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

待倪元璐等人領命而去以後,崇禎皇帝坐下來又想了想,問道:“藺養成部下這十三個人的賞賜,想說什麼但講無妨,朕要聽聽你們的意思。”

聞言,李若鏈先行站出來說道:“陛下,藺養成此前雖是流賊,但念其喜峰口作戰有功,爲免寒了衆將士的心,臣覺得,還是要適當升賞。”

崇禎皇帝聞言也是點點頭,心道升賞是肯定的,只是這關於流賊的升賞卻並不是那麼好辦,道理很簡單,莫說文人,大部分官軍也還是對他們另眼相看。

這事兒要是辦不明白,得不到流賊的歸心,連官兵的心都可能丟了。

兵部尚書朱大典見崇禎皇帝面有深思,遂說道:“啓奏陛下,李掌使所言不錯,然升賞卻也要有個度。若過分升賞,難免軍中將士不服,若不升不賞,又會逼其再與朝廷作對。”

“按軍功典制,陣取賊虜甲喇人頭者,擢升兩級,藺養成此戰以後本該升任總兵,然喜峰口既失,前罪不可不罰,功過分明,便升其一級,擢爲寬河副總兵,署中屯衛指揮僉事。”

“若他在後戰中另力功勳,便升其爲正職,任寬河總兵,除守喜峰口以外,寬河流域的寬城、熊窩頭一帶也可歸其掌管。如此,可安人心。”

“至於那十三騎的升賞,陛下可以赦免他們及其家人造反的前數罪過,並且可以將他們的家人安排到京城享福。”朱大典想了想,才繼續說道:

“這是三個人此前多是把總、試百總的官身,喜峰口之失既已歸咎於藺養成,便是和他們無關,此戰斬獲甚多的那名試百總可以連升三級至千總,並且中屯衛也可以安排供職。餘者數人則可分別升爲試百總、百總,以策其力。”

“有理有據,朕也是這個意思,成,就按愛卿說的辦吧。”崇禎皇帝點點頭,直接同意下來,補充道:

“告訴藺養成,讓他把戰死部下的名字和籍貫整理一下交到京師,都是我大明子民,爲國捐軀,自然要在忠烈祠供奉。”

“還有,朕覺得不該只爲戰死的人供奉,冒死活下來建立功勳的將士,同樣要予以表彰和嘉獎,馮銓!”

“臣在!”馮銓一愣,趕緊站出來喊道。

“戶部撥款三十萬兩,命工部擇址修建石碑,將那些血戰倖存的將士名諱和功勳刻於石碑之上,並且要標明是哪場戰鬥,此事關係重大,你親自去辦。”

“臣遵旨!”馮銓顯得很開心。

雖然有廠衛暗中查緝,收穫的銀兩可能微乎其微,但馮銓卻並不是很缺銀兩,相比銀兩,命更重要。

要知道,眼下這種時候,你貪越多,你也就越肥,等你肥到一定地步了,這位皇帝指不定就直接將你拉出來燉了。

國丈周奎、福王......

這些都是皇親國戚,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馮銓雖然貪,但他卻貪腐有度,該貪的時候不用別人提醒,絕不會含糊,可是不該他貪的時候,基本連個大子兒都不會碰一下。

馮銓也明白這等事的重要性,廠衛監察力度肯定不會小,並且肯定是要載入史冊,大明忠烈祠、彰武堂,全是咱工部尚書馮銓帶領工部一手籌建,想不名留青史都難。

這種時候再貪,那不是板上釘釘的貪進史書裡去了麼?

“陛下聖明!”衆人連忙說道。

崇禎皇帝知道馮銓是歷史上投清的貳臣,之所以任用他入閣,完全是考慮到這廝是閹黨,東林黨的死對頭,想要藉機打壓東林黨。

對於馮銓這個人,崇禎一直都是有所防範,心裡在找由頭把他換了,交給他這麼多大工程,實際上就爲找個貪污的由頭給撤了或者貶黜。

可是到現在,這廝竟然基本沒怎麼貪,把各種事情辦得妥妥當當,廠衛也說他在家裡老實得很,基本屬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是讓崇禎皇帝暫時放下了搞掉馮銓的心思。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深深看了一眼馮銓,只見他面色上的喜悅頓時消失,這才滿意的哼幾聲,說道:

“既已策定,方正化,命人敲景陽鍾,喚羣臣上殿議事!”

......

“咚、咚、咚——”

悠遠而深邃的五十四響景陽鐘聲響徹在紫禁城之內,就連一些周圍居住的百姓都能聽見皇宮大內傳出來的鐘聲,一下子就明白朝廷又要出大事了。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在亡國之日曾親自敲過景陽鍾,但當時一個人都沒來,這次朕讓一名太監去敲鐘,倒是要看看哪個想死的不來。

有意思的是,羣臣和歷史上的那次反應很不一樣,起牀的起牀,穿衣的穿衣,都是忙亂異常,一個個趕緊放下手邊各種事務,第一時間來到奉天殿聽宣。

儘管他們已經很快了,但崇禎皇帝卻還是先他們一步,等羣臣分列次上殿的時候,崇禎已經不知道坐在上面多久。

“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待羣臣站好班次,山呼萬歲之後,崇禎皇帝看了看下面某些因爲太過焦急而官服不整的臣子,卻也是滿意的笑了笑,殺心一下子就去了不少。

待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德化宣旨以後,羣臣一下子就炸了鍋。

崇禎皇帝又要御駕親征,羣臣就看不明白了,怎麼老朱家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呢,不上朝的有,幹木匠活的也有,武宗之後,這又出來一個整天玩親征的。

真當自己是神武大將軍了,穿上金色鎧甲,就能上陣殺敵了?良鄉之役有很多僥倖成分在裡面,這次你說要和韃清硬碰硬,這不是找死去了麼?

太祖是馬上皇帝,天下都是人家打出來的,御駕親征自然沒甚麼好說,成祖皇帝也是跟着太祖皇帝走南闖北,這個也不算甚麼。

後頭除了英宗以外,正德和武宗一樣有兩把刷子,起碼打起來能倫着刀上陣砍人,您呢?若是臣等沒記錯的話,上次良鄉之役,您可就是一直在後頭站着當吉祥物來着吧?

要麼後世有某個不要臉的人說老朱家基因有問題,這時候的文官們若是東“基因”這個詞,怕是也得這麼認爲,這可真是越來越奇葩了。

以前那些皇帝就算是武宗,那也做樣子給自己封了個甚麼大將軍,放着皇帝不做才跑出去親征,像這樣二話不說直接親征的,還是頭一次見。

等等,這已經不是頭一次了,這是第二次了!?

不過要是說去找死,崇禎皇帝要是真的死了,下面羣臣中不少人自然樂得開心,心道上次良鄉之役讓你撿了個便宜,這次和攝政王硬剛,看你怎麼死。

儘管朝中羣臣聽到這旨意後議論紛紛,但奇怪的是,沒一個人站出來反對,帝黨們是之前在養心殿通過氣,商量過了,其餘人麼,那就是各有各的心思了。

當然,盼着作死大帝崇禎死在外頭的,肯定是不在少數。

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
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