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

幾天過去了,張名振這段時間前往山東去找文登營的坐營官劉體純、山東總兵牟文綬還有山東巡撫邱祖德等人,商議具體出兵配合事宜。

爲什麼劉體純不過是個小小的坐營官,還值得張名振親自去找呢,因爲要下大棋,就得把所有能用上的全用上。

這段時間文登營據說被劉體純管得不錯,纔到任不過快一個月,把原來軍備廢弛的文登營管理成有模有樣的。

文登營也有負責登萊海防,有了些戰鬥力,劉體純做流賊那陣子戰鬥力也比很多官軍都要強,叫他去出兵協同也是多一分力量。

天津總兵曹友義在等候張名振和藺養成方面的消息,同樣也沒閒着,將信使送到了山海關的黃得功鎮所。

堵胤錫在山西前線協調各鎮,目前朝廷上依舊是較保守,沒有繼續出兵山西的消息,所以各地依舊是轟轟烈烈的重建和安定活動,他一連向朝廷發了幾道急奏,要錢要糧要兵。

朝廷方面反應也很迅速,知道山西一帶百廢待興,沒有錢糧就不可能穩定住軍兵和流民,這是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道理,崇禎皇帝示意內閣商議,並未過問此事。

然而這種事畢竟是要拿大筆銀錢出去填坑的,崇禎皇帝的心思誰能摸得清,說不管就不管那肯定是不可能,畢竟那麼多廠衛不是吃乾飯的。

六部尚書和內閣的三位閣臣就此事商議了差不多兩天,總算是擬定了章程,由城防軍的都督牛大虎負責押運,向山西輸送第二批三百萬兩白銀。

看着運出去一車車白花花的銀子,崇禎的心在滴血。

這麼多銀子沒日沒夜的往外送,花錢容易掙錢難啊,這還不是後世的快遞,錢花出去之後幾天就能看見“成果”,還有點拆禮物的小驚喜。

崇禎身在京師,外地就算是有啥變化自己都看不到,所以總有些錢花出去打水漂的感覺。

這批銀兩在堵胤錫這,就好像火種送炭似的,讓他很快穩定住了各地流民們流竄多年而成驚弓之鳥的小心臟,並且告訴他們,朝廷有錢,會管你們滴!

可不像那闖賊,戰時讓你們做炮灰,一有點事兒火燒屁股似的跑回西安繼續做他的土皇帝去了。

除卻一些別有用心的賊人,大部分流民的心思還是很簡單,有地耕有房住,能吃飽穿暖就行了。

這年頭,能活着不容易啊......

當然,崇禎前十幾年那大災和亂子接踵而至,就像說好了似的一塊涌過來,想要滿足他們這些最基本的訴求,朝廷上也得花不少力氣和時間。

至於黃蜚前陣子向朝廷上奏的摺子,卻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毫無音訊,這是因爲朝中最近在商量另外一件大事。

這件事兒飄揚過海來到大明,是林慶業奏給崇禎皇帝的,主要內容是說朝鮮裡頭出亂子了,有一場政變。

現在的朝鮮,是附清派佔據了上風。

不用想都知道,如今的朝堂上一定是亂象橫生,圍繞着派不派兵,從哪裡出錢出糧,還有朝鮮的事兒到底管不管這些問題,朝臣一定又是吵作了一團。

黃蜚不知道張名振和曹友義後面的動作,負氣離開天津,後續動作果真如張名振所預料的那樣,直接回東江鎮調兵遣將。

正月二十的時候,孔有德所部在大連灣登陸,直奔西北十里地面之外的金縣而去,動靜那是要多大有多大。

站在城頭的清軍牛錄看着突然出現在眼前,越有萬把人規模的明軍,一時也是瞪大了眼睛,怎麼連個預警都沒有。

金縣是個小城,若是在以前,在金、復一帶吃了不少虧的建奴,還在中左所、南關島一帶設了重兵,專防從大連灣、旅順口登陸的明軍。

黃蜚的舅舅黃龍是怎麼死的,就是在旅順口登陸以後被附近的清軍夾擊,這種深入腹地的行動,其實很難存活。

現如今不同,建奴內部出了變故,金縣之前的清軍已經盡數撤走,便是縣城之內,也就只有一千七百餘人的漢軍旗和三百人不到的滿洲兵在守着。

上次孔有德反正回皮島,這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事,便是多爾袞聽了,也沒想懂這狗奴才心裡咋想的。

你說咱韃清對他不好吧,那不可能啊,整天吃香的喝辣的,還是三順王之一,可這小子怎麼就要跑回到大明做個參將呢?

