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

“教宗,那些聯軍就在聖殿上大行濫殺,我們難道就這樣躲在這裡嗎?”

內殿,一名紅衣主教手中緊緊攥着十字勳章,義憤填膺的說道。

亞歷山大七世聽着外面迭起不斷的喊殺聲,還有那些教士臨死前驚恐的叫喊和求饒,癱坐在座位上,嘴中不斷念叨着什麼。

摳機議會的摳機主教辛拉格聞言怒火‘噌’地一下就是冒起來,上前怒目而視道:

“卡爾,剛纔在外面的時候,怎麼不見你這麼正直?現在還來得及,走出大門,把你剛纔的話向帝國議會的聯軍再說一遍!”

“我相信他們會給你留個全屍!”

說完,辛拉格餘怒未消的坐在一側,也是這個時候,外面的慘叫聲更清楚地傳進內殿。

內殿的教廷最高掌權者們往日都被人如聖主一般尊奉着,甚至連各國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都要得到他們的加冕才能名正言順,又哪裡見識過這等血腥場景。

那名叫卡爾的教廷紅衣主教再不復方纔的模樣,哆哆嗦嗦向後退幾步,一隻腳卡在桌角,‘噗通’一下坐到了地上。

“我就知道,你沒這個膽!”

辛拉格更加憤怒,但實際上他也只是窩裡鬥說話狠,一想起外面那些如同魔鬼一般的聯軍士兵也是瑟瑟發抖。

“咣啷。”

忽然大門處傳來一聲大響,嚇得內殿中所有主教們集體一哆嗦,見到是一名半身都浸染上他人鮮血的教廷執事拿進來一封信。

“教宗閣下,這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來信。”

“上面都說了些什麼?”辛拉格急切的問道。

其餘的主教都將目光匯聚過去,顯然是想從這突然到來的信箋上面得到什麼好消息。

但亞歷山大七世的面色卻變得愈發慘白,良久,他拿起羽毛筆,鋪開了一卷教令用紙。

見他這個樣子,辛拉格也顧不上其它,抓過信箋,看後同樣是一副整個世界都崩塌的樣子。

這份信箋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三世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無論宗教還是政治,他都將堅定不移地支持大明帝國。

並且,費迪南三世還給教宗亞歷山大七世下了一道定決令。

今後全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只有大明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兩個國家,並且皇帝只有兩個。

西方的神羅皇帝和東方的大明皇帝,自亞歷山大七世之後,每一任羅馬教廷都將無條件爲之加冕。

這是費迪南三世的條件,對於亞歷山大七世來說,這倒並沒有什麼,最難受的不過是神聖羅馬帝國及歐洲完全站到了大明一邊。

但另外一封崇禎皇帝的信箋中,需要的條件卻遠不止於此。

全世界範圍內,任何國家的國王就任之前,都必須先得到大明帝國皇帝的冊封,否則就會被視爲反逆。

這不重要,因爲就亞歷山大七世所知,早在三百多年前大明就在亞洲有了完整的封貢體系。

包括琉球、呂宋、朝鮮在內的許多國家每代國王都要得到大明的冊封才能獲得所謂的‘正統’地位。

重要的是,在大明即將建立的世界封貢體系中,就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教廷的教宗都不例外。

這也就說明了,只要自己同意了,此前教廷的超然地位會結束在自己手上。

從今往後,大明帝國的皇權將徹底凌駕於教廷之上。

教廷加冕歷任大明的皇帝成爲一種責任,而對方其實並不需要。

大明帝國的皇帝甚至有權廢立教宗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而且自克里特戰役之後,沒有人還敢懷疑他們的實力。

這就很恐怖了。

自古以來,歐洲都是各國國王和教廷之間的爭權奪利,現在卻在東方出現了一個遙控整個歐洲的存在。

不得不說,這是整個教廷的災難。

......

