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

武德恭之亂,就這麼被崇禎皇帝輕而易舉的化解,又收取了一個與安南各地軍閥爲戰的急先鋒。

崇禎二十四年七月,崇禎皇帝在宣光鎮宣詔,曉諭安南十三道布政司。

在這道詔書中,大明宣稱以黎維祺爲安南之正統國王,令南方阮氏向其稱臣,並讓莫朝如今的所謂皇帝——“莫敬宇”速廢帝號。

接到詔書的同一時間,武德恭率兵進入莫朝安平四州境內,以言語厲害勸說莫敬宇。

說來奇怪,武德恭自歸附大明之後,戰力突然提高了數個百分點,絕口不再提自立爲帝這種事兒。

他將老家宣光鎮交予明軍手中,帶着部下南征北討,爲大明徵服安南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武德恭勸說下,已知無力抵抗的莫朝皇帝莫敬宇在同年九月十一日,宣佈退位,尊黎維祺爲正統。

莫朝的事兒解決了,下一步就是把那個黎維祺搞到手。

現在黎維祺也就是個名義上的國王,在鄭主鄭梉手裡捏着呢。

既然要扶黎氏爲傀儡繼續統治越南,鄭梉這樣類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勢力,還有南邊兒的阮氏也得該平平一下了。

反正大義在自己這邊,還不是隨便怎麼揉捏?

說破天了,現在安南國內相當於華夏的三國鼎立,只不過這三國都有點弱,這時候大明橫插一腳,幫助他們統一一下,那還不是輕鬆加愉快。

鄭梉一聽大明要他交出黎維祺,那可氣的夠嗆,這不是明擺着搶人。

可氣歸氣了,在崇禎皇帝這個真正的皇帝面前,莫敬宇和武德恭都服軟了,他難不成還能幹一仗?

這個時候,集結在鎮南關一年的白文選也剋期出師。

這部分明軍先是在莫敬宇的安平四州設置了安平府和南平衛,讓一部分兵力屯駐,然後到鄭主這邊和崇禎勝利會師。

看着面前的大軍,鄭梉無奈的表示,自己還是別上趕着送人頭了,莫敬宇和武德恭投了之後當狗不是也當的挺開心。

自己爲啥就不行呢?

不過鄭梉想的太美了,崇禎皇帝知道武德恭是個反骨魏延,也知道莫敬宇心不服,收留他們是爲了安穩人心。

告訴安南百姓,大明是王師入境,該殺的殺,不該殺的你們只要穩當的,肯定屁事兒沒有。

但是到了鄭梉這兒,崇禎打一入境就是奔着拿他立威去的!

啥叫威逼利誘,啥叫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當皇帝這麼多年,不把這套路玩明白,怎麼統一天下?

之前武德恭和莫敬宇人心已經收服的差不多了,鄭氏這邊就得給他們滅的一乾二淨,才能起到效果。

不然來了一趟都是名義上收服又有啥用處,走了之後人家再反你一波,你鬧不鬧心。

征討法蘭西不是重點,重點是路上順手把該捋的勢力都給捋順一邊,去歐洲試試水,看看那幫國家有幾斤幾兩。

這纔是主要目的,實話實說,法蘭西算個屁,在我統一後的大明面前,都是渣渣一般的存在。

在安南境內,很多都是靠威逼利誘拿下的領土,基本沒打幾仗。

說起來也是,就崇禎皇帝帶出來這個陣勢,再加上白文選從廣西來的明軍,誰特麼還敢跟你打,還沒打就知道輸定了。

要說真正打了一仗,也就是割據南方的阮氏見到鄭梉下場以後想要死守都城。

不過打下來也不是很難,各種重炮圍着給他們洗洗地,等差不多了大軍衝進去就完事了。

早在萬曆年間,黎莊宗就曾遣使京師,使者痛哭流涕的向嘉靖皇帝陳述莫氏篡位奪權,請求大明天兵入境討伐莫氏。

當時嘉靖皇帝本來不想管,本身人當時不是和現在崇禎一樣倚靠廠衛鬥東林,就是單純靠智商玩轉東林的。

沉迷碾壓東林的嘉靖,對於別的事兒自然沒啥心思。

不過黎氏說的真叫那個驚天地,泣鬼神,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就連朝中都說黎氏多年臣服大明,都是最乖的小弟。

莫氏這個白眼狼,要是讓他們繼續佔據大統,誰知道會生出什麼亂子?要防患於未然。

嘉靖一想,倒也真是這麼回事兒。

正是黎氏求救使者到達京師的第二年,嘉靖皇帝下定了征討莫朝的決心。

一道聖旨落下,仇鸞被任命爲都督,毛伯溫參贊軍務,屯兵鎮南關,準備入越攻莫。

大兵壓境之下,第二年三月份,莫朝所謂的太祖皇帝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大明。

不過這個莫朝對大明向來不如黎氏畢恭畢敬,人黎氏當國王這麼多年,也還沒想過稱帝,穩當的做一條小狗。

莫朝在大明那邊自稱都統使,但是國內卻一直自稱皇帝,足見其野心之膨脹。

這麼多年下來,大明內部戰亂不休,也沒啥能力去管黎氏又被鄭主欺負的事兒。

如今崇禎路過,像琉球似的也給處理乾淨了自然最好。

總之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朕崇禎皇帝和神羅那個鐵憨憨,誰稱帝老子就特麼打誰,不可能再有第三個皇帝。

就是法蘭西,朕不也親征了麼,你個眼皮子底下的莫朝能跑的了?

鄭主和阮氏勢力比較強,不安排明白了,崇禎估計就是走了黎氏也得被按在地上摩擦。

鄭主和阮氏都被滅掉以後,安南也就差不多捋順了,崇禎皇帝將原本十三道布政使司劃分爲十二道布政使司和四個府,每處至少要設一衛。

名義上,駐守在安南的明軍就和在琉球的一樣,是幫助兩位國王守土安邦,實際上到底是幹啥的,只有崇禎心裡才清楚。

大約再過個十幾年,這些地方基本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爲大明領土了,而不是現在這種名義上的劃入版圖。

崇禎花費了半年的時間才處理好安南國內事務,是因爲小小屁大點個地方實在是太亂,得一個個捋順。

再向前的大城和金邊王朝這一幫,本身國內啥事沒有就挺穩定。

這些國家本身就在一直向大明進貢,崇禎過去以後,根本用不着打仗,就在他們境內重新劃分了一個個布政司和州府,還設了衛。

現在大明本土境內除了九邊重鎮以外,衛所已經悉數裁撤掉了,但是在外境,還是設衛這種軍屯最容易施行佔領。

衛所,說白了就是個全方位的軍事基地,用來配合當地布政司和州府衙門管理的。

當然了,崇禎現在還說是幫助大城、金邊王朝這些渣渣先管着,具體行政啥的,還是你們這幫憨憨說了算。

這時候有人會問了,憑啥人家就這麼聽話,老老實實的讓你設衛和改地區規劃。

廢話,崇禎是帶着兵去的,不聽話順手滅了你是啥難事兒?

相對於英法那種慢條斯理的殖民而言,崇禎這種舉措相當的直接,帶着兵來在這裡駐兵劃布政司。

這不能說是殖民,這隻能說是明目張膽的搶地盤。

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
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