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

“噼裡啪啦...”

當搜出來一個個小山般的書籍和字畫被燒成灰燼,那些印度平民也就都閉上了嘴。

此時一名經過的西方傳教士記載下了他的所見所聞:

“聞到的都是焦味,滿眼所見的,都是在明軍手下哭嚎的印度平民。”

這其中雖然有因憐憫和憤憤不平而促成的誇張描繪,但實際情況的確是相差不多。

起碼搭眼粗略的看上去,的確像是明軍在欺壓印度平民,沒人會去看深層次和細節,他們只會從表象上大做文章。

無論五年前聖殿發生的血腥事件,還是如今前印度境內的“焚書”事件,在後世都成了英明的神武崇禎大帝一生的黑點。

有人說他是老而昏聵,也有人說他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文韜武略、爲民做主的帝王,成了徹頭徹尾的暴君。

然而只有崇禎皇帝自己知道,身爲一個帝王的心思,是那些所謂磚家永遠都不可能理解的。

沒有人會一輩子沒有黑點,更何況當初剛穿越過來的時候爲了活命,自己的黑點可並不少。

後世的各種討論上都對崇禎皇帝的這次舉動大黑特黑,但現在的實際情況卻是,因明軍這次行動死傷的印度平民非常少。

大多數遭受傷亡和損失的平民家庭,要麼是他們憤憤不平,加入叛軍,自取滅亡,要麼就是被叛軍當成養料。

明軍儘管是在執行任務,但他們畢竟不是毫無感情的滿清韃虜,對待無辜的平民百姓,真正動手的情況還是很少。

現在大明軍隊中的每一個士兵,無論戰兵、輔兵還是守兵,都必須有一個前提——有家有室且超過三人。

這樣的前提讓明軍有了最起碼的秩序和穩定,也讓士兵們懂得對百姓有起碼的尊讓。

他們都有自己的家人,大部分小夥子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只是聲色俱厲的嚇唬他們一下,讓他們乖乖的交出自己需要銷燬的東西而已。

就算有人不肯交出來,一般也都只是嚴厲的警告一番,除非是那些屢教不改的刁民和自恃前莫臥兒貴族身份的傻子,纔會去拿他們祭旗、立威。

有人覺得這是崇禎大帝的昏聵舉動,但他們錯了,後面發生的事情證明這完全是一個完整的計劃。

崇禎三十五年九月,另一道殺機頓現的聖旨下達到明屬印度地區阿格拉城。

聖旨中規定,半年之內,印度地區所有帶有古印度文字、符號、標記的房屋、遺蹟,都要徹底拆除,就連泰姬陵和曾經莫臥兒帝國的各種宮殿、馬場等也不例外。

拆下來的石料、木料可以幫助當地百姓重建家園,也可以用來維護城鎮等等,新建伯王先通可以自行做主。

這還沒完,十月、十二月又相繼下達了更多旨意。

其中包括“駭人聽聞”的強制收繳包括大明本境及印度地區所有印度人的原本衣物。

收繳上來的原印度衣物將全部都被集中焚燬,由各地衙門有司按照數量,下發給印度平民漢人的傳統服飾。

戶部第一批撥款三百萬兩白銀,用於在印度地區大規模設立私塾、外境府學、縣學、鄉學。

現有印度平民中三十歲以下的平民都必須入學,每一名新出生的印度孩童,也必須從鄉學開始,專門學習漢語言文化。

崇禎三十六年春節前後,大明內閣下達了最後一批後續政策。

其中包括,除非已經取得大明百姓身份的外族人,否則禁止遠東人、印度人,尤其是美洲人與漢人通婚。

違抗者,無論身份,殺無赦。

......

孟加拉暴動,一件三個月內就被守軍迅速鎮壓下去的反叛,所有人都沒當回事兒,卻遭到大明帝國從各方面的斬草除根。

從崇禎三十五年直到崇禎四十年的五年之間,大明除了持續維持在全球的擴張、殖民統治以外,更多是將主要力量轉向佔領區內進行“殺毒”。

五年之間,如今你要是再次踏上後世印度的國境內,你基本已經見不到任何有關古印度存在的證明。

印度的一切原本衣物都看不見,大街小巷中行走的平民都穿着漢服,寫出來的文字也是漢子。

甚至就連印度原本的語言,內閣也在崇禎三十八年下達政策,禁止他們在公衆場合說出來。

大明在各個方面的待遇對各族百姓都是極好,可一旦到了這種問題上,就顯得有些不近人情。

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纔會在心中牢記它存在這一千多年的事蹟和語言文字,但是當他們那幾代人逝去呢?

後面出生的印度人自幼都被強制接受漢語言教育,可能根本就不會知道自己是印度人。

印度地區的行動自然不會順順利利。

“砰!”

一戶印度普通民居,正在做飯的一家五口正用印度話說着什麼,或許是私下說了多年,他們有些肆無忌憚,聲音就連街道都聽得一清二楚。

但是很快,房門被粗暴的踹開。

“搜,給老子仔仔細細的搜!”一名守軍把總踏着皮靴踏進來,瞪起眼睛掃視屋內。

“劉爺,找到一張字條!”

“劉爺,裡屋這老頭的牆上刻着莫臥兒的沙賈汗畫像!”

聞言,那名被喚做劉爺的把總蹬蹬上前兩步,將那至少七十餘歲的印度老人抓起來,冷笑着道:

“泰姬陵都拆了,你們這些老頭,還在眷戀故國??行,行,那老子就送你去九泉之下繼續當奴才!”

言罷,他轉頭走出房門,提高嗓門道:“通知保安司,派人來把這屋子拆了,一根木頭都不能剩!”

“把這事告訴周將軍一聲!”

守備將軍府,姓周的將軍聽完後猛地一派桌子,想了想,道:“抓人,拉到城東問斬!”

在這五年的時間裡,每隔上一段時間,某個城鎮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在那之後,就會安靜一段時間。

直到再也不會發生這種事的時候。

所有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沒有人會去刻意記載,更不會有什麼傳教士爲此書寫回憶錄。

因爲此時的歐洲,神聖羅馬帝國及教廷爲了討好崇禎皇帝,也在爲此進行嚴密的配合。

崇禎三十五年六月開始,神聖羅馬帝國聯合教廷、帝國議會,向全球發佈了一項命令——禁止對那件事進行任何形式的文獻記載。

後來,甚至連談論此事被聽見都要被定罪。

當然,他們的清洗,自古以來還是帶有“宗教審判”意味的,一切私下與大明作對的行爲,都被歸爲破壞世界和平的魔鬼行徑。

那些人的下場,自然是極爲悽慘的。

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完結感言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
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完結感言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