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

商洛一帶發生的大戰,假以時日已經傳揚天下,聽到的賊寇,無不爲之膽寒。

禍害了中原腹地數十年的闖賊被完全殲滅了,對關外韃虜來說,是個壞消息,對正在四川建國的張獻忠來說,也是個壞消息。

這場大勝是很多人都沒預料到的,李闖甚至連陝西都沒跑出去,就帶着他的全部主力,魂歸天外。

聽到消息以後,各方反應不盡相同,但很奇怪的是,如今振奮人心的消息,百姓軍民聽到無不歡欣鼓舞,很多人卻爲此發愁。

這次崇禎皇帝御駕親征,和前幾次一樣,又贏了,而且一次比一次贏得讓人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首先爲之犯愁的,是江南一帶很多名爲朝廷下屬,但早已自行其事的地方軍將、府衙。

這些年來,他們趁着北方戰亂連年,早都成了實際上的軍閥,最害怕的,無非就是正統王朝的中興和延續。

崇禎滅了李闖,據說得勝大軍四川修整一月之後,已經迅速趕往四川支援秦良玉。

這樣看來,在朝廷大軍圍剿之下,張獻忠所建立大西的覆亡也只是時間問題,那麼朝廷的下一步,似乎已是不言而喻了。

當朝廷真正騰出手來管理的時候,這些地方武將無一例外都要遭受裁撤和更換,他們要開始爲今後找出路了。

除了地方文武以外,那些豪紳、商戶、地主,也都爲此發愁。

從朝廷收復地區來看,他們這些人不跟着朝廷步伐走,都是要被打擊淘汰掉的。

但很多人思來想去,似乎出路也沒有很多。

Wωω⊙ ttκд n⊙ c○

廠衛可不是擺設,他們之間和各種匪賊、豪紳之間來往的書信都不少,你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絲毫痕跡不留。

別的什麼縱兵不法這等罪過暫且不提,單單這些書信被搜出來,那就是一樁足夠殺頭的大罪。

若是從前,在這種局面上,一些有功名的文官們,不過是做個姿態,打個招呼罷了。

至於武將們,只要是地方上真正握着兵權的,朝廷向也是不敢拿你怎麼樣,最多就是和左良玉一樣,多整幾次戴罪立功罷了。

豪紳地主更別提了,花點錢一句話,朝廷裡自然有人幫你擺平。

可現在形勢不同,劉澤清、劉良佐還有左良玉,那些敢於朝廷作對在地方上的軍閥們,都是前車之鑑。

原來朝廷裡肯幫你搞定那些人,不是被誅九族就是削官去職,餘下的要麼一坑不坑啥也不管,安心做官,要麼就是忠誠的皇黨狗腿子。

如今大明朝在崇禎皇帝帶領下,正如日中天的走向中興,越來越多的兵馬忠於朝廷,無數的亂賊都被剿滅。

就連昔日的諸王亂國,都被崇禎調集大軍,輕而易舉的平定,他們這些人來硬的肯定是不行,軟的,倒還有可能。

很多南方軍將不過是一城一地,前面那三個至少都是一個府,麾下十幾萬的勢力,在朝廷大軍面前,不還是被分分鐘平定。

所以很有意思,崇禎回到京師的當天,就接到那些南方文武們死乞白臉的奏疏,內容千篇一律,都是恭賀大明得勝云云此類。

恭賀得勝只是個幌子,他們的小算盤是個人就能明白,不過是藉着這次機會爭先恐後地向朝廷表示忠心。

崇禎看了幾份就不看了,這些牆頭草歷史上是這個德行,如今還是這樣,狗改不了吃屎,看這些屬於浪費時間。

他們能這麼老實,完全是因爲朝廷逐漸有威望了,和忠不忠根本扯不上半點關係,以後慢慢都得給他們換了。

老實的可以回家養老,不安分的找個理由弄死,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兒。

往日裡,中原腹地的李闖、曹操們來如自如,韃虜也是頻頻寇邊,無論什麼人的兵馬,都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北直隸好歹是京畿重地,被人如入無人之境的來回嘚瑟,皇帝權威和朝廷威嚴早已下降到了冰點。

能有眼下這個爭相來服的局面,一方面是崇禎朝堂上殺東林殺出來的,另一方面他心裡明白,這也是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無數將士在戰場上不惜與流寇抱着躍下城同歸於盡,捨棄性命,就爲了這一天的來臨。

朝廷的威嚴,一是來自皇帝,一是來自於各種戰爭和政策上的變動。

而皇帝權威的來源,一方面是祖輩的傳承,另一方面則又與朝廷的威嚴息息相關。

朝廷能夠保護臣民們不受外來蠻族的侵擾,能保證地方上百姓有一個平安喜樂的生活,這纔是國家能夠穩定的底線。

朝廷有了這些最起碼保證的時候,皇帝威嚴才能上去,這兩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說的實在些,在最近幾年的數次大捷之前,很多人想的都是大明怕是要亡國了。

取代大明的是大順也好大西也罷,反正只要能過上安穩的日子,那就是普通百姓最大的奢望。

可誰也沒想到,崇禎居然把亡國邊緣的大明,在生死關頭又給生生拉了回來。

李自成能在中原縱橫馳騁,關外建虜能號稱“滿萬不可敵”,但面對崇禎御駕親征時的明軍時,卻都被輕鬆擊潰、殲滅。

在一系列的殺伐之下,崇禎身爲皇帝的威嚴,已經升到了和開國洪武皇帝差不多的高度。

不說有可能重新一統的未來,就是眼下這個北服蒙古,東和建州,南滅僞順的功績,已經是有明一代自洪武、永樂以來的頂峰。

說的更直觀點,以眼下崇禎皇帝的威望來說,南方的亂象是真正可以一道聖旨全部擺平的。

真正皇帝的‘聖旨’,不是發下之後你想遵就遵,不想遵就擺着看的,違逆那是要誅滅九族的重罪。

多年鏖戰下來,李自成的大順已經完全讓人失去了信心,恰好這個時候大明有了中興氣象,似乎就是百姓們最好的選擇了。

如果說李自成在被滅之前,一切都還有未知因素的話,在他被殺死的那一刻,大明中興已成定局。

既然朝廷中興是不可阻擋的洪流,何不趁早示好投誠?

歷史上滿清入關是如此,眼下也是這個局面。

可大凡這賣身投靠的勾當,都是講究個寧早莫晚,這等熱竈頭,現在不燒,難道等別人都來燒了再過來燒嗎?

所以消息傳到四川的時候,那些大西政權的文官武將們已經是暗地裡捶胸頓足,想着用什麼方法多帶點資本投過去,而不是在繼續忠於他們的大西皇帝張獻忠頑抗。

無論如何,他們這些本就是朝廷投到大西下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尋新主子決不能等事到臨頭,兵臨城下了才上前討好。

這是官場的大忌諱,在官場和沙場混跡這麼多年,個個比猴子還精,怎麼可能還犯這些低級錯誤。

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
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