從崇禎二十七年開始直到崇禎三十一年,這是崇禎皇帝獲得各種他毫不在意的稱號的高峰期。

崇禎二十七年正月,一支千餘人的龐大隊伍攜帶着三萬兩白銀來到西藏,爲首的一名侍郎面見現任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宣讀聖旨。

在這份聖旨中,羅桑嘉措被崇禎皇帝正式冊封爲“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旦達賴喇嘛“。

崇禎三十年二月,羅桑嘉措率領三千名官員前往大明京師赴宴,尊稱崇禎皇帝爲“文殊皇帝”。

第二年五月,來自莫斯科的一支洋人隊伍同樣浩浩蕩蕩來到京師腳下,代表遠東地區的所有前俄羅斯帝國人尊稱崇禎皇帝爲“全俄羅斯人民的大皇帝”,即沙皇。

沒過多久,來自教廷的一支隊伍輾轉來到大明京城腳下,這些來自西方的教士們全都爲這座城市的宏偉而歎爲觀止。

三天後,摳機主教辛拉格站在紫禁之巔,皇極大殿外,用最頂級的儀式,加冕崇禎皇帝爲“全羅馬的皇帝”,即羅馬皇帝。

......

崇禎皇帝覺得有點無趣,這麼多稱號加到自己腦袋上,其實也和“全世界的皇帝”沒啥區別了,但是沒想象中那麼爽。

不過加都加上了,難道還要再讓他們給撤了?戴着吧,又不是綠帽子,慫什麼!

後世史書怎麼寫,和朕有個鳥關係!

現在崇禎皇帝的稱號可太多了,蒙古天可汗,西藏文殊皇帝,俄羅斯大皇帝,歐洲羅馬皇帝,還有一堆小地區尊稱的,根本記住都記不住。

話說這麼多稱號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崇禎壓根沒啥太大的感覺,但全世界其它人卻都嗨了。

比如西藏和蒙古那邊,一個是被武力征服,一個是被曾經的遠東強權沙皇俄國硬給逼過來的。

現在崇禎有了文殊皇帝和天可汗這兩個稱號之後,也就相當於在文化上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同。

顯而易見的好處是,他們能心安理得的在崇禎皇帝治下苟着,那些以各種口號造反的有心之人也師出無名。

至於遠東那個俄羅斯大皇帝和羅馬皇帝,前一個崇禎根本沒在意。

畢竟遠東那片太地廣人稀,稍微派點駐軍,設置上衛所,再弄點移民,自從打下來就沒出過甚麼亂子。

後邊那個羅馬皇帝,是崇禎讓李定國帶兵去逼着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給自己強加上的稱號。

亞歷山大七世很無奈,可是不給還不行。

全世界都不明白,你東方皇帝怎麼就成西方的羅馬皇帝了?

要知道,這稱號自從君士坦丁堡陷落,東羅馬帝國正朔滅亡以後,就一直懸空着的,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都沒有。

要是非得找些理由,那就只能是這些。

神聖羅馬帝國公主埃利諾下嫁大明,然後崇禎滅了奧斯曼,佔領伊斯坦布爾以後又將其改叫回君士坦丁堡。

崇禎和羅馬皇帝多少能搭點邊的,好像也就這兩件事兒了。

可無論怎麼看,這大明皇帝被教廷加冕爲羅馬皇帝的事兒,都是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葩事件。

然而現在世界上這個形勢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崇禎想要個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剛被收拾過一遍的教廷那邊兒是真不給不行。

人家就算強詞奪理,半點不搭邊兒,想要的到底還是能整到手,畢竟有那個實力,這就和先秦趙高指鹿爲馬是一個道理。

全世界的國家都知道崇禎皇帝憑啥也不可能繼承羅馬皇帝這個稱號,但人家強行繼承下來,你還就得拍着手說真香。

什麼,不真香?

那你就得滅國啊兄弟,一個月滅日本,半年下全歐,一戰打崩奧斯曼,那是和誰鬧着玩呢。

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
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