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

禁軍中除了以少部分的勳戚與原本京營軍將以外多半都是新人,而原京營軍將還留下來的,十有八九又去了董琦總督的城防軍,這就使得這支禁軍從上到下幾乎都是新面孔。

崇禎皇帝沒待在營中,實際上也是爲諸將創造空間,畢竟自己是皇帝,與常人身份不同,後世一個公司職員見到上級都是緊張得要死,腦子當機、經常出錯都是常有的事兒,更別提自己是君臨天下的皇帝了。

固關就在眼前,衆人不再急着趕路,而且崇禎和那些咄咄逼人的廠衛也都不在,這時候也就稍稍放鬆下來,商議的時候,張世澤還特意開起了團營總兵吳啓華的玩笑,說人家都是兔子不吃窩邊草,他倒好,專吃窩邊草。

這事說起來倒也搞笑,老吳本來是十團營的一名把總,崇禎十七年重設團營的時候,老吳撿起舊差事,但卻鮮少有甚麼活計,除了練練新兵以外就是到處巡防,可李自成壓根沒打到北京城來,老吳自然每天閒的要命。

直到改組禁軍和城防軍之後,這種現象纔得到好轉,老吳更是由於資歷老被衆人推薦爲坐營官,沒多久,老吳又因爲在軍中表現突出而被張世澤發現。

張世澤私下查看了老吳的履歷,發現這丫的是個人才,而且難能可貴的是,吳啓華並沒有任何背景,無論自己這輩還是祖上十八代,都是地地道道、老實巴交的農民。

這要是給提上來,自然就成了忠於皇室的軍將。

禁軍中的將領大多數都是整日在一起操訓和吃住,早就混的和後世室友一樣熟絡,都知道老吳最近和京城棋牌街酒香巷的一個寡婦聊得火熱。

至於是怎麼勾搭上的,這種事沒人知道,也不會有誰閒得蛋疼去廢那個勁打聽。

老吳和那個寡婦已經發展到什麼地步了,常人不知道,他們禁軍相熟的幾名坐營官心裡可都和明鏡一樣,談起此事又是鬨堂大笑。

老吳性子發悶,平日說話少,這個時候雖然被衆人開玩笑,臉上通紅,話卻也說的實誠:“俺和翠兒的事兒,你們不願來不來就是,瞎說甚麼!”

很顯然,老吳是在維護那寡婦。

老吳惱羞成怒,熟知他爲人秉性的衆人也都知道這廝是個老好人,並不會真生氣,當下卻是笑的更歡了,坐營官李逍遙更是提着高亮的嗓門喊着:

“去去去,老吳的婚事誰敢不去,要是有那個不開眼的不去,咱和他急!”

話雖是在開玩笑,可卻側面印證了吳啓華這種老實人的性子很討人愛戴,在禁軍之中威望不低且較受歡迎,這也是張世澤重用他的原因之一。

衆人開玩笑歸開玩笑,私底下對吳啓華和董小翠的婚事還是非常在意和關心的。

就像方纔喊聲最大那個李逍遙,別看這小子明面上老是和吳啓華擰着幹,可卻私下不止一次的觀察了董小翠,覺得這寡婦還算不錯,不能坑騙老吳,纔是作罷。

老吳四十好幾的人了,雖然是禁軍總兵,但卻沒有家室,遇見那孤苦伶仃的寡婦,兩人就像乾柴遇見了烈火,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這些衆人都理解。

至於風傳那婦人已經懷了小吳這種事兒,衆人心下雖然吃驚,卻也無人嘴碎多說那個閒話,人家郎情妾意,而且李逍遙也說了,那寡婦不是壞女人,自己也沒甚麼好管的。

本來老吳是打算過幾日就風風光光把那寡婦娶進門,可恰逢崇禎皇帝御駕親征,家事自然比不得國事,老吳正在犯難。

董小翠雖然是個寡婦,卻比朝堂上某些公卿大臣更懂得人情世故,主動和吳啓華提起,說是等他立功回來再成親。

老吳畢竟已經四十好幾,而且他這種人與常人不同,如今位列禁軍三名總兵官之一,全都是皇帝的恩福,根本不願就這麼好吃懶做下去。

待的越閒,吳啓華就越想着立功,給自己找點事情做,也好上報皇恩,下蔭妻子,董小翠如是曉明大義,吳啓華更是覺得自己撿到了寶。

畢竟,按吳啓華的印象中,禁軍初建,戰鬥力究竟如何,這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只有參加血與肉的實戰,這些新兵蛋子才能蛻變。

當然了,他自己也能賺取財富與地位,從而更有資格迎娶自己未來的媳婦。

禁軍目前分爲六營三總兵,與從前京營的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不同,崇禎皇帝將原本京營與京城衛戍部隊統一改組成禁軍與城防軍之後,不僅將十團營裁撤,就連三大營舊制也是徹底不用。

禁軍如今這六個營,每營人數約在四千人左右,從步卒、火銃手、步弓手各個兵種來看,每營都是配置齊全,人數統一。

如果說從前京營整合起來是一個兵種齊全的兵團,那麼如今禁軍這六個營,每營都是一支可以拉出去野戰的隊伍,從近戰兵士到遠程射手,再到火炮與輜重營伍,都是一應俱全。

六個營整合起來,便是如今這一整個禁軍,崇禎皇帝的設想很大,如果禁軍能持續發展下去,那麼這六個營就會逐步壯大成六個軍隊,乃至六個兵團。

一旦地方上出現什麼大事小情,每個兵團都是建制齊全,隨時可以拉出去野戰馳援。

禁軍六大營,每營設一名坐營官統領,李逍遙便是其中之一,每名坐營官之下又設兩名把總協領,輔助營事。

崇禎皇帝覺得原本京營都督的機制太過繁雜,遂在改組時正式革除禁軍都督之銜,按照如今禁軍的規模,每兩個營設一位總兵總理營務。

除此之外,崇禎皇帝根據後世的經驗,強行下旨,革除內臣與廷臣監理禁軍的弊病,禁軍編制由此簡單明瞭,各自職權涇渭分明。

崇禎皇帝爲了防止禁軍再被兵部等奪權,還在聖旨中明文規定,平日禁軍總督只擁有操訓權,戰時需得輕視皇帝准許,拿到新制總督大印之後,才短暫的擁有調動及指揮權。

無論戰時還是平時,自己及之後的大明皇帝,都能隨意調動禁軍下屬任何一支兵馬,將總督直接撤職,也不再需要任何理由。

這樣一來,改組之後的禁軍徹底沒了從前京營諸多軍將、都督、內臣與廷臣之間職權重疊的情況,並且是完完全全忠於崇禎皇帝自己的一支嶄新軍隊。

如今在戰時,李逍遙等六名把總將官之上,由吳啓華等三位總兵統帶,吳啓華等三大總兵之上,則是英國公張世澤作爲禁軍總督統一率領。

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
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