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

自察哈爾開拔之後,崇禎皇帝所在的其餘兩路,就以一種非常緩慢的速度進軍。

直到聽見聯軍被擊潰的消息之後,這部人數多達十餘萬的明軍主力纔打着新仇舊恨一起算的旗號開始加快速度。

現在,全天下的人甚至是許多老外都屏住呼吸,靜待這場大戰的勝負。

對於遷都北京後的明朝來說,山海關不僅是長城防禦體系中從東往西的第一座關防重鎮,也是屏障京師的最重要的一座關隘。

扼守遼西走廊的山海關防線,一旦被南下的勢力突破,京師就無險可依危在旦夕,這是世人皆知的“常識”。

寧遠衛城位於錦州之後,是前突護衛山海關的前沿陣地,是企圖沿遼西走廊南下的勢力,繞不過的關隘。

寧遠的重要性非同尋常,這座久有烽煙的城市,再度迎來了本世紀的一場曠世之戰。

就是在今天,明清雙方集結了幾十萬大軍,意在一戰定乾坤。

不僅如此,就連雙方的皇帝朱由檢和多爾袞亦雙雙到場。

若明勝,明軍勢必就將乘勝追擊,收復遼東,若清虜勝,他們雖然還不能直接入關,卻無疑是跨進了一大步。

在多年前的遼東戰場,恐怕很多人都會將寶押在滿清身上,可是如今,幾乎全天下都在一邊倒的支持大明。

甚至於,多爾袞剛走不久,身後的遼東就再度有迫不及待歸回祖國的漢民揭竿而起,反抗韃清的暴虐統治。

守衛寧遠城的明朝總兵劉周智曾是祖大壽的部將,聽聞錦州被清軍血洗,便是對韃虜沒了半點僥倖之心。

此時寧遠城內的明軍,除了劉周智手下一萬餘守軍以外,還有兩萬多的鄉勇。

眼下糧食雖然夠吃,但劉周智也明白,就連重兵防備的錦州都被攻破,自己這點人數決計擋不住清軍的鋒芒。

不過清軍血洗錦州消息傳來後,城中軍民雖惶恐失措,卻意外地齊心,沒有人想再做清虜手下的冤死鬼。

本來對朝廷仍有疑慮的劉周智,聽聞崇禎皇帝御駕親征,率軍大舉反攻遼東以後,徹底放下了最後一點猶豫。

君肯執劍,臣亦何懼?

所以,面對多爾袞的招降信使,原本歷史上隨祖大壽降清的劉周智卻在此時表示出了堅定地態度。

他選擇了與祖大壽相同的方式,將清使割下耳鼻,附帶信件回覆給多爾袞。

寧遠總兵劉周智寧肯以幾萬守軍對數倍與己的做殊死一搏,也絕不再次降清,做三番兩次背主求活的貳臣,這極大觸動了多爾袞。

劉周智和錦州內軍將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與朝廷的支援有很大關聯。

更何況,劉周智覺得自己手握堅城寧遠,易守難攻,不缺軍餉也不缺糧食,後方大軍不日就將抵達,又如何不能與清狗一戰。

山海關是天下第一雄關,是因爲這座關城設計之初,就是依託京畿的一整套防禦體系。

而寧遠絕非山海關,最開始築城的時候,就將此處建成了一座抵擋異族南侵的孤城絕塞。

整個寧遠,實際就是一個巨大在運作的戰爭要塞,如果守軍不想投降,想要攻取,絕非難事。

劉周智讓戰鬥力較差的地方鄉勇去防禦各處工事,自己則率領有些戰鬥力的正規軍列陣在城下與與清軍接戰。

兩軍對壘,多爾袞仍對其抱有招降的僥倖心理。

不過此時的多爾袞已經身爲大清皇帝,自是有些孤傲,只聽他道:

“劉周智,朕不計你叛我大清之前嫌,只要肯投降,朕保證,寧遠城內軍民,我大清秋毫無犯!”

“抱歉了攝政王,哦,現在該說是皇上了?”早打定主意爲大明而死的劉周智不以爲然,冷笑道:

“攝政王,請恕我劉周智不能認你這個皇上,因爲在我看來,這天下間真正的皇上只有一個,那就是大明的皇帝!”

“你們這些人,只不過是竊占一時的蠻夷罷了,待我大明皇上率天兵到來,必會土崩瓦解!”

“所以,攝政王,您還是趁着我天軍未到投降算了,這樣本將還能在皇上面前爲你美言幾句,留個全屍!”

他說完,後頭列陣一萬餘寧遠守軍紛紛舉起刀槍,爆發出了恢弘的氣勢。

“大明永存,皇上萬歲!!”

“這明狗如此猖狂,攝政..皇上,讓奴才去提了他的腦袋來孝敬您!”正藍旗甲喇章京憤怒不已。

不過他說話時差點被劉周智給繞進去,還好見多爾袞面色不善及時改口。

看對面這個樣子,多爾袞也知招降無望,嘆口氣,點頭道:“嗯,你去吧。”

“正藍旗的勇士,跟我殺明狗啊!!”

說幹就幹,阿爾津得到多爾袞的許可之後,帶着一萬餘的正藍旗騎兵便向城下的明軍陣型展開猛攻。

與此同時,早在城頭嚴陣以待的炮手和銃手們,也是對準了清軍,轟鳴齊放。

儘管正規的明軍在戰鬥力上勝於臨時招募的鄉勇,但畢竟對方是野戰能力極強的清軍。

一萬寧遠守軍即便是依託城池和密集火力的掩護,也只能勉強支撐。

當已經沒有任何耐心的多爾袞揮軍全面進攻的時候,劉周智便是不得不下令撤入城內固守了。

清軍還是常規打法,主力八旗氣急敗壞的與劉周智城下激戰一會兒以後就被阿爾津和納穆泰帶着撤了回去,換成大批量的蒙漢綠營炮灰們頂上。

畢竟清軍的人數太多,雖然這些綠營戰鬥力不怎麼樣,但寧遠的城防畢竟屬於有限的空間內,雙拳難敵四手。

雙方廝殺了大約一個時辰,寧遠的城防開始變得岌岌可危,不得已之下,劉周智只好急中生智。

他親自在城頭打起白旗,用臣服的語氣向清軍詐降。

多爾袞正巴不得明軍儘快投降,好能少些消耗,當即下令讓阿爾津率正藍旗先行入城。

阿爾津半信半疑,但多爾袞的命令不得違抗,只好慢慢向城下前進。

令人意外的情況出現了,阿爾津的正藍旗清騎剛剛靠近城池,劉周智忽然扯下白旗,再度揚起大明的玄鳥旗。

同一時刻,城樓上的明軍集中各類火器猛然間射擊。

“砰砰砰!”

伴隨着明軍無差別的射擊,正藍旗甲喇額真阿爾津身中數彈,當即斃命,前來接收的清騎也損失慘重,狼狽撤了回去。

劉周智看着正在潮水般退去的清軍,他鬆了口氣,戰情雖然還是不容樂觀,最起碼寧遠的防線,暫時穩住了。

當阿爾津的屍體被擡回大帳,多爾袞這時候才發現,自己真是太蠢了。

多爾袞等人還在以多年前的固有觀念去看明軍,可現在的他們哪裡還是多年以前。

不過這也屬實令人意外,仗都打到這個份上了,誰曾料想,城內的明軍居然還玩了一出詐降。

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章沒了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一些相關通知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四發章推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
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章沒了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一些相關通知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四發章推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