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

用“風起雲涌”四字來形容此時大明發生的鉅變,似乎還略有不及。

自從仁宗洪熙年間開始,文官們的地位就已經開始逐漸上升,直到崇禎初年所謂”衆正盈朝“時,朝中甚至達到非“東林”不能獨行的地步。

除此之外,眼尖的商戶以結交爲名登門拜訪者更加與日俱增,支持文官們的開銷和一切雜用,送到府上的銀子更是幾輩子都花不完。

這些商人或送鉅額大禮,或出資金與文官日夜笙歌,有的則盯上了一些初出茅廬心智不堅的文人士子,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緊密聯合的利益團體。

這個團體,一個在朝堂上官官相護,爲士紳提供官方的便利和好處,另一個則在地方上爲非作歹爲,就連一般的官府衙門都管束不及,甚至有土皇帝之稱,此爲官紳、財閥集團之始。

有些人看不懂,嘉靖和萬曆等許多皇帝都不是傻子,他們在位時都能看得出來這個利益團體的危害,但至今無人敢碰。

究其原因,正是歷朝皇帝害怕動搖國本,在眼下這個南賊北虜、四處漏風的時候,更應該以穩定國內爲上,怎麼這昏君卻反其道而行之?

不論這次突如其來的改革如何使人不滿,士子們發現,自己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能用在紙面上駁斥,因爲能說出來的,都是不能拿到檯面上來的。

魏藻德致仕,新上任的內閣首輔蔣德璟與內閣立即提出整改商稅、增設皇家銀行、鹽務司與稅務司等一系列的政令。

這樣一來,魏藻德肩上背了兩年的大鍋總算卸下來,甚至蔣德璟後背上的已經不是“鍋”,而是一座“山”。

依照慣例,崇禎皇帝將其下發給羣臣討論,在朝堂羣臣中“無一人言此策不可行”之後,纔是勉勉強強蓋章戳印,正式提出大明崇禎十九年的稅收改革制度。

京畿一帶爲首先實行之地,各衙門駐軍積極調動,光抓捕投入監牢的犯人就是以往數倍,等消息傳到外省和江南,更是讓衆多財閥、官紳心驚膽顫,如坐鍼氈。

被慣出“公子病”的文官和士紳們,終於再一次見到朱家皇帝在對付貪腐與官紳結合等事上的不近人情,見識到大明朝廷強勢起來的力量。

就算曆朝都有增加商稅徵收力度,但自從太祖成祖兩位強勢的皇帝之後,還沒有哪個皇帝有如此魄力,敢於改變祖宗成法,一副磨刀霍霍要將天下捋清的架勢。

然而讓一些心懷不滿之人難受的是,除了一些見不得光之事以外,他們壓根沒有任何方法能公然與皇帝的這套改革相制約。

祖宗成法?別鬧了,崇禎皇帝壓根不管甚麼“祖宗之法”,他能用上的纔是“祖宗之法”,用不上的,那就和士子寫在紙面上的話一樣,根本起不到任何效用。

甚至於,這位皇帝堂而皇之把“祖宗之法”給改了刪了這種荒唐事,在近兩年也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了。

以前最常用的法子就是讓下面的門生故吏書寫文章宣揚朝政的昏暗之初,這種事就算把皇帝說成史上最強昏君也不爲過,畢竟看起來的確像瘋子纔會幹出來的事。

崇禎皇帝是用內閣提出,而且正兒八經的經過朝議通過施行,這種方法顯然已經行不通,畢竟收私鹽爲官辦乃是天下公認的利民利國之舉,商稅更是歷朝皆有,噴無可噴。

就算有那些不怕死的真敢把某種事情搬到檯面上喊,可對崇禎皇帝的影響其實也不大。

但凡敢這麼做的,無論官職有多高,無論背後站着誰,崇禎皇帝是捏住一個就弄死一個,無論自己下旨還是讓底下的狗腿子廠衛神不知鬼不覺的去辦,反正總歸是不會留下一個活口。

前面被打掉的復社,被公然關閉的東林書院,還有去年那株連滿朝數百官員的瓜蔓抄,都是讓人後脊背發涼的鮮活例子。

自那之後,朝上還活着的官員每日都是慶幸,自己總算又在這昏君手下“苟”了一天,至於甚麼非分之想,那更是連想的心思都不剩下。

更何況,崇禎皇帝自打甲申年以來,那是根本任何麪皮都不要了,根本不在乎被多少人唾罵,更不會管甚麼後世流傳下去的名聲。

正所謂“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眼下不要臉的還是當今皇帝,這就更讓文官和士紳、商戶們覺得無處下手,難受的一批。

其實崇禎皇帝在施行改革這件事上,還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

在民間,一年多以來,皇家報社和三廠一衛的大力宣揚之下,起碼北邊幾個省已經對自己這位皇帝的印象有所改觀。

更何況自己在甲申年還“免賦三年”,取消了多年的遼左“三響”,在民間更是市井之徒口口相傳,稱爲壯舉的大事。

在朝堂上,劉正宗死後,最後一個東林大佬被徹底打翻,曾爲東林黨徒的前首輔魏藻德又已經致仕,所謂的內閣,其實就完全成了崇禎的私人蓋章班子。

連續兩年對東林黨的清算之後,現如今朝堂上還剩下的東林黨也就只剩下大貓小貓兩三隻,根本不能成勢,更不會對崇禎的決斷有任何影響。

軍事方面,良鄉等數次大捷,個個都是問鼎千秋,足以載入史冊的戰績,再加上建立忠烈祠、軍校、罪己詔等事,崇禎皇帝兩次御駕親征皆傳大捷,個人威望已經極高。

西北大營和禁軍如今已經全面建成,雖然戰鬥力還有所不足,但如高傑、白廣恩、唐通、黃得功、楊御藩、黃蜚、張名振等地方將帥紛紛歸順、效忠於朝廷,九邊將士亦皆歸心。

由於崇禎皇帝有意任用一批如張世澤、董琦、王先通、王永恩等少壯派勳戚以實職,勳戚勢力也在以微弱的進度重新壯大。

這些武將、勳戚、士子們稱之爲的“閹黨”,還有地方上對自己改變看法的百姓,其實都是忠誠的保皇黨。

正是他們,讓崇禎皇帝下定決心發動這場史稱“丙戍革新”的政改。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沒有歷史上那些人牛鼻的金手指,可以呼風喚雨,可以用倉庫往來,更沒有那種極其牛掰的系統,可以召喚出甚麼趙雲、呂布、程咬金,忠誠度爲九十九,戰鬥力爲一百八,可以一騎當千,割草戰鬥。

那麼就只有一個選擇,利用皇帝能利用的一切手段,讓那些想讓自己死的人死在自己前面,先保證自己活下去,纔能有力量保證華夏不被韃虜傾覆。

感謝大家的月票和推薦票支持!

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
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