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

崇禎很蛋定,多爾袞卻有些蛋疼。

沒別的原因,那就是二人手裡大明和大清不一樣了。

從前的時候,多爾袞之所以充滿自信,那是因爲他深信大清將取代腐朽的明國,定鼎燕京。

可是現在,昔日的大清夕陽西下,反倒是本來日暮西山的明國開始一步一步的中興、崛起。

這次八旗軍攻打寧遠卻比綠營潰散的更快,這迫使多爾袞不得不面對自己故意忽略很久的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女真人,已經不再和原先那樣了。

現在的他們,與口口聲聲鄙視的某些漢人一樣軟弱可欺,反而崇禎治下的大明,更像是盛世的前兆。

這次他傾全國之力,不過也纔拿下了錦州片瓦之地,就連寧遠都沒能攻克。

這好處沒撈回來多少,自己的主力就被明軍十幾萬大軍給團團圍住了。

此時此刻,多爾袞只希望多鐸能儘快抵達,爲自己增加一些籌碼,因爲看對面明軍的陣勢,顯然都是久經陣戰的驍勇之士。

多爾袞能從他們的眼中看出狂熱,面對八旗軍,眼前這些明軍個個都是充滿怒火,而不再是從前的懼怕。

當累積多年的憤怒和爲君效命的決心加在一起,形成的這股力量是很恐怖的,一經爆發,必如山洪涌來,無可阻擋。

不過無論心中再怎麼忐忑不安,作爲眼下清軍中少數仍不願放棄入關大夢的人,多爾袞還是要當仁不讓的站出來。

仇人相見,本該分外眼紅,但是兩人卻都格外平靜。

多爾袞平靜,是因爲他根本無力迴天,崇禎平靜,是因爲他絲毫不擔心煮熟的鴨子會飛了。

崇禎皇帝和多爾袞來到相隔不遠的地方,同一時間停下馬來,不過前者沒有先吭聲,只是靜靜看着。

“想必這位,就是明國的崇禎皇帝了吧?”多爾袞率先開腔,滿肚子的話,卻只說出這麼一句。

“朕就是這天下的共主,大明的皇帝,若朕沒有看錯的話,你就是屢次與朕作對的蠻夷酋長了?”

聽見這番狂妄自大之言,多爾袞本該惱怒,不過他有些心虛,也沒有就此論理。

“今既被圍,我也沒什麼好說,你呢,明國的皇帝,難道喚我前來,就是想譏諷幾句而已嗎?”

說話間,不知爲何,多爾袞在面對崇禎時,卻順嘴把該自稱的‘朕’換成了‘我’。

“朕豈止是要譏諷你幾句,朕要滅了你心心念唸的大清,朕還要將你們竊占多年的遼東,重新奪回來!”

崇禎皇帝呵呵一笑,露出了自穿越以來從未有過的寒冷表情,陰着臉道:

“朕記得黃臺吉說過,漢人的皇帝沒有你們勇武,朕只會縮在宮裡錦衣玉食,所以大明才註定要被你們取代。”

“朕要要告訴你,黃臺吉錯了,蠻夷就如野雞一般,就算飛上枝頭,也永遠成不了鳳凰。”

“朕是大明的皇帝,更是漢人的皇帝,朕不僅可以在紫禁城中駕馭羣臣,一樣能御駕親征,與諸將士同甘共苦!”

“朕不是個小肚雞腸之人,可是朕容忍不了你們以怨報德的無恥行徑!”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多爾袞面色微變。

“裝傻,還是你根本就忘了自己的過去?那還是由朕來提醒你吧。”崇禎皇帝再冷笑幾聲,說道:

“你們建州女真,本是我皇明成祖接納的一支蠻外部落,若非成祖皇帝仁德,你們早就無處容身了。”

“這麼多年以來,你們建州女真深受我大明隆恩,非但沒有任何感激之情,反而恬不知恥,以德報怨。”

話說到這裡,崇禎皇帝已經看夠了多爾袞臉上又驚又怒還無法翻盤的無奈表情,呵呵冷笑一聲說道:

“今日之後,世上再無所謂的大清,只有大明,你這個皇帝的過家家遊戲玩得挺久了,該面對現實了!”

