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

時間來到七月中旬,崇禎皇帝坐在西安李自成的龍椅上,看着雜亂不堪的武威殿,不屑地笑了幾聲。

他來到這畸形的龍椅前面,卻並未坐下,轉身道:“來人,將它融成金塊,充入國庫,爲朝廷添磚加瓦。”

很快,李自成的龍椅被人擡走,整個武威殿上,彷彿就只剩下了呼嘯的風聲和一片唏噓的笑聲。

曾經稱帝建國,揮師百萬的豪情萬丈,在李自成再次灰頭土臉逃走的那一刻,全然都不復存在。

其實到現在,整個山西十有八九都已經光復,但仍有兩個地方還有殘餘的流賊力量,便是李友、吳汝義分別鎮守的函谷關與武關。

函谷關,人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就是在這個關口上,防守的兵士往往能因爲地勢原因,一個擋多個,戰力超羣,極難攻破。

武關是戰國士氣晉、楚兩國的交界處,相比函谷關的森森絕壁,武關倒顯得中規中矩。

此處的西、北、南三側地勢較爲平坦,唯出關東行,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

李自成在這兩處易守難攻的關口部下最後力量,明顯是要拖慢官軍追擊的腳步,爲他撤入湖廣爭取時間。

這兩個地方想要攻下來,定是耗時耗力,若要強攻,又會損失慘重,這都是沒有必要的。

實際上,無論李自成玩不玩這一手,崇禎皇帝也都根本沒有追擊他進入湖南的心思。

這一戰的終極目的已經達到了,那就是收復陝西和河南,把李自成逼入湖廣。

而且從堵胤錫南下開始,到現在已經進行了連續不斷的戰爭,戰線拉的太長,不容易補充和補給物資。

雖然大部分官軍都在崇禎十八年開始,陸續設置了自主的輜重營,但若是追入湖廣,有了羣山的阻隔,這就又都不一樣。

這半年期間崇禎不斷增兵,直至將禁軍和京軍抽調一空,這才勉強維持瞭如今三面圍剿,陝西、河南兩開花的局面。

可以說,現今各地官軍在陝西、河南每日一的開銷,都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軍費開支已經如此龐大,崇禎皇帝畢竟還要爲其餘事考慮,是時候停一停,穩一穩了。

現如今,很多地方看着歸順了大明,但除了兵馬進駐以外,多隻是任用原本大順的官員或由當地鄉紳推薦的負有名望之人,長久下去,肯定不行。

各地剛剛收復,雖然明面上的流賊勢力已經不存在,但暗流洶涌,軍隊一離開,很容易生亂。

這需要長時間的鎮守和廠衛的協同調查,還要等待由京師內閣、六部商討委派的地方官員到任,逐步完善基層衙門等設施後,才能完全解決。

收復之後的土地,很多都是千瘡百孔,河南還好一些,陝西是最差的一個,流民遍地,屍骨遍野,早年的籍貫早就失了效用。

若不將這些流民、百姓及爲數不少的原大順降卒重新編戶入冊,安置妥當,遲早他們又要生亂。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在有足量官軍鎮守的前提下才能繼續。

所以崇禎皇帝的政策很簡單,把李自成徹底封到湖廣一省,在收復的地區動用錢糧及人力,迅速開展復建工作。

新任的甘肅總兵王世寵等部明軍在商洛山外紮營,山東軍、新戚家軍等部則進圍函谷關、武關,在關外架設重炮,每日操練。

這兩個地方已是甕中之鱉,每日招降,利之以誘,讓他們內部失和,爭取達到不戰而勝、避免兵禍的目的。

雖不急着攻打,但要防備他們狗急跳牆,從關內跑出來爲非作歹,所以才讓山東軍這些精銳前去圍關。

陝西、河南都被收復,尤其是崇禎皇帝到了西安以後,將所謂的大順“西京”改回西安,大順在此的政權便是徹底宣告不復存在。

至今崇禎二十一年的七月,李自成在四年前的優勢已如過眼煙雲般消散,就連他自己都想不明白。

這些年來,崇禎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把大廈將傾的大明,給中興到如今這個地步的,難道真是天命仍庇佑着這個狗皇帝,該着明運未終嗎?

崇禎皇帝,在李自成最風光得意的時候,將一把刀子狠狠插到了他最爲軟弱致命的地方,以至於這麼多年了,他還是沒有緩過來。

李自成沒緩過來,可崇禎卻趁機愈發的強壯起來。

他開始諸部反攻,先是收復了京畿和山西,繼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幾乎掏空了京畿、九邊一帶的軍力,給李自成來了一個醞釀已久的大招。

在商洛山中的一處小茅房中,這裡是多年以前,李自成被孫傳庭打得只剩下一十八騎的時候待過的地方。

當時還有還有郝搖旗、劉宗敏、高一功等人陪着自己,這幫老兄弟寧肯殺妻棄子,也要跟着自己走出商洛山,揭竿而起,反抗暴明。

但是現在,雖然跟着自己入山的多出了幾萬老營,但那些老兄弟一個都沒了,就剩下一個當時還是下屬的任繼榮在挑大樑。

走出茅屋,看着外頭埋鍋造飯的順軍兵士們,李自成有些無奈,人數雖多,但他卻感覺到了一絲從未有過的孤獨。

田見秀投了朝廷,高一功在湖廣不知蹤跡,劉宗敏和郝搖旗都死了,李友和吳汝義也被自己拋棄在陝西當擋箭牌,如今怕也是凶多吉少......

李自成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從麾下強兵百萬,戰將如雲的堂堂大順皇帝,流落成了如今這個悽慘的樣子。

對於他的心情,唯一還跟在身邊的老人任繼榮可以理解。

當年他就是十八騎中的一個,不過那時候他還只是個小嘍囉,並非是現在的大順制將軍。

包括李自成在內,揭竿而起以來,闖營的戰事除了被孫傳庭逼入商洛山和讓陳奇瑜趕到車廂峽的那幾次以外,餘的絲毫沒有遇到什麼阻隔。

這使得全軍上下都對明軍產生了一種輕視的態度,這是多年以來在戰爭中明軍的疲弱表現造成的。

可現在這一切全都調換過來,自一六四四年之後的明軍,開始一步步革新,各種往常見都沒見過的新式武器不斷被六局推出並且裝配全軍,每一樣都是威力卓羣。

又有什麼看不懂的線列陣型、火槍騎兵、手雷步兵等新式兵種被編制出來走上戰場,與這些兵種作戰時,大順軍明顯感到無從下手。

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
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