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

就在朝廷大軍偃旗息鼓,悄麼聲接近固關打算給流賊們來一招意外之喜的時候,太原這邊的大順軍,卻依然過在聲色犬馬的奢靡生活當中。

奉命駐守於此的,是大順的汝寧衛武威將軍韓華美,相比謝應龍,這韓華美在大順軍中的威望更甚,不僅是老資格,其與李自成本人,亦有着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至於這關係到底是什麼,除天知地知,可就是李自成與韓華美兩人才知道。

“闖王已抵平陽,傳旨命韓將軍謹奉漢川之敗,憑據堅城而守,莫要妄自出兵,壞了局勢,待闖王東征大軍前來,另行商議。”

這天,正在大魚大肉的韓華美看着眼前前來報信的信使,卻並沒有什麼緊張之情,只是擺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等這信使走下去,韓華美嘟囔道:“你們說說,謝應龍這軟狍子,讓他守個漢川,對付左良玉而已,漢川丟了不說,居然還被左營給砍了,真是丟咱們大順軍的臉面。”

“丟了大順軍的臉面,那就是丟了闖王的臉面,本將可是得問左良玉那狗賊討要回來才行,你們都有什麼好辦法?”

協助鎮守於此的汝寧衛右武威將牛萬纔看模樣像是個老實人,囁嚅着道:“韓鐵腿,你可不要忘了軍師是如何囑咐的,那謝狍子就是太過輕敵才敗給左賊的。”

“再者說了,俺們這太原還不比襄陽,謝應龍只防左賊便行,俺這兒四通八達的,右邊不遠就是固關,以北是通州,俺看,還是城裡待着穩妥些。”

“軍師,他牛鼻子也能當得起這個名頭?”對於牛萬才所說的,在場衆人頓時都是嗤之以鼻。

在他們眼中,李巖遠比牛金星那種擔色要強得多。

牛萬才的話,大多數人都當成耳旁風,一個將領沒有理會,只是出來說道:“據小的屬下探報,左賊在襄陽休整了足有半月纔出發,就算出發了也是進程緩慢,如今還沒走到南陽府。”

另一個人說道:“南陽?若我沒記錯的話,那地界如今是義候在管吧!”

“義候部下那些人可不是吃乾飯的,料定左賊也是過不得南陽,沒準兒,下一個消息傳來,就是義候再奪回襄陽也說不定。”

“哦,原來是義候在南陽,本將軍務繁忙,一時倒忘了。”

這下子,韓華美卻絲毫也不擔心南邊的左良玉了,畢竟襄陽和太原之間這麼遠的距離,中間又都是大順各將在把守,左良玉僥倖勝了謝應龍,南陽的義候張鼐他卻是絕對打不贏的。

韓華美想到這裡,呵呵笑着說道:“從西安到太原這麼遠,本將看哪,倒像是那陳奇瑜在故意坑害左良玉,其實也是,這種賊人,留在官軍那頭也是個禍害。”

說着,韓華美笑着起身道:“既然如此,便去叫那信使,就說本將絕不會犯姓謝的犯過的毛病,穩守太原,以待闖王東征大軍到來。”

“大家都回去吧,各自守好自己那一抹三分地兒,不要讓人鑽了空子,待闖王大軍到了,形勢也就定了。”

......

大約是幾日之後,一支官軍在不得已之下出了固關,開始大張旗鼓的圍攻平定州。

留守在平定州的大順軍人數並不算多,將領也不是什麼出名之人,就是個原來帶着流民營的頭子,部下只有六千多人。

可就是這隻有六千大順軍的小小州城,足有數萬人的官軍卻是久攻不下,原因無它,自是因爲這支官軍打着劉字大旗。

看見劉字大旗,許多人雖不如見了左字旗號時那般咬牙切齒,但卻也不會讓他們輕易進城,起碼大順軍現在沒有什麼擾民之舉,這官軍可就不同了,若讓他們進了城,自己和家人免不得又要遭受劫難。

平定州城外的小河邊,一座大營拔地而起,劉良佐看着再次敗退回來的部下,怒道:“他孃的,老子就不信了,一個小小的平定州就啃不下來?”

不多時,負責帶隊的將官狼狽跑回來,半跪說道:

“將軍,非是末將進攻不力,卻是城內那些刁民全都幫着賊軍。我等打出官軍旗號,本想震懾賊寇,未想刁民見了我劉字旗卻是自發登城助戰。城內賊軍雖只有數千,但與我軍作對的刁民卻有一兩萬之多!這...一時之間,末將也是打不下來啊。”

聞言,劉良佐更加怒不可遏,吐沫橫飛的道:“廢物!拉下去給本將打二十大板!真是白養了這麼多年!”

聽着帳外傳來的慘叫聲,諸將都是不經意的哆嗦幾下。

劉良佐原地來回踱步,隨手挑了個將領,喊道:“王壽,你帶隊再去攻,要是日落之前打不下來,你們兩個腦袋都要搬家!”

這王壽掛着遊擊將軍銜,實際上是個非常小的軍將,方纔那個叫李芳的參將都沒打下來,自己去,那不是找死嗎。

縱然心中千萬個不情願,王壽在震怒之下的劉良佐面前,也還是屁都不敢放出來一個,點頭接令便是轉出了營帳。

劉良佐很煩,是非常非常煩。

前些日在關內被孫文瓊當衆頂撞還是其一,除此之外,陳奇瑜那老不死的東西居然給自己下了死命令,讓自己三日之內必須攻下平定州,不然就要軍法處置。

現在,劉良佐倒是忽然之間有些同情左良玉了,陳奇瑜這貨和前幾任督師不一樣,心眼多着呢,他不是省油的燈,可能從一開始就沒安什麼好心。

讓左良玉拿下千里之遙的太原,又讓自己三日之內啃下這麼個硬骨頭,照現在看來,這是故意在把自己往絕路上逼!

想想去年和今年發生的事,劉良佐已經是不寒而慄。

朝廷最先處置了大同的姜襄,姜家時代將門,卻幾乎給砍了個精光,緊接着拒不奉詔的宣鎮的王承胤步了姜襄後塵,前段時間離自己較近,已經完全掌握山東大權的劉澤清也被處置了。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要麼不奉詔,要麼就是打算投賊,一個接着一個的全都被朝廷給收拾了,劉良佐一直在提防朝廷也對自己來這麼一手。

沒想到皇帝這次也不明着來了,搞這麼一出溫水煮青蛙,是藉着陳奇瑜的手把自己和左良玉一塊給安排了!

若他是其他人,倒也沒什麼好在意,直接投了李闖便是,反正脫了官軍這身衣裳,自己也能混的如魚得水,但劉良佐不同,他和李自成有死仇。

就算投了關外的清虜,李自成也絕不是劉良佐考慮的方向,

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考慮,他的家人眼下全都安置在鳳陽,自己這頭剛投了李闖,陳奇瑜那邊估計立馬就會把自己全家給砍了頭。

既然投賊行不通,降虜還太原,那眼下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了,爲了自己今後的前程,這回就算是拼了命也得把平定州給硬啃下來。

實在不行,到時候藉着修整的名義賴在這兒不走便是,就不信他陳奇瑜還敢揮軍來打!

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二章沒了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
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二章沒了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