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

廣寧城乃是遼北重鎮,因醫巫閭山爲北方鎮山而得名,素有“幽州重鎮、冀北嚴疆”之稱。

天啓二年,廣寧之戰明軍大敗,王化貞與熊廷弼退保山海關,遼西土地盡失,以致朝野震動。

正是廣寧戰後,蒙古厄魯特部十七族,喀爾喀、科爾沁等強部悉數歸往後金,而明廷與蒙古諸部的聯繫被徹底切斷。

這樣的形勢,一直持續了二十幾年。

崇禎二十一年,山海關總兵黃得功率部自山海關而出,克復廣寧,周圍二十餘座村堡城鎮聞風而歸,漠南蒙古諸部聽聞,又有幾個小部落遣使臣服大明。

對於這些小部落,崇禎皇帝來者不拒,全部接納,並且根據部落大小給他們重新劃分遊牧之處,封爲地方鎮守將軍以取代韃清先前的貝勒號。

後來朝中對誰人把守廣寧曾有過一段爭執,崇禎皇帝本意是從關內調寧武關總兵周遇吉來鎮守,但後來祖大壽率部歸明,打消了前者這個想法。

祖氏乃遼東望族,雖曾投降韃清,但崇禎皇帝心裡明白,祖大壽還是心向大明,無論威望還是能力,都是不二之選。

除此之外,重用祖大壽,更能讓遼東漢人看見崇禎皇帝的態度,促使更多的有識之士反正歸明。

由於對歷史上祖大壽的瞭解,崇禎皇帝再一次力排衆議,下旨復祖大壽爲遼東總兵,率部坐鎮寧遠及周圍村堡,爲遼東藩屏。

......

廣寧城頭,祖大樂拿着聖旨興沖沖跑上來,人還沒來,爽朗的笑聲卻是先到了。

“大哥,朝廷的旨意下來了,我是參將,你是總兵,就連澤潤、澤波兩個侄子都給封了遊擊!”

祖大壽有些驚訝,但還是顯得很鎮定,靜靜問道:“還有呢?”

“還有皇上說理解咱們投韃子的苦衷,先前過錯既往不咎,自歸順朝廷開始,全部從頭再來,大哥,這是天大的好事兒,你怎麼悶悶不樂呢!”祖大樂說着,見祖大壽沒有喜色,便是問道。

“我是打心眼裡高興,高興就非要笑嗎,我現在笑不出來。”祖大壽搖搖頭,“經過這麼多年的磨難,你那性子還是沒改,現在看來,倒是件好事。”

“皇上是聖君,我真是老眼昏花了,怎麼早沒看出來,若非如此,也不會做了這麼多年遭人唾罵的漢奸。”

聞言,祖大樂神情也是一暗,說的倒是,他們雖然是忍辱負重等待時機重歸大明,可在外人眼裡,就是和范文程、李永芳沒兩樣的漢奸。

不過幸好,大明的皇帝聖明無比,能看出他們的苦難,對前事既往不咎,便是連廣寧這種剛剛收復的重鎮,都交給自己去鎮守,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

“既然如此,咱們祖氏就更不能愧對大明皇恩,今後便是建奴再來一次圍城,餓死也不能再投降,不然可就真成漢奸了。”

祖大樂也明白祖大壽悶悶不樂的原因,攥起拳頭恨恨錘了一下城頭。

祖大壽看了祖大樂一眼,道:“說的好,我祖氏要爲大明流盡每一滴血!”

從城下傳來一陣腳步聲,卻是一個遼東兵跑上來,抱拳道,“啓稟大帥,城下來了一小隊清軍,說是要和談。”

“哼,和談?”祖大樂哈哈一笑,“這多爾袞看來是怕了,撐不住了,這是來玩斡旋之計了!”

“多爾袞四面受敵,他打不下去了。”祖大壽點點頭,“這次他派人來議和,肯定是想要藉機除掉豪格。”

“那咱們怎麼辦?”祖大樂問道。

祖大壽冷笑幾聲,斬釘截鐵地道:“派人速速上報京師,先將他們接進城好酒好肉的招待着,等京師的意思,到底是殺還是辦。”

“好!”

......

一匹自廣寧城的快馬,在五日後自永定門入京,聽見滿清與大明要議和這破天荒的消息,朝中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同大多數時候一樣,朝中就此事分成了兩大派。

其一以閣臣馮銓和張瑞圖爲首,主和,他們認爲這個時候大明也在雙面用兵,應該騰出更多的資源用在剿滅流賊上。

其二則以首輔蔣德璟、英國公張世澤等人爲首,主張繼續維持現在的狀態。

他們認爲韃清數面受敵,顯然力有不逮,趁其病追其命,要狠狠揪下一塊肉來,就算不能收復遼東,也要讓他們傷筋動骨,讓多爾袞疲於奔命,不能完全騰出手去對付豪格。

實際上,他們兩派說的都有道理。

要是議和,大明現在也需要時間去剿滅流賊,可是崇禎估計如果真的不管遼東,憑豪格那個吊兒郎當的勁,只怕是擋不住多爾袞半年就要覆滅。

在這半年的時間內,自己能滅掉李闖嗎,就算滅了李闖,後頭還有張獻忠在四川根深蒂固,多爾袞滅了豪格騰出手來,到了那個時候,兩面受敵的可就成自己了。

可要是不議和,大明勢必要向關外收復的廣寧一帶增兵增民,這是個浩大的工程,財政只怕又要窮途末路所剩無幾了。

而且一旦要是那麼幹了,京畿與山東一帶只怕都要調走大部兵力,一旦要是生出什麼亂子,就得從南京調神武軍了。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嘴角忽然翹起來,既然如此,朕何不給多爾袞來一招兵不厭詐?

與歷史上不同,現在的大明兵力其實比滿清要足得多。

在北方,除去難堪大用的衛所兵之外,還有設了四年的西北大營新軍,有戰鬥力的兵團已經有了好些支。

一爲武昌新敗的左良玉部,擁兵不下二十萬。

不過這貨自從朱仙鎮一戰失敗以後,精銳的兵力差不多喪失殆盡,新募之兵加上歸附而來的將領多爲烏合之衆,軍力看起來雄厚,實際上戰鬥力着實堪憂。

除此之外,左良玉被高一功和張可望追的落水狗一樣到處跑,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那個心氣兒顧得上其它。

況且左良玉比高傑更難以控制,後者只是單純的跋扈和目中無人,只要崇禎下旨便無有不遵,上下尊卑分得很清楚。

左良玉不一樣,雖然沒動過任何投賊的念頭,卻一直屬於類似遊走軍閥一樣的存在,在地方上殺的‘煙火蔽日、屍骨遍野’。

這樣畏敵如虎,對待百姓卻如屠豬狗一般的“大將”,就算真的掌兵二十萬,大明朝堂上下誰又敢對其寄予厚望,所以用左良玉,顯然只會越用越亂。

接下來的兩支,便是如今的宣府總兵高傑與大同總兵白廣恩,他們兩人領着戰功赫赫、驍勇善戰的宣鎮軍與大同軍。

不過此時他們正作爲五省官軍的主力部隊,在堵胤錫的率領下集結在山西,不日就將圍攻潼關,攻入陝西,動彈不得。

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二章沒了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
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二章沒了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