狽,從潼關到黃河邊百里路程,一日便已到達。他又迫不及待地登上船舶,順着黃河水向下行進ꓹ 過縣過州均不停留,僅僅用了二十多天ꓹ 便已回到了營州

……

李隆基一人靜坐在興慶宮的交泰殿的檀木丹堂中,對面的牆上掛着印着白字的拓文,臉上露出糾結的愁緒。

高力士手執拂塵進入堂中ꓹ 看到聖人臉上的愁緒就已經明白了七八分。

“陛下,請到殿中與娘娘共同用膳吧。”

皇帝睜開眼睛ꓹ 指着牆上的拓文問道:“高力士,你倒是給朕說說看ꓹ 這個東西是誰僞造出來的?”

高力士斟酌着話語道:“安祿山在范陽平盧經營多年ꓹ 在朝中得罪的人不少,誰都有可能,不過眼下他與李嗣業之間的矛盾最深,這可能是李嗣業所爲,也未可知。”

李隆基又問道:“安祿山如果看見這張拓文,你說他會怎麼想?”

“陛下,安祿山一向對你忠心耿耿ꓹ 只是人的野心是會隨着成長而變化的,當初他只是一個小小的討擊使ꓹ 但現在已經是坐擁二十多萬兵馬的三鎮節度使ꓹ 心裡想的肯定與以前不同。奴婢知道陛下用他用的順手ꓹ 現在突然拿掉他ꓹ 也許會產生諸多不便。但扶持李嗣業來與他互相節制,使得西北藩鎮也強勢崛起ꓹ 兩強相制的局勢並不穩固ꓹ 一旦一方被削弱ꓹ 另一方定然膨脹。”

老皇帝臉上有些不太高興:“我只是問你,安祿山看到這張拓文ꓹ 他會怎麼想?”

高力士跪趴在了地上,衷心叉手說道:“安祿山若看到拓文,必使其立不臣之志。”

主僕君臣二人對現今的局勢知道的清清楚楚,但一個持樂觀消極的態度,另一個持悲觀積極的想法,正如俗話說皇帝不急太監急。眼前危機如穩定的湖水下面暗流涌動,眼前的老皇帝幾乎不準備再有什麼作爲,他把帝國的希望寄託在兩個不穩定因素上,認爲能夠穩定到他在位的最後幾年,至於將來太子會接手怎樣一個爛攤子,他也許根本就沒有想過。

他眯起眼睛自信地笑了:“不用太過擔心,朕的安排絕無差錯。李嗣業素來能征善戰有名將之風,但他執掌河西不久,三軍將士均忠於朝廷。安祿山居於河北胡化之地,雖擁兵自重,但朕給予了他榮華富貴,但因西北有李嗣業坐鎮,他必不敢拋棄富貴冒此奇險。”

“朕操勞了半生,惟願晚年能夠安逸渡過,你也不必過於勞心了。”

皇帝支撐着要從地上坐起來,高力士連忙上前將他攙扶,兩人蹣跚着走出丹堂,太監袁思藝連忙迎過來,從乾爹手中扶過皇帝。

李隆基回頭說道:“你如今歲數大了,不要整天跟在朕身邊伺候,管好宮裡的事情就行。今晚回自己府上去吧。”

高力士無奈地縮回手去,弓下身子朝皇帝叉手:“如此,老奴先告退了。”

老太監一步三回頭地蹣跚着走到宮門口,回頭看着逐漸遠去的皇帝蒼老的背影,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

李嗣業和燕小四回河西的時候途徑會昌華清宮,岑參在這裡主持修建的溫泉宮檀香貴妃湯已經竣工,只等着今年十月皇帝帶着貴妃來此渡過秋冬。

他帶着岑參離開了會昌,留在長安的只有米查乾和曹安定。對於離開不久的長安,他並沒有過多的留戀,儘管回頭望向驪山上的宮殿羣時,那陽光下的青綠琉璃瓦光澤耀眼,彷彿帝國的迴光返照。

李嗣業很樂意與岑參談一些謀略方面的事情,也把自己在長安與安祿山用輿論戰交鋒的心得給他講了一番,當聽到用石碑來撰寫讖言時,岑參立刻表現出了自己的擔憂:“這個手段過於猛烈了,若是安祿山在其中被激起了志氣,他豈不是要加快謀反的步伐。”

他擡起馬鞭得意地指着西北方向說道:“安祿山早有謀逆之心,近年來豢養胡兵,私鑄兵器,恩賞皆由己出。一張讖語拓文雖能使安祿山增強反志,但也能使楊國忠徹底認清局面,知道誰對朝廷的威脅更重。我這也是無奈之舉,楊國忠素來利令智昏,安祿山若與其悖逆,便惱怒上奏其反,安祿山若以笑言重利相交,便忘卻前惡。如今之際已至危急關頭,不可再生變故,我們一定要把楊國忠一直綁在同一戰車上,哪怕損失點錢財名譽也要顧全大局。”

……

回到涼州後,李嗣業決定加強軍隊的凝聚力,特別是對自己的忠誠度。雖然他暫時還沒有太大的野心,但將令出於一人才是打造軍隊的絕對標準,最好能使兵士們知節度使而不知其君,落實到最基礎處就是團建和賞罰。

他有足夠雄厚的財力去做這件事情,西域商會的年收入乃是大唐帝國租庸調收入的十分之一,同時富庶的河西四郡也給地方財政帶來大量的收入。從開元初年開始,地方軍隊的糧餉供應已由中央轉到了地方,節度使同時擔任地方最高長官,一應租庸調收入不必上繳中央,直接用於地方建設和軍隊開支。

當地方軍隊可以自給自足時,軍隊長官掌握着士兵們的生老病死,如同衣食父母一般形成超強的凝聚力,作戰能力成倍增長,這就是職業化軍人的優勢之處。

冷兵器戰爭比拼的就是軍隊的凝聚力,最常見的軍隊在作戰中戰損達到百分之五,就足以使其潰敗,超過十分之一成傷亡不潰,這是名將率領的軍隊,更厲害的名將比如戚繼光的戚家軍,曾經陣亡達兩成既然堅持作戰。

所以加強軍隊得思想和忠誠至關重要,在儒家的價值觀體系內,就有文臣死諫武將死戰這樣的忠義思想,貳臣賊子會遭受鄙視。比如蘇武就當做榜樣來宣揚,關羽也在正確價值觀下一次次被推上了神壇。但價值觀宣傳只對有中上層將領有效,對於文盲水平較低基層軍官和士兵來說,還是實實在在地吃飽飯最重要。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