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

聽見鄭森的回答,鄭鴻奎淡淡“嗯”了一聲,沒有回話。

其實他對自己這個侄子非常喜歡,說起來,鄭森甚至可以稱爲鄭氏年輕一輩最是年少有爲者,如今年僅二十三歲,正是熱血年紀,便已經文韜武略,膽色過人。

這一點令鄭鴻奎自嘆不如,想他如鄭森這般年紀的時候,還跟隨鄭芝龍在海上漂泊,爲了一丁點小事去和其它海盜頭子大打出手。

當時自己雖然可以稱得上勇猛,但卻毫無智慧謀略和高明手段可言。

師從陳子龍的鄭森,此時本該跟隨打理族中事務,自從聽說自己有事面聖,他便軟磨硬泡,最後甚至偷偷跑出來,硬是要跟着自己一同前來。

當鄭鴻奎無計可施時曾問他,究竟爲什麼要來京師。

當時,鄭森一副慷慨激昂的樣子,說要見見京城的市面,耳濡目染的聽聽各方說法,最後再看一看數次跟隨當朝皇帝陛下斬獲大捷的京師禁軍與城防軍將士英姿。

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他甚至想跟着鄭鴻奎去見見聖明天子龍顏。

崇禎十一年,鄭森高中秀才,隨後又勤奮苦讀,成爲南安縣二十名廩膳生之一,三年之後,也就是崇禎皇帝剛剛穿越過來的崇禎十七年初。

鄭芝龍見此子好學,便花費重金,拖帶關係送他進入金陵國子監求學。

當時的金陵,還是東林黨老巢,南京六部和國子監還都健在,鄭芝龍如此大費周章讓他來此求學,自然要找聲名最顯赫之人,這一來二去的,拜師不免就拜到了錢謙益頭上。

對於龐然大物一般的鄭氏,錢謙益是不敢有所怠慢的。

說起來,鄭森這個名字還是錢謙益替他起的,到金陵之前,鄭家人包括鄭鴻奎都稱他做鄭福鬆,這也成了如今鄭森的小名,乳名。

直到如今,鄭鴻奎私下裡依舊稱呼他爲“福鬆”。

據錢謙益當時的說法,“森”代表着深沉整肅,叢衆茂盛之意,之後,他又替鄭森起了新的表字,喚做“大木”,同樣是爲了讓鄭森勤奮好學,熟讀四書五經等經典。

鄭芝龍很滿意他替自己兒子找的這個老師,但鄭森卻並不是很滿意,處於最基本的尊敬,他開始跟從錢謙益學習儒家學問。

直到崇禎十九年,聲名顯赫的東林魁首錢謙益因擁立新君事泄被誅,崇禎皇帝親自下旨,將他十族夷盡,抄家滅族,其本人亦被活剮三千多刀,凌遲處死。

這件事震驚了整個士林,三廠一衛全力開動,番子、錦衣衛們當街緝拿各種朝廷大員,強行關閉一間又一間的東林書院和書社,兵士成批上街平亂。

總共被誅殺的人數至今仍是個謎,朝廷只是一味將東林黨的罪行添油加醋,自然不會將株連人數公之於衆,但可以確信的是,僅錢謙益一脈,株連者便多達一千餘人。

出了這麼大的事,當然也波及了正在錢謙益名下求學的鄭森。

鄭森在錢府學習的時候,直接被衝進來的李有成帶領番子們捉拿到東廠之中,在東廠中他們二人發生了什麼事便不得而知。

可能是抓進去的人太多,一時沒有來得及處置鄭森,也可能是李有成和鄭森一見如故,惺惺相惜,覺察冤屈便沒有先行下手。

反正出來的時候,鄭森身上並沒有受到酷刑的跡象。

鄭芝龍得知朝廷盡誅東林的消息後,甚爲驚恐,因爲當時的朝廷在內地已經有相當的兵馬,又是正統,即便鄭氏也不得不在名義上依奉。

隨即,鄭芝龍多方聯絡,花費重金,到處尋求關係,最後這個爛攤子總算是被當時深受崇禎信任的東廠提督王承恩接手。

在他的多方調停之下,鄭森最終被成功放還。

此前,東廠大牢有“許進不許出”“修羅煉獄”等等許多聳人聽聞的稱呼,因爲崇禎十七年到崇禎而時間之間被抓進去的人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

在這些人之中,能活着走出東廠大牢的,到現在都是屈指可數。

在這些極少數的幸運兒之中,鄭森無疑是老天最眷顧的那個,因爲在他之前,就算有被放還之人,也多半是被嚇成癡傻或已經帶有終身殘疾,不足以成大事者,

全身無恙從東廠被放還的,鄭森是第一人。

在那之後,鄭森替自己找了個比水太涼更好的老師,便是當時的江南名士陳子龍,陳子龍和錢謙益不同,他文武雙全,腰間常常佩着的不是候方域那樣的一紙摺扇,卻是三尺青鋒。

陳子龍組織的幾社,是朝廷打擊東林極其從屬諸多文社時,從未過問的一支,這個幾社的宗旨和被朝廷第一個打掉的復社截然相反,他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幾者,絕學有再興之機,而得知其神之義也。”

陳子龍常常以復社、東林之衰亡教訓幾社士子,總結緣由,據他所說,是現如今的士子太注重表面功夫,喜好空談,而不注重實際。

方以智、夏允彝、黃淳耀、侯歧等幾個有名的人,本都是東林黨,其中陳子龍、夏允彝等創立的幾社,原本也屬復社的一類。

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們都是皇帝金口玉言,在東林黨中極少數被免罪之人,廠衛雖然兇名赫赫,但是諸多幾社學子,卻也鮮少有被株連到東林黨大案之中的。

這也證明了一個道理,對於天下士子、學子,朝廷並非是一棍子打死,只要正當的論道和仗義執言,朝廷不會因此而責怪,就算他們之前是東林黨徒。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這是陳子龍從東林黨大案中脫身之後,對新歸附幾社的原東林學子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他對鄭森說最多的一句話卻是:“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這八個字,至今已牢牢刻印在鄭森的腦海之中。

此次來到京師,他正是不甘在江南無所事事,正如他先前所說,今國朝時逢大亂,天子胸有中興之志,鐵腕整肅朝綱,多次御駕親征,南平內亂,東退建虜,堪稱文治武功。

己輩堂堂熱血男兒,豈能躲在親族背後充作縮頭烏龜?

“福鬆,要開始剝皮了,這種事你也要繼續看?”

“看!”聽到鄭鴻奎的問話,鄭森點點頭,咬牙道:“高爾儼通虜賣國,罪該如此!這種狗賊天理難容,如今得到應有懲罰,爲什麼不看?”

“況且,我若是連這點血腥都承受不住,不如趁早回家接管生意算了!”

聽了這一番沉穩有力的話,鄭鴻奎暗自點點頭,將視線移向場中許榮秀身後正在發生那極爲血腥的場景,舔了舔嘴脣。

雖然心中已經有所準備,看見這一幕,鄭森還是猛地攥緊拳頭,氣息爲之一窒。

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
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