說到這裡,崇禎又一字一頓地加重語氣說道:“大清亡了!”

跟失敗者又有什麼好聊的,李自成、張獻忠、多爾袞,都不過是崇禎皇帝帶領大明欣欣向榮的絆腳石罷了。

早就在觀察崇禎眼色的禁軍、朝鮮軍及蒙古軍各部,這個時候都下意識將手放在了刀柄上。

“末將面駕來遲,皇上恕罪!”這時,寧遠方向來了一隊兵馬,卻是剛剛確認崇禎皇帝親至的總兵劉周智。

他帶着城內軍民傾巢而出,飛奔而來,面容上全然都是驚喜之情,彷彿根本不相信皇帝真的就在眼前。

方纔崇禎皇帝與多爾袞那一番臉紅脖子粗的辯論,不僅令明軍人人振奮,更讓跟出來的寧遠軍民們倍感榮耀。

皇上說的不錯,我們不僅要在文化上碾壓建虜,也要讓他們知道,即便是武力,他們也沒有任何可比之處。

這,就是鐵骨錚錚的大明朝!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將目光集中到陣前的崇禎皇帝身上,只等他將手一揮,便要踏平眼前的一切。

崇禎皇帝最後看了一眼曾經不可一世的多爾袞,猛然抽出腰間的龍紋寶劍,向前方清軍大營一指,高聲喊道:

“殺,給朕全都殺光!”

“多爾袞要抓活的,朕要親自砍下他的頭,以告慰我大明深受虜亂的軍民百姓在天之靈!”

除了禁軍千總李世遙帶着的三十幾名親衛仍寸步不離崇禎左右以外,餘的全體明軍幾乎全都同一時間在張世澤、吳啓華等人率領下衝殺上去。

與兵士相比,軍將們的表現更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均是身先士卒,專挑那些號稱勇武的滿洲人去搏殺。

只是在這次,八旗軍的都統、貴族們沒有再戰勝大明的軍將們,相反的,他們無一例外都被踩在了腳下。

李世遙看着前面,雖然沒說出什麼,可看得出來,他握着雁翎刀的手也在微微抖動。

面對這般大舉反攻的場景,別說李世遙,崇禎皇帝敢說,這世間沒有及個大明的子民能穩如泰山。

“沒事兒,留下幾個人就行,你也去吧,朕知道你與這些建奴有奪親之仇,刻骨之恨,他們還債的時候到了。”

忽然,崇禎皇帝朝他說道。

李世遙剛想拒絕,可崇禎皇帝似乎察覺出他要說出什麼,臉色變了變。

“謝過皇上!”

看見如此,李世遙頓時明白皇帝的意思。

他神色有些動容,猶豫幾息後重重點了點頭,轉身以後神態忽然變得猙獰起來,抽出戰刀,跨上馬嘶吼:

“都有誰被韃虜害了家人的,跟老子上去報仇!”

“算俺一個!”

“我也去,殺一個夠本!!”

那些親衛各喊出一句,一個接一個的上馬隨李世遙奮不顧身地衝向戰場。

崇禎皇帝看着他們轉身也都如同換了個人一般,殺起建虜,沒有了往日在自己身邊護衛時的平靜,都像是換了個人。

餘下的四名親衛不知是刻意留下還是真的沒有家人遇害,紛紛向崇禎皇帝身邊緊了緊,眼神都變得十分警惕。

在他們眼前的戰場上,十幾萬明軍和蒙古、朝鮮軍,正與多爾袞親自率領的清軍廝殺到一起。

這個時候,沒有人再去管什麼陣型,也沒有人再去管什麼軍法。

於國家,這是全面反攻的開始,於個人,這更是多年隱忍屈辱的全面爆發。

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一些相關通知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一些相關通知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
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一些相關通知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一些相關通知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