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

看崇禎皇帝先後喝退了王鐸和張爾岐、高弘圖三人,仍讓自己主持大典,曹化淳一面爲皇帝心思不可捉摸而感嘆,一面也是將全部身心放到大典事宜上。

剛纔若崇禎皇帝直接啓用他們三人繼續主持,曹化淳無話可說,但心下總歸還是有些不願意,畢竟纔剛作爲主持喊了一句,直接下位,實在是笑談。

方纔那麼一小會兒的功夫,曹化淳已經跟西廠下面的幾位千戶、檔頭通了氣,一大堆大典所用的文冊搬到一旁,這句話他是一邊看一邊說出來的。

畢竟,皇帝信任,那這件事自己就要用全部身心做好。

聽見曹化淳這第一句話,下面衆人都是寂靜下來,只聽他又尖着嗓子喊道:“遵東奇捷之首功,當屬三屯營總兵楊御藩,楊御藩何在!”

“末將在!”話音即落,一員粗漢在衆人羨慕的眼光中跨步而出。

“此戰,爾率三屯營兵馬,身先士卒,爾部衆志成城,在朝廷援師未至之時,抵擋建奴主力,堅守城防一整日,左臂因此被斷,功不可沒!經兵部驗功覈定,梟首一萬七千七百零八,勇冠三軍!”

“茲令:封楊御藩爲大明靖邊候,世襲罔替,賜券,加封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雲騎尉榮勳!”

“謝皇上,臣定爲國朝盡心竭力,靖衛邊陲,死而後已!”楊御藩表現出來的樣子十分中肯,既不見多激動,又看不出半分不尊敬。

他抱拳半跪在地上,用渾厚的聲音喊出這句話,沒有一丁點不得體之處。

待他說完,崇禎皇帝起身道:“楊御藩此戰,身涉險地,臨危不退,打出了我大明朝廷的威風,打出了大明本來就該有的樣子!”

“日後,全軍奉靖邊候所部爲式,該打的時候,就算被砍斷了左臂,也要咬牙硬撐下去,就算戰至最後一人,也要拼命打下去!讓那些建奴看看我漢家的骨氣!”

“朕希望,我大明這樣的將士更多一些,如果這樣,朕不介意再多封出幾個靖邊候!”

楊御藩爲遵東奇捷此戰的首功,這是當時參與戰事的許多將領都有目共睹的,就連藺養成都不得不服,看到周圍將士目光中深深的敬畏和佩服之情,曹化淳鬆了一口氣。

很顯然,這個首功,足以令他們信服。

“寬河所副總兵藺養成何在?”

藺養成剛還在羨慕楊御藩取得的成就,心下讚歎,楊御藩正面對抗多爾袞的兩白旗精銳,壓力定然比自己面對的多鐸要高得多,一臂被斷,仍堅守城牆,不知自己有沒有那個勇氣。

忽然聽到叫自己名號,他心下激盪,趕緊站出來喊道:“末將在!”

“雖先失喜峰口,罪罰一級,然爾臨危受命,壓陣三屯營,戴罪立功,未有絲毫退卻,陣斃三名建奴僞郡王,經兵部覈實,梟首一萬兩千二百零三,爲此戰次功!”

“茲令:封藺養成爲大明東平伯,世襲罔替,賜券。擢爲寬河總兵,加封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太子少保,武騎尉榮勳!”

相比方纔楊御藩不疼不癢的樣子,藺養成就誇張得多,他面色漲得同紅,穿着粗氣直接雙膝跪地,大聲喊道:

“臣謝陛下天恩,必定窮盡此生,爲國朝上刀山、下油鍋!”

說來也是令人驚歎,藺養成本是襄陽之戰敗於黃得功之手的大順降將,投降之後被委任爲喜峰口參將的要職,卻又吃敗仗被韃清入了關,在去年剛剛遭到降級。

然而就是這等開局,他竟然帶着十二名騎兵,在三屯營之戰立下了汗馬功勞,死戰不退,血戰城頭,手下十二名老營戰死七人,成爲遵東奇捷的次功,實在是意想不到。

藺養成是靠實打實的戰績取得次功,梟首清虜一萬兩千餘級,這等戰績,在場諸多官銜比他只高不低的大佬們也是遠遠所不能企及。

說起來,只怕從前他縱橫中原這麼多年加起來都不如這一戰的收貨,若李自成得到這個消息,自己從前部將在朝廷建立大功,怕是會氣的吐血而亡。

藺養成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就在所有人都翹首以盼的時候,曹化淳開口了,他們此前對太監雖然談不上煩,但也是根本沒甚麼好感,從沒有聽太監的聲音,是如此的和藹可親。

“烏爾邁何在?”

當曹化淳喊到的時候,烏爾邁這邊的兀良哈鎮蒙古人都在對這邊指指點點,其中甚至有不少披着羊皮大髦,穿着衣襖的女人和孩子。

他們都非常想知道自己會在如此盛大的敘功大典上,佔據怎樣的席位。

然而,就連烏爾邁都沒有想到,幸福居然來的如此突然,他眼中閃爍着晶瑩的淚珠,出列用生硬的漢語喊道:“臣烏爾邁在!”

“爾部兀良哈鎮騎兵,率先殺入清陣,馳援三屯營城守軍,功不可沒。”

“此戰,爾部騎兵爲國朝諸邊之刃,擊潰烏真超哈營,奮死前驅,生擒建奴漢軍副都統兩人,陣斃蒙古都統達延古,追斃郡王四人,貝勒六人,赫赫武功!經兵部覈實,實梟首八千四百七十二人,爲此戰從功!”

“茲令:冊封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烏爾邁爲傳命遼國公,朵顏三衛世襲指揮使。”

遼國公,烏爾邁一時愣住,國公!!?

喊話謝恩的時候,烏爾邁滿腦子還是懵的,他一直都想不明白,自己是不是聽錯了,此戰首功的楊御藩都只是個靖邊候,自己爲第三從功,竟然直接授了個國公,還是遼國公!

皇帝對楊御藩和藺養成的升授都是一大串各種官爵名號,到了烏爾邁這則非常簡單,遼國公,升授朵顏三衛世襲指揮使。

首先遼這個字眼,對於蒙古人的意義很大,其次,朵顏三衛地界自古就是兀良哈諸部的駐牧地,只是被建奴佔據和迫害,他們才內遷進入關內。

這次崇禎皇帝升烏爾邁爲三衛世襲指揮使,相當於官方公佈烏爾邁爲兀良哈諸部和朵顏三衛地界的首領。

除此之外,這也是告訴全體兀良哈的蒙古人一個訊號,那就是大明朝已經接納了他們。

這個消息出來以後,很多漢人將士不懂,都是互相議論,少數人露出不服不忿的神情,不過很多人還是心服口服。

畢竟兀良哈人自內遷以來,每戰必定當先,烏爾邁幾乎次次都是率領騎兵頭一批衝入敵陣的,並且他們騎兵的戰鬥力,的確是時下最強勁的一支。

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
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