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

所謂的東林、帝黨之爭,實際上還是崇禎皇帝的皇權與羣臣的權利爭奪,但凡遇上稍有作爲,不顧顏面的皇帝,這種可笑、荒唐的爭端也便不會有什麼懸念。

現在正是這個情況,一旦手握兵權的崇禎皇帝不顧及後世可能傳來的罵名與黑歷史,東林黨也便如同褪去衣衫的處女一般,只能等着淫笑不已的帝黨衆人壓將上來,卻是毫無還手之力。

事實上,崇禎皇帝也是考慮到萬曆年間曾發生的國本之爭。

東林黨人津津樂道的國本之爭,便是發生在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想立現在的福王爲太子這樣一個背景之下。

按輩分來講,萬曆皇帝是崇禎皇帝的爺爺。

儘管萬曆皇帝貴爲一朝天子,但這樣的想法爲自詡清正的東林黨人所不許,他們認爲此舉有違綱常,不遵祖制,萬曆皇帝越是想立福王爲太子,東林黨人則越是與之作對,紛紛擁戴皇長子朱常洛,由此拉開了長達十五年的萬曆朝國本之爭。

東林黨的道理很簡單,仍然是用道德約束和掣肘皇帝,那個年代,朝堂上國本之爭愈演愈烈,東林士子則是在朝堂下不斷煽風點火,說什麼萬曆皇帝被一個女人勾去了心魄,爲一個女子而誤國誤民。

國本之爭的高潮是鋌擊案,與崇禎皇帝在暖閣外遇刺的事件如出一轍,鋌擊案之後,萬曆皇帝對朝堂上的東林黨徹底失望,對你來我往的黨爭亦再無興趣,結果就是福王離京就藩,皇長子朱常洛穩固了太子地位,是爲明光宗。

說起來,這位光宗皇帝也是可悲的很,做了黨爭的犧牲者,繼位僅一個月便是由於紅丸一案而駕鶴西去。

東林黨人稱此爲一次偉大的勝利,因爲萬曆皇帝爲了立福王爲太子,在國本之爭中共逼退了四個內閣首輔,革職、充軍、發配、庭杖大臣也有一百餘人,自然是下足了決心。

但是最後,貴爲天子的萬曆皇帝爲了顏面卻還是妥協,這個妥協,實際上相當於皇權對東林黨集團的不作爲。

現在的崇禎皇帝爲防患於未然,便要將這個尚在萌芽之中的問題處置乾淨,自己可是根本不會顧慮萬曆皇帝顧慮到的任何問題,顏面哪有性命重要?

雖然太子朱慈烺人稱年幼有位,善對且重法度,但他卻是東林黨一手培養起來,現在的崇禎皇帝不是歷史上的那個,素來對自己這個便宜兒子沒有什麼感覺。

正巧今年除夕時值雙喜,周皇后有孕,崇禎皇帝一方面寄希望是個兒子,想着重培養,繼爲大明皇太子,另一方面,卻也要爲日後東林黨可能的行動做準備。

後世來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朝堂上有了說一不二的皇帝,那就不能再有什麼“衆正盈朝”的東林黨,要是朕說一句他們反對一句,那還能做成什麼事了?

所以,內閣次輔蔣德璟等一些有識之士都是明白,這次貪污事雖大,但卻還遠不至於如今這大張旗鼓行瓜蔓抄的地步,完全是皇帝藉機發難,想從東林黨手中拿回權利的有作爲之舉。

回到內宮之後,崇禎皇帝迎來一名仁壽殿女官,說是懿安皇后有請。

其實,自打穿越過來以後,崇禎皇帝一直都在刻意避免與懿安皇后接觸,一方面是怕被這位皇嫂看出破綻,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讓後宮沾染上什麼政事。

這次懿安皇后主動傳喚,想必是聽聞了朝上的事,崇禎皇帝心道躲不過去,也只好點頭跟隨女官前往仁壽殿拜見懿安皇后張嫣。

爲了避嫌,崇禎皇帝一般都是在殿外隔着屏風與張嫣對話,但是這次,張嫣卻移開屏風,示意崇禎皇帝單獨進來,說是要好好的聊一聊。

“妾聽聞皇上今日在大殿上再行株連九族、夷平十族之事,又罷黜、東林百官,命山東總兵牟文綬包圍孔府,牽連甚廣,可有此事?”

