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

“南人素來體弱,就連他們的皇帝,都久居在深宮大院,整日燕窩魚翅,真是羸弱不堪!”

“但是朕,可揮刃上馬,親領我八旗兵馬,揚鞭斷流,殺南人何止數百?朕率我八旗鐵騎揮師入關不過彈指一揮間,南人皇帝,可有朕這般文武兩全!”

“這大明朝,就如百足之蟲,死而未僵,朕今日就在這裡與你們這些人說說,我大清代明乃是天命,天命不可違!”

看着率領朝廷大軍遠遠過來的崇禎皇帝,胡國柱耳畔忽然迴盪起昔日寧遠城前,那老奴酋黃臺吉的一番蔑視之言。

黃臺吉當時身旁站着多爾袞、多鐸等人,他們個個都是哈哈大笑,彷彿關內全都是羣土雞瓦狗。

當時,自己雖然心下氣氛,但也爲國朝無從辨起,畢竟那個時候關寧軍的餉銀已經許久未曾發放,全是本地百姓支撐才能守住。

更何況這黃臺吉雖然可恨,但說的的確不錯,大明皇帝自太祖、成祖和武宗以來,幾乎沒有再能騎馬上陣的。

胡國柱甚至沒見過時下這位皇帝,更別提對他有多少欽佩之情,當時的關寧軍衆將雖然恨得直咬牙,但居然無話可對。

現如今,胡國柱見到這位騎着高頭大馬親來征剿山海關的大明皇帝,就像是見到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朝陽。

三屯營一戰,明軍內外夾擊、步騎結合,野戰重挫多爾袞率領的蠻清八旗軍,崇禎帝御駕親征,一戰打出了大明朝的煌煌天威!

當時胡國柱笑的很痛快,整個關寧軍爲之振奮,因爲昔日寧遠城前這幫韃子笑的有多爽,如今他們便哭得有多慘!

“罪臣罪孽深重,自請解除軍職,此後鞍前馬後效勞陛下,只盼陛下不要怪難罪臣這些屬下,他們都是被迫的。”

胡國柱在崇禎還沒來到的時候,直接下令全城歸順朝廷,守城吳軍更是沒有幾人提出反對,甚至都有些慶幸。

早在城下等待着的張鼐由此鬆了口氣,趕緊吩咐屬下上去解除了吳軍的武裝,這東羅城關再度插上了大明的旗幟。

以前在關外寧遠城頭浴血奮戰時,胡國柱從未想過會見到這一天。

大明朝的皇帝會比關外女真蠻夷還要勇武,親自率領大軍殺出關外,奪回遼左,將煌煌天朝旗幟插滿遼東,帶給那些飽受欺壓漢民新生的希望。

今天,他覺得自己能見到那一天,他甚至爲此摩拳擦掌,不過想起前方擋着的是自己岳父吳三桂,便又心生一股無奈。

兩難之下,他只好提出這個要求,想要跟在這位皇帝身邊,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看他用皇帝的方式剿平叛亂。

“將軍平身。”意料中的大發雷霆或冷嘲熱諷並沒有發生,崇禎皇帝溫和的朝他笑了笑,居然親自下馬將他扶了起來:

“將軍何罪之有,說起來,倒是朕欠了你們關寧軍不少,馬侍郎,朝廷歷年累欠了關寧軍多少軍餉和棉衣?”

話音落地,兵部隨軍的侍郎馬嘉植站出來,他先是禮貌的看了一眼跪在地上擡起頭來的胡國柱,說道:

“啓奏聖上,自崇禎二年,國朝積欠平涼鎮軍餉七十萬兩,西安積欠軍餉八十萬兩,延綏鎮積欠軍餉一百五十萬兩,寧夏、固原二士兵曾二十七月沒發過軍餉。”

“宣府、大同十三個月未曾發餉,計累欠一百六十萬兩,保定連軍糧都停了五個月,真定軍曾靠向商人借貸度日,並於十七年順賊北進時盡數戰死。”

“自崇禎二年起,國朝對關外寧遠、錦州、山海衛一帶關寧軍,軍餉向來月月發放,從未有過拖欠之事。”

“還請聖上詳查,臣所說句句屬實。”

崇禎皇帝點點頭,看着已經有些頭冒冷汗的胡國柱,笑着拍了拍他身上盔甲的灰塵,說道:

“將軍可是明白些什麼了?”