在多爾袞看來,這等人可能就是個奴才性子,典型的牆頭草,他跑了不打緊,連帶着將清軍僅有的幾門紅夷大炮又給拐帶回去。

一下子,黃臺吉在世時破費心力組建的烏真超哈營,基本上就只剩下一個架子了,基本沒什麼炮和兵了。

不僅是多爾袞,明廷的東江總兵黃蜚也不是很看好毛文龍的這個舊部,雖說反正是好事兒,不過這小子反正之前壞事幹太多了。

反正這次金、復州是個送死的活,就讓他去吧,不然留在東江鎮也不放心。

鎮守金縣的清軍牛錄,此時只想罵娘,好好罵一罵這個狗奴才孔有德的漢人娘,他到底有沒有娘?

金縣總算是個縣城,即便是經常發生漢人“作亂”和被人“偷渡”的事兒,這些年因爲增兵駐守,也還算安穩。

建奴如今爲了安置漢人,將漢人和旗人的上下等人等級區分開來,在遼東是用的莊田制度。

城外各處都是旗人的莊子,就像漢人官員在城內的府邸一樣,旗人都喜歡在外頭自己圈地設莊子,再養上一批漢人阿哈,男男女女把自己伺候的舒舒服服。

沒事再隨軍入關去劫掠一番,或者揪出幾個城中的漢人富戶,壓榨些錢財也怡然自得,日子過的逍遙快活就和土皇帝似的。

要不說多爾袞犯愁,滿洲旗人日子走出深山老林日子過的好了,那些八旗貴族們更是個個都有莊田,忘老本不想入關也在常理。

但這金縣附近有什麼?

自明國天啓年間便開始荒廢,直到我大清佔據此處,這才又重新派兵駐守,多年的戰亂都是集中在金、復兩處,沒幾個腦子被門夾的貝勒將莊田設在這裡,所以也還是沒啥區別。

說白了,金縣比州城更偏僻,整個便是一鳥不拉屎的荒涼地方,這些年明軍面貌一新,京畿幾乎都被那漢人皇帝重新整理了一邊,入關不再那麼容易。

上次入關便是皇上(多爾袞已稱帝)親去,那也是損兵折將回來的,遼東畢竟偏僻,不如中原。

每當秋、冬季節,不免要饑民盈野,便是旗人也要凍死、餓死不少,畢竟關外就連野味也難得見到,滿洲人更不會耕種。

建奴就像流賊,沒有自己的供應鏈,爲解決每年兩季度因氣候各種原因的內部消耗,他們就要入關劫掠以彌補損失。

近些年戰爭的逐步失利,使得清軍再也不能入關搶掠大批的牛羊物資和人丁,這直接導致了一個後果,便是遼東內部的逐漸崩盤。

這種崩盤不僅體現在糧食,而是建奴的各方面都在崩盤。

範永鬥等山右八大家本來是遼東糧食、物資最主要的供應商,他們在關內被誅殺殆盡,已經令關外雪上加霜。

去年曹家分號都被明廷查封,這更讓清軍已經和大明拖延損耗不起了。

金縣本就偏僻,再加上多年戰亂,除了因清軍駐守在這裡的“穩定”之外,其它的是什麼都沒有了。

今年這纔開春,多爾袞從曹家購買的物資還沒運到,這就已經有不少人餓死了,若不是這牛錄在強壓着,旗人或許都已經開始堂而皇之的搶奪漢民財物了。

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
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