張嫣今年雖已年僅四十,但仍是丹眼鳳眉,體態豐盈,窈窕端麗,坐在那裡有一種不怒自威之感,張嫣問話時略有怒意,但神態間卻盡是擔憂之色,顯然是在爲崇禎皇帝的大動作而擔心。

歷史上,張嫣爲崇禎皇帝的繼位是出了大力的,崇禎皇帝自然明白她是在爲自己考慮和着想,行禮點頭說道:“有此事,正是朕所爲。”

“張國維、房可壯等人欺矇蔽聖,其罪當誅,但誅九族、夷十族等已是極重的刑法,就此斷定天下所有東林士子皆同此類,大行其事,罷黜東林,皇帝是不是有些過於急躁了?”

“哼,此類數倍,就該盡誅纔是。”崇禎皇帝起身之後坐在下首,冷哼一聲,說道:“不知皇嫂可還記得國本之爭?

貴爲天子卻被羣臣掣肘,是何道理?

更何況,鋌擊、紅丸、移宮三大案,哪一樣和這些東林邪黨脫開關係了?

皇爺之恨、皇兄之仇、矇蔽之怨,如今這些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也是時候徹底清算,讓他們知道知道,這天下是我朱家的,不是他們東林黨的!”

說着,崇禎皇帝在張嫣的目瞪口呆之下起身,摸了摸矗立在仁壽殿內龍頭異獸,繼續說道:“若皇嫂是擔憂無人做官,大可不必,我大明什麼時候少過要當官的人了?

國朝人才濟濟,豈止東林黨一途?

東林不用,朕還可以用浙黨,齊黨,甚至可以將初年罷黜的閹黨從臣盡數召回,只要他們肯爲朕辦事,盡心竭力的爲皇家辦事,又有什麼區別?

正所謂‘寧用幹吏而不用清流’,朕以爲,幹吏者,國之利器也!朝堂上沒那麼多重聲名的所謂清流無端挑事,皇家說的話才能作數,朕這個皇帝,才真正是個一言九鼎的天子!

昔有成祖皇帝行瓜蔓抄誅殺佞臣,時人頗有微詞,然時運至今,我大明國祚仍存,可有任何一人敢復言成祖昏聵?

天子集權,一語出而懾朝堂。

今朕朱由檢乃仿效成祖皇帝之法,再行瓜蔓抄,手執天子劍,誅殺滿朝矇蔽、奸邪之徒,破後而立,如此,大明方可久安!”

看着意氣風發,好像變了個人的崇禎皇帝,張嫣也是櫻脣微啓,再也說不出什麼話來,方纔要說的一下子全都被拋諸腦後。

的確,明面上看來,崇禎皇帝好像是在無故濫殺,天下人好像都是怨聲載道,但只要仔細一看,在這樣的怨聲載道之下,隱藏的是絕境逢生的處處生機。

去年一年,大明朝本是處在最黑暗的時代,但恰恰是這個時候,大明連獲三次大捷。

崇禎皇帝御駕親征,殲滅北犯十餘萬順賊,緊跟着,唐通、黃得功等勤王大軍擊退建奴,崇禎皇帝在羣臣的反對聲中毅然啓用陳奇瑜爲五省總督,而陳奇瑜終未辜負信任,在固關大破順軍。

看着這個自信的男人,張嫣不禁在想,或許讓他繼續做下去,纔是對大明最爲有利的方向吧。

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
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