馬嘉植說的話,可謂句句誅心,直讓胡國柱爲之膽寒,看着皇帝似笑非笑的樣子,更是令他細細思索起前事。

他在寧遠的時候經常聽說朝廷某月某月未曾發餉,兵士們覺得自己連年爲朝廷征戰在外,非常不滿。

可他們都不知道,那個時候關內竟已經窮困到了這等地步,這位兵部的馬侍郎素有賢名,這種情況該是不會說謊。

據他所說,朝廷軍餉幾乎很少拖欠給關寧軍,但是爲何自己在寧遠和山海關的時候,卻總是被告知朝廷拖欠軍餉。

難道是吳三桂故意扣下軍餉,讓自己以爲朝廷拖欠軍餉,好讓將士們甘願跟着他造反投清!?

想到這裡,胡國柱雖然有了想法,但卻不敢多說,直接跪在地上請罪,但這個時候兵部侍郎馬嘉植有些不平。

他站出來,冷哼着說道:

“崇禎二年以來,國朝累欠各鎮各地軍餉數以百萬,增兵圍剿中原流寇以後更糜餉兩百萬,但他們仍爲國朝奮戰至死。”

“那曹變蛟、曹文昭、盧象升、孫傳庭...哪個不是帶着餓肚子的官軍上了戰場,最後殺身成仁?”

“秦軍、陝西三邊、宣大兩鎮,都未曾出現叛亂,關寧軍拿走了國朝稅收七成,倒是會年年譁變,如今更是跟着賣國賊吳三桂在自立門戶了。”

“陛下,這些賊人就算不殺,也不能再用了!”

其實馬嘉植從他的角度說出這些話,倒是頗有見地,只不過有些事情他不知道,也不該是他知道的。

崇禎皇帝擺擺手示意他不要激動,看着已經羞愧難當的胡國柱,淡淡問道:

“朕讓馬愛卿和你說這些,不是爲了問罪的,是爲了讓你和關寧軍衆將士明白,朕對你們如何,那吳賊又對你們如何!”

“朕能給你們的,他能給嗎?”

“罪臣全明白了,國賊吳三桂,天理難容,罪臣此前被此賊矇蔽了心智,實在慚愧!”胡國柱想通了一切,原來此前就是那吳三桂在故意剋扣軍餉。

看見他的表現,崇禎皇帝滿意地哼了哼,心道孺子可教也,遂再次扶他起身,但轉頭似笑非笑的問道:

“胡將軍,朕給你和關寧軍將士一個贖罪的機會,攻打山海關,你願意帶着他們做我朝廷大軍的先鋒嗎?”

聽見皇帝這般問話,胡母和胡父一家人都是激動異常,在後面不斷催促,這可是天大的恩情,這也是爲他們胡家正名的機會。

“臣萬死不辭!”胡國柱毫不猶豫地喊道,不過他想了想又道:“陛下,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崇禎皇帝道:“講!”

“此時那吳賊手下還有一人,喚做夏國相,此人文武韜略均爲不在罪臣之下。”

“同罪臣一樣,他也是被吳賊矇蔽,戰後還請陛下免他死罪,若臣說服關內弟兄投誠,還請陛下一併赦免!”

“朕既是信你,便不疑你,準!”崇禎皇帝哈哈一笑,沒有半分猶豫,豪爽的說道。

其實夏國相這個人崇禎皇帝在後世的時候就知道,若能招攬到自己手裡,將來可能會是個不亞於李定國的將才。

皇帝這個樣子,讓胡國柱很是心悅誠服,他大喜過望,抱拳喊道:“陛下用人不疑,罪臣沒什麼好說了。若吳賊執迷不悟,臣當斬其首,獻予陛下,爲我關寧軍正名!”

這個時候,周圍那些投降過來的吳軍將士,全都是自發的呼喊起來。

“爲我關寧軍正名,誓殺吳三桂!”

“爲我關寧軍正名,誓殺吳三桂!”

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二章沒了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完結感言
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二章沒了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完結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