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

其實吧,這方正化的心思崇禎皇帝也能明白。

畢竟原來這貨也就是個司禮秉筆太監,雖然在宮內有些地位和資歷,可一下子被崇禎皇帝提拔到御馬監掌印兼內廠提督的高位上來了,時間一久,自然是有些飄飄然忘乎所以。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崇禎皇帝都是頭一次當皇帝,實際上自己個兒也有點飄,怨不得別人也飄。

這次主要還是崇禎熟知歷史,知道這狗奴才對皇家忠心耿耿,能背鍋也有能力,革職和殺頭是不可能的,那樣只能讓東林黨們歡呼。

崇禎稍微提點一下,打算讓這廝收斂着點兒,現在看來效果還是極好的,也就不在這件事上頭疼了。

方正化聯想到皇帝此前對付東林黨那個說殺就殺說誅族就誅族的勁,起先覺得自己多半也是要涼涼。

此時聽到這個話,他自然是如蒙大赦,抱着崇禎皇帝哭的心都有了。

方正化忙不迭的點頭,拍着胸脯打包票,看那意思好像是連年都不過了,就專門給你看着媳婦和兒子。

在這新春的佳節,崇禎皇帝神清氣爽的站在皇極殿前面,老是覺得這麼幹呆着太沒意思,忽然間突發奇想,要不搞個大閱兵試試?

想到哪做到哪,崇禎皇帝在一幫太監和宮女震驚的神情中,拍拍屁股就擺駕奔着英國公府去了。

張世澤本來在和全家人和樂融融的過年,忽然一個太監氣喘吁吁的跑來,說皇上要到了,好像是有大事,當下一府的人都是面色大變。

英國公府的歡聲笑語不見了,那可是當今的皇帝,聽說昨天小年還把一個御史給砍了,誰敢怠慢?

府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是緊張不已,一通忙活,總算是在崇禎皇帝還沒到的時候安排好了一切事務。

等了大約半盞茶的功夫,崇禎皇帝總算是帶着一大羣廠衛番子和太監宮女浩浩蕩蕩的從街角轉了出來。

這府裡許多人還是第一次看見崇禎,可看來看去,這傢伙根本不像皇帝,看那得意洋洋的小表情,倒像是某個作威作福的紈絝子弟。

無論心中如何去想,大夥在面上不敢露出任何不恭不敬,跟着張世澤趕緊把崇禎迎到府內,一頓寒暄過後,崇禎皇帝開門見山的把話說出來,所有人都懵了。

“閱兵,怎麼想起搞這玩意兒了?”

“是啊,勞民傷財啊!”

其實這個詞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既陌生又不陌生,怎麼說,大明其實對閱兵這東西還真是挺重視的。

永樂年間就曾搞過一次規模浩大的大閱兵,每當想起這回事,崇禎皇帝就羨慕不已。

據說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我國無此風俗”。

帖木兒使臣更奉承說,這次帖木兒進獻的名馬,正是當年帖木兒國王的父親生前南征北戰專用的“御用坐騎”,贈送給大明皇帝,也是爲了表達“最崇高敬意”。

其實崇禎一直都懷疑這廝之前那副不怕死的模樣是裝出來的,就爲了給之後的拍馬屁增強效果,事後的結果很顯然,這頓馬屁很成功。

那次“觀閱”的各國使節來自二十七個國家,大明軍威之盛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60多次。

除此之外,中亞、西亞國家與大明的友好關係一直綿延到現在,沒錯,就是現在。

朱棣這廝託老爹和朱允炆的福,裝逼裝到全世界去了,那可真是最高境界,羨慕不來。

朱重八也曾經規定,每年年終各地衛所軍士都要考閱一次,每隔三年,又要大閱一次。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執行起來就不一樣了,洪武和永樂朝的時候,各地衛所軍士尚且還能整個歪歪斜斜的“閱兵”應付應付。

到現在崇禎十八年,是壓根連應付都懶得應付,京軍這邊兒不知道多久沒閱過兵了也沒人管,地方上誰還鳥這麼個沒事找抽的政策。

作爲一名穿越者,崇禎皇帝在後世就知道那些鍵盤俠的厲害,現在這種時候,東林大佬們卻又不知比前世那些高了多少個檔次。

春節過去的很輕鬆,崇禎皇帝沒想搞什麼事兒,東林黨們也樂得清淨,算是雙方休戰了幾天。

崇禎十七年三月一日的時候,傳來那個消息可是讓滿朝文武議論紛紛,掀起了驚濤駭浪,崇禎要閱兵,而且是要大閱!

一時間,什麼“與民爭利”、“勞民傷財”這種屁話又是鬧得滿城風雨。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朝堂上的大佬們深諳進退之道,這種大事自己壓根就不會出聲,都是叫底下那些好忽悠的門生去喊。

京城這個地界早就叫廠衛控制住,抓進去幾個就消停了,京畿一帶也差不多,沒什麼大變化,可江南傳來的消息卻實實在在的讓崇禎皇帝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當然,和朝廷不對付的還是那個復社。

前段時間,南京吏部尚書馬士英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來就把復社重要成員,號稱雲間大才子的宋徵輿給抓進去搞死了。

加之候方域這個慫蛋背叛復社,江南才子們憋着一口氣處理好自家之事的時候,也是在等待着能說話的機會。

所幸,崇禎這個昏君把機會送上門來了,要搞閱兵?還得問問天下的士子們答不答應!

朝廷一直都在走抑武重文的路線,崇禎十七年那一整年卻徹底翻了過來。

崇禎皇帝對士子和朝廷重臣的態度與之前截然相反,就好像殺豬一般,聽說廠衛在京師甚至又毀了幾個東林書院,那可是天下文人士子的搖籃,委實讓復社才子們氣的不輕。

這還不止,那昏君又搞了什麼忠烈祠把武夫地位擡高,開始將那些崇禎初年革職的閹黨召回重新任用。

士子們養尊處優慣了,狗眼看人低的伎倆也用熟悉了,看着那些粗鄙武夫在戰場上隨便殺幾個人就能輕而易舉的爬到自己頭上,又哪裡受得了這個啞巴虧。

這一次閱兵的消息傳出來,復社裡面就坐不住了。

根據崇禎皇帝得到的消息來看,這次復社也學聰明瞭,輕易不再搞什麼死諫遊行的把戲,一個叫張採的人在錢謙益的授意下,寫了一本所謂的《昏君本紀》。

在《昏君本紀》一書的扉頁,張採也別指明,崇禎皇帝在前十六年其實是在佯裝聖明,不過那個時候,崇禎心中尚有一絲光明。

但是從崇禎十七年開始,眼見大明將亡,崇禎皇帝便是精神失常,徹底暴露了自己昏君本性。

接下來的內容更是字字誅心,張採在《昏君本紀》一書中詳細列述了崇禎十七年以來,崇禎皇帝的種種昏聵之舉,還有上天與之對應的亡國之兆。

感謝蟹子一枚 100幣、對他太好 1000幣、永恆殞鴆 500幣、雪VV梅 500幣的打賞,以及衆卿的月票推薦票支持!

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
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