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

“其三,便是範永鬥這八家賊商的事,銀子雖多,並且目前看來是源源不斷,但這個賬是隻出不進,不能只靠這幾家賊商的產業過活,朕欲設皇莊,不過”

“各地尚有天災,設西北大營後每年軍費又要有多少?倘若再同設東北大營,這點銀兩怕也用不了多久,好鋼要花到刀刃上,除興建西北大營之外,銀兩便優先用於安置各地難民。”

“其次,由兵部牽頭,儘快補齊京畿各處留守官軍的積欠軍餉,責軍器局、兵仗局加班加點打造,招募的新軍將士不能還用老舊的盔甲和刀槍。若是新軍都裝備上了,供給來京的勤王官軍即可。”

“至於京畿一帶因爲朕旨意而流離失所的百姓的賠償一事,一應支出皆由皇銀內帑出算,此次各種銀兩支出一概由廠衛負責記錄、監督,每一筆的去向朕都要知道!”

“若有人敢從中牟利,剁手、跺腳,就給朕在他們家門口掛上三日,以此爲誡!”

不得不說,東林黨不在了,少了來來回回的攻訐過程,這議政的進度也就快了許多。

崇禎皇帝一件件的提,臣子們則是認真商討應對和處理之策,並且崇禎皇帝根本不像風傳那般剛愎自用,對倪元璐或者蔣德璟等人提出的建議都會認真考慮,然後纔會根據情況下命令。

等周圍衆人全部沒有異議,崇禎皇帝繼續說道:

“還有,着戶部撥款增加養濟院在京的房屋,用於安置京城內外的孤寡老人,如果是父母雙亡的孩子,就接到幼軍營好生照料。”

“眼下清虜雖然退去,城外到處都是勤王大軍,也算比較安全,最好將城外廢棄的村莊也重新建起來,將朕的口諭捎給新上任的順天府尹,這件事就交給順天府衙門去辦。”

“京城內外流民多了,青皮和地痞的數量也就多了。方正化,等會出去你便親自去一趟五城兵馬司,告訴他們要加大排查力度,順便問問各處衙門的情況。”

“蔣愛卿你也別閒着,出去以後便親自去翰林院和國子監,讓那些閒得發慌的的士子們下到各處衙門,幫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衙役們將難民記錄造冊。好生做點實事,別整日在那喊什麼桀紂昏君的屁話!”

說到這裡,內閣首輔魏藻德總算是找到可以插話的地方,趕緊站出來笑着道:

“昔日漢武帝創立幼軍,這纔有後來羽林軍之威名,如今聖上設此幼軍營,於漢武之幼軍有異曲同工之妙,此營日後必爲我大明之羽林軍。陛下聖明!”

魏藻德這話就屬於赤裸裸的拍馬屁了,蔣德璟等人深爲不齒,但又不好多說設麼,只好是跟在下面賠笑,說全都是皇帝一個人聖明。

崇禎皇帝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馬屁,自然是穩穩當當接下來。

不過捫心自問,設這幼軍營的時候崇禎壓根就沒想過漢武帝什麼羽林衛的事兒,純粹是想把這些孩童統一安置起來。

一來可以以此鞭策將士爲自己效力拼死,二來則可以讓無家可歸的孤兒好過一些,這也方便管理。

這文化人畢竟還是文化人,魏藻德也不愧是崇禎十三年的進士,居然直接想到漢武帝那塊去了,一個不注意就是一頓猛拍。

魏藻德都這麼說了,崇禎皇帝也沒什麼好推辭,在衆人面前臉不紅氣不喘的把這英明神武的面子扛了下來,義正言辭的道:

“這點小事兒你知道就行了,還說出來做什麼?”

魏藻德深深爲崇禎皇帝臉皮之厚所驚,當下也是跟着堆笑道:“陛下說的是。”

“今日就先這樣吧,相關的事兒你們再到偏殿議一議,最後讓王承恩呈給朕就行了。”

......

“諸位,聖上把咱們打發到這裡來,可是都明白什麼意思?”王承恩最後一個出冬暖閣,來到偏殿之後雖然還是滿臉笑容,但說出來的話卻顯得警告意味十足。

蔣德璟站在最左側,看王承恩似乎是不經意間掃過來的眸子,自然也是明白這老傢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實今日崇禎皇帝能把蔣德璟和倪元璐留下來議政,這便已經說明了拉攏之意,當然,這話是不可能身爲皇帝的拉下臉自己去說,自然有下面的鷹犬代勞。

蔣德璟能做到內閣次輔這個位子上,可不僅僅是靠的剛直不阿,真到了該選擇的時候照樣不會含糊。

此刻他看着另一側的倪元璐,卻是什麼都不說,含着笑靜待下文。

魏藻德畢竟是內閣首輔,雖然在崇禎皇帝面前除了拍馬屁以外什麼建議說不出來,但這種時候卻是不能再裝傻了,說道:

“自那龔鼎孳等人密謀刺帝之後,咱們這位陛下就好像回到剛即位那陣子去了,乾綱獨斷哪。”

“本官把話說的明白些,現如今這滿朝文武的身家性命,還不是陛下想留就留,想拿便拿?諸位可要給自己選條路了!”

魏藻德話說的明白,能混到這個地步上的誰都不會是傻子。

內閣次輔蔣德璟最近幾個月對崇禎皇帝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開始覺得不過是個空有志氣沒有手段的熱血青年。

這也不難理解,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這廝幾月前便是辭官不幹了。

然後自打崇禎十七年開始,這一成不變的看法逐漸變壞,嗜殺臉皮又厚的崇禎皇帝幾乎成了堪比桀紂的昏君、暴君。

到現在,崇禎皇帝忽然變得這麼強硬,而且臉面什麼的全都給拋諸腦後,一切以利益爲主,這對大明來說,未嘗不是個好消息。

蔣德璟覺得如果皇帝是這樣的,那大明還有拯救的希望。

當下他笑了笑,站出來說道:“王公公所言極是,我等當盡心爲陛下效力,不敢有其它小心思。”

“倪大人是怎麼想的?”王承恩先是滿意的點點頭,然後看向一聲不吭的倪元璐。

浙黨一直都把倪元璐宣傳爲他們的黨魁,就是想壯大自己的聲勢,然而實際上,倪元璐從未在意過什麼黨爭。

他覺得自己是大明的臣子,是在爲大明的皇帝辦事,王承恩問這話他也能聽得明白,屬於讓他在今日表態會不會爲皇帝辦事。

這些問題在倪元璐心中早就有個答案,而且從未有過任何動搖,待蔣德璟說完,他便是開口道:

“王公公此言何意,下官身爲大明臣子,自然是要盡心竭力的爲陛下辦事,爲宗社祈福,怎會有其它的心思?”

王承恩聽出倪元璐言語之中對太監和廠衛的厭惡之情,卻也是毫不動氣,訕笑賠罪道:

“哎呀,倪大人消消氣兒,是老奴多嘴了。”

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
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