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

來到暖閣門前,方纔還是一副上等人模樣的李春立馬變得畢恭畢敬,站在門外悄聲說道:“啓稟陛下,畢懋康、畢懋良兩位老先生到了。”

不多時,從門內傳來一道略微疲憊的聲音,“叫他們進來吧。”

“進去以後,千萬不要在陛下面前提什麼復社與東林黨,最近那些士子可是把陛下攪擾的不輕!”李春先是應了一聲,而後站在一旁,頭也不動的說道。

“謝李公公指點。”畢懋康、畢懋良兩人對視一眼,禮貌性的說完便是一腳跨了進去。

“臣畢懋康(畢懋良)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座。”崇禎皇帝看着眼前的邸報,並沒有什麼過多的興奮之情,只是揮手指向一旁,淡淡又道:

“這次是工仗局的局長宋老先生向朕推薦二位做兵仗局的局長,‘軍器圖說’朕也仔細看過了,朕已經下令,讓各部官員人手一本,由此書看來,二位也是對火器研究頗深。”

崇禎皇帝說到這裡,兩人連忙將捱了半邊兒的屁股擡起來,畢懋康躬身站着說道:“臣等慚愧,皇恩浩蕩,臣等深感惶恐。”

“現如今神機營所用的都是火繩槍,即便火繩槍,也大多是粗製濫造不堪大用,朕設兵仗等三局,正是爲了將兵械等物獨立於衛所,以皇家之名督造,堪爲利器。”崇禎皇帝翻看着手中不知來自哪裡的邸報,說到這裡,忽然轉頭盯着畢懋康、畢懋良二人問道:

“朕從湯若望等一些西洋人口中聽得,現如今西方已經普及線列遂發火槍還有什麼三段擊的,據說如果將遂發槍與三段擊聯合起來效果甚佳,就算火繩槍使用三段擊,火力也能強勁且持久,可有此事?”

畢懋康和畢懋良二人聽到這裡就能明顯聽得出來,崇禎皇帝已經從方纔淡然的態度變成了眼下略微激動的神情,應當是對火器的事有所重視。

對他們兩兄弟來說,自己鑽研了一輩子的火器,如今終於得到當今皇帝和朝廷的重視,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兩人對視一眼,由畢懋康出列道:“啓奏陛下,火繩槍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開慶元年的突火槍時期,自那時起,宋人便嘗試使用此物,兼以城防,因而屢屢重挫金軍。”

“三段擊陣列,我大明早已有之,洪武年間,國朝黔寧王沐英平定雲南之時,戚帥麾下戚家軍都曾使用。”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正要說些什麼,這時候卻聽畢懋康的弟弟畢懋良忽然站出來說道:“啓奏陛下,三段擊戰術,實非我朝先例,但也不是西方洋人的先例,早在宋朝,甚至是秦朝時期,我中原就已經有後發射弩戰術了!”

“陛下,國朝三段擊單薄、無力,若想對抗闖軍馬隊甚至清虜騎兵,以臣估算,就算遂發槍,非五到八列所不能抵擋,三段擊的成效必然不大!”

“若陛下真正重視國朝火器,臣提議,可先改三段擊爲五段擊,若條件成熟,亦可改爲七段擊乃至八段擊,屆時僅憑火器之威,我大明便足以讓賊虜喪膽!”

畢懋康聽這話就急了,這弟弟不懂事,怎麼能在當朝的皇帝面前說自己國家壞話,三段擊當然是大明最先發明的。

當即,畢懋康怒斥道:“胡言亂語!這裡哪有你說話的份兒,還不快退下和陛下請罪!”

“哈哈哈。”這兩兄弟居然在火器方面有分歧,崇禎皇帝也覺得十分有趣,當下是笑着擺擺手,說道:“不必,朕去年誅殺佞臣、復設廠衛,爲的就是不再受到矇蔽,有爭論是好事兒啊。”

“你們要記住,只有爭論了才能發現問題,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解決,解決以後,我大明纔會進步。若是都跟韃清一個樣,以騎射爲傲,自以爲天下無敵,豈不是固步自封,自取滅亡之舉?”

畢懋康聽到崇禎皇帝的話,當下便是驚爲天人,畢懋良好像找到人生知音一般,從此將崇禎視爲偶像,兩人對視一眼,連忙躬身道:

“陛下聖明!”

“火繩槍國朝目前只有邊軍稍加普及,其餘地方上的火繩槍大部分都是老舊不堪大用,衛所匠戶月錢不高,毫無鑄造之心,所以粗製濫造、拖延不發。”

“這尚且不說,在地方上裝備的火繩槍,其餘還有不少嘉靖年間第一批仿製的火繩槍。”

“此類火繩槍,動輒熄火、炸膛,作戰時非但難以對敵人造成殺傷,甚至可能在戰前傷到我朝官軍,造成軍心浮動,這纔會屢屢大敗於賊軍。”

“況且,就算火繩槍的質量上佳,每逢颳大風下大雨時節,便也會受到極大影響,很難造成應有的效用。臣以爲,研製遂發槍取代老舊的火繩槍,已是迫在眉睫!”畢懋康說到這裡,甚至跪在地上‘通通’的開始磕頭,顯然是害怕崇禎皇帝忽然退縮,打着死諫的意思。

爲安定其心,崇禎皇帝招招手示意他起身,朝身側說道:“王德化,傳朕口諭,命戶部先撥銀一百萬兩,用於兵仗局改良國朝軍隊火器一事。”

說着,崇禎皇帝聲音變冷,又道:“此事關係國朝命脈,着東廠、西廠、錦衣衛聯合監督,若有人敢從中貪污牟利,主惡處以剝皮實草之刑,夷平十族,從者皆凌遲,誅殺九族,不得有誤。”

“奴婢明白,這就親自去傳聖上口諭。”王德化還是第一次聽到崇禎皇帝說出如此嚴重的刑法,主惡剝皮實草,就連從者都要凌遲。

當下,王德化也明白崇禎皇帝對火器的重視之情,自然也不敢怠慢,躬身說完便是直接出了暖閣。

崇禎皇帝的話底氣十足,毫無退縮軟弱之意,畢懋康也是聽出了這位皇帝對改革火器的決心,激動不已地喊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畢懋良也沒有想到這幾年的時間,當今皇帝居然變化如此之大,深感大明中興有望,跟着畢懋康是叩拜不已。

“不必拘禮。”崇禎皇帝用眼色示意一旁的太監、宮女將這兩個人拉起來,清了清嗓子,正色說道:

“宣旨吧。”

一旁司禮太監面色嚴肅的不像話,尖着嗓子喊道:“畢懋康、畢懋良二人聽旨。”

兩人趕緊趴在地上,懷着激動萬分的心情喊道:“臣等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經察,畢懋康、畢懋良二人器局一事確係僞造、受人構陷,主惡現已伏誅,着即官復原職,分列兵仗局正副局長。又,局長畢懋康忠貞任事,進少師,賞內帑銀五百,副局長畢懋良勇於執言,加太子太保,賞內帑銀三百。

望你等二人仍能盡忠職守,爲國出力,爲皇家效力。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感謝雪VV梅 600幣、北冥之中的魚 500幣、永恆殞鴆 600幣、傳奇的老玉米 100幣、愛掩飾 600幣的打賞支持,還有大家的月票支持!感謝大家的關心,石頭昨晚到酒店休息一夜,最近如果沒什麼事的話,就會恢復正常更新了!

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
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