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

“現如今,我大清四面受敵,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否則自太祖以來的百年基業,就要毀於一旦!”

孫之獬跪在地上,說道:“皇上,此時關內的明國也在調動兵馬圍剿流賊,關外沒有重兵,我們可以與其講和,那朱由檢定會應允。”

“講和?”多爾袞聞言,細細思索一陣,“我大清與明國講和,豈不說明我們兵力不足,打不得了嗎?”

“皇上,如今不是礙於面子的時候了,據探子所說,李淏成了朝鮮國王,朱由檢廢了李倧,李倧全族都被遷往明國登萊。”

“沈器遠和林慶業都是八道元帥,李淏厲兵秣馬,說不上什麼時候就要北上配合明軍,那個時候就要四面受敵了,豪格的兩黃旗在右面頑抗,我大清如何抵擋?”

孫之獬說完這句,殿上的王公貴族們果真都是面色數面,紛紛談論起來。

朝鮮早年被阿敏征服以後,一直都是老老實實,盛京現在還囚禁着李倧的王子,爲的就是繼續控制朝鮮。

現在朝鮮內部政變,李倧被推翻,這王子便是留着也沒用處,如果朝鮮真如孫之獬所說那樣北上配合明軍,形勢還真不一定怎麼樣了。

正白旗內大臣董鄂碩上前說道:“大汗,孫學士所說不錯,如果朝鮮已不在我大清控制之下,除暫時與明國何談,別無它法。”

董鄂碩是建州五強部之一董鄂部的族長,這個董鄂部,最早還是極北之處的土著,因其它土著驅趕無法存活,於永樂年間內附大明。

當時永樂年間的大明,萬國來朝,盛況空前,永樂皇帝朱棣並沒有料到到了後世他們會不知反哺,趁亂背叛大明。

朱棣接受了這支當時還沒有族名的土著,敕諭建州左衛都督凡察將他們“安插於三土河及婆豬江迤西冬古河兩界間同李滿住居處”。

正統五年,英宗皇帝已經對建州女真起了一絲警惕,便敕“建州左衛西遷”,董鄂部隨建州左衛遷往明廷爲之規定的範圍之內,也就是今天的冬古河上游。

冬古河,即今天桓仁滿族自治縣境內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龍江,在正統年間還是一毛不拔的荒涼之地。

英宗皇帝敕建州遷往此處,也是別有深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確將已經發展出一些的建州打回土著原形。

後來時長日久,到了嘉靖年間,這支土著開始以地爲姓,滿語稱冬古河爲“董鄂”,其部族長一系此後便爲董鄂氏,隨着人口每每繁衍,又自成一部,號稱董鄂部。

董鄂部屬建州女真,原是朱棣敕內遷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土著部落,後來又被英宗敕遷往冬古河,直到嘉靖年才形成族名。

董鄂碩是如今董鄂部的族長,其父曾爲大明建州衛指揮僉事,在奴兒哈赤時背叛大明最初率部歸順,逐漸成爲如今滿清建州五部中的強部。

聽了董鄂碩的話,多爾袞也是無奈,“看來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能先與大明和談,趁和談之機剿滅豪格,可這北上的人選,又選何人爲好?”

“這......”

殿上一時寂靜無聲,這個情況,多爾袞不無意外,現在的八旗早已不如原先,看似整合,卻已是離心離德。

反觀倒是大明,愈發的團結堅韌,中興之兆明顯。

“依臣看,此次和談一定要讓明國看見大清的‘誠意’,所以必須要選派一名滿人前去,臣覺得,內大臣董鄂碩,最爲妥當。”

“你——”董鄂碩瞪大了眼睛,趕緊說道,“大汗,臣不通漢人的文化和語言,性子又急,只怕去了只是平白添亂哪!”

“讓朕想想。”

其實多爾袞有點無語,一些信任和有能力的漢臣漢將如今已經剩不下多少,孫之獬說的也不錯,漢人如今的確不能再派過去。

尚可喜和耿仲明都死了,孔有德又跑回大明,洪承疇不知所蹤,范文程輔佐豪格去了,在多爾袞看來比較有能力的,除了孫之獬也沒幾個人了。

對孫之獬,多爾袞還留有大用,畢竟他們滿人要學漢文化纔能有更多的漢人來投效,范文程和洪承疇都不在,孫之獬在這方面是無可替代的。

至於內大臣董鄂碩,多爾袞想了想,卻忽然動了殺機。

早年其父倫布雖追隨太祖,驍勇善戰,董鄂碩雖屬自己所領正白旗,但卻素與兩黃旗交好,常與人說不齒其父的變節行徑。

這所謂的“變節”,說的不就是投降他們大清嗎,上次盛京內亂,豪格如此順利就逃出盛京,現在看來未免沒有董鄂碩的一份功勞。

哈達氏的王世忠,早年就曾在廣寧暗中對建州女真進行策反,當時多爾袞就曾接到消息,說董鄂氏有人慾要投降大明。

董鄂氏曾有心背叛女真復歸大明,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當時爲了大清內部的穩定,多爾袞沒有多說,可現在這個形勢之下,多爾袞的眼睛裡揉不得一粒沙子。

當時明國連戰連敗丟了關外全部土地,董鄂氏這纔沒有動作,如今八旗內亂不止,董鄂氏難免再起投降明朝的心思,在率軍出征之前,多爾袞不得不防。

就依孫之獬的話,順水推舟讓董鄂碩去談和,談和成功,日後更有理由殺他,談和失敗,借明朝之手除掉董鄂碩這顆棋子,自己除掉董鄂氏也就更簡單。

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次不賠本的買賣、

當然,董鄂碩是正白旗內大臣,在大清中地位比孫之獬要高得多,派如此重要的人去談和,明國不容易起疑,也是順水推舟之舉。

“好了。”

多爾袞揮揮手,制止衆人的議論,“孫學士說的不錯,這次講和要讓明國知道我大清的誠意,董鄂碩你走一趟,巴顏,你父親是漢人,對漢人文化比較瞭解,這次與董鄂碩同去。”

巴顏是正藍旗的固山額真,聽名字個女真人,但他卻流淌着一半漢人的血,是撫順降將李永芳的第五子。

與自己大哥李延庚不同,巴顏對自己血液裡的一半漢人血統深以爲恥,曾在盛京內亂當中率正藍旗背叛代善,堅定的支持多爾袞。

董鄂碩也能知道,多爾袞派巴顏與自己同去,肯定是爲了監視自己,看來早年自己與王世忠聯繫的事,他早就知道了。

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一些相關通知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隨便說說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
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一些相關通知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隨便說說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