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

世界大戰的戲碼提前上演了幾百年,這回卻是由大明作爲發起方。

向奧斯曼帝國宣戰以後,標誌着這場世界範圍性的戰爭轟然拉開帷幕,不過崇禎皇帝並沒有急着向中東進軍,而是派大明水師開往日本。

這個島國,只要一日不滅,崇禎皇帝就會寢食難安,想要和奧斯曼進行拉鋸戰,這個首鼠兩端的民族絕不能留。

聽見張名振和施琅分別率領水師向日本揚帆前進的消息以後,德川家光嚇得屁滾尿流,趕緊接連召開幕府會議。

顧不得幕府官員因爲大明擅殺使者激起的紛爭,德川家光趕緊另派心腹出使大明,帶去幾百萬兩白銀的賠款,想要再簽訂一個賣國條約以續命。

但這次明軍上下的態度很堅決,用以往提出過的口號來說,就是不滅其國,誓不罷休。

張名振做的就很絕了,銀子收下運回國內,女人也都留着和水師將領們享用,但在這之後,日本使者的腦袋還是被送回了京都。

現在大明好歹也算是個說句話就能讓全世界抖三抖的大帝國,怎麼張名振這種級別的海軍大將行事還是這麼無賴??

其實大明從上到下的這種“無賴”心性,都是崇禎皇帝以身作則培養出來的。

一切條約,只要對自己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該撕爛的時候不會猶豫,別人的請求,基本都是先天花亂墜的答應,轉身直接翻臉。

張名振這麼幹名聲不好聽,但文官們也沒什麼好說,畢竟這個先河是崇禎自己開的,罵他們不就等於罵皇帝麼。

罵皇帝,那不就是嫌命長麼?你以爲這個崇禎是嘉靖,海瑞要是生在現在,不出一月鐵定嗝屁。

崇禎皇帝其實也是這樣,有能力而且優秀的官員,會三番兩次的饒恕,比如那個戶部侍郎馮顯高。

對於貪官污吏,和開國那位洪武爺一樣,崇禎皇帝也是零容忍,就連自己那位駙馬鞏永固都沒能逃得掉。

現在的大明基本已經天下無敵了。

可“天下無敵”這四個字是什麼概念,當局者迷,但崇禎這個穿越來的卻老是能以上帝視角看事情。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大凡一個朝代走到極盛這個時候,往下幾乎都是要開始走下坡路的。

比如唐玄宗前期,大唐開元盛世那個階段就和現在大明一樣,結果出了個楊玉環,一個安史之亂直接回到解放前。

而且現在大明與從前大秦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太靠武力了。

崇禎在國內滅掉了大順、大西和無數反對者,在外又滅了韃清,向北打敗哥薩克人,征服了廣闊的版圖。

可那些將士爲毛心甘情願的跟着你玩命?還不是爲了崇禎每次戰後必敘功的舉措。

每次敘功,都有一大票兵士因戰功而得到封賞,再加上崇禎皇帝不斷親征在軍中建立的威信,只要喊出一句,全大明都敢跟着玩命。

打完奧斯曼呢,基本就再沒得打了,總不能去打好不容易扶起來的神羅和西班牙這倆親弟弟吧。

扶起來再打,玩呢?

崇禎也想過鄭府世界,或者殖民全球,但這也就是想想,現在亞洲這一塊,再加上美洲和歐洲的殖民地已經快管不過來了。

說句實話,崇禎不相信朱慈烺之後的君主能達到現在自己這個水平,水平不夠,領土就只能不斷縮小。

可能偶爾會出一個牛逼的後代給續命,但總歸大部分海外殖民地還是要失去的,管不住你打下來有什麼用。

所以現在緊要的是,把奧斯曼這個地皮大的先滅了,形成崇禎計劃中的世界格局。

什麼格局,雙分天下的這個格局。

神羅這個體系不是東方這類,就算現在崇禎強行給他扶起來,早晚也還是要出個拿破崙讓他滅亡。

但現在不是,崇禎在歐洲扶起神羅,打掉在本世紀其餘有崛起可能的國家,就是爲了讓大明能有一個對手。

爲什麼不選這奧斯曼當這個對手,奧斯曼現在已經步入衰弱,而且這貨就連崇禎也是扶不去來。

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不大,但跨度不小,世界貿易往來都從其領土上經過,撐不到五十年鐵定會成一盤散沙。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奧斯曼的不可控性。

相對於奧斯曼,主動尋求與大明聯姻的神羅,顯然已經知道誰是他的爸爸,奧斯曼卻不同。

後世知道現在他們是在急速衰落,可人家自己不這麼認爲,還覺得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帝國。

在下令水師全面圍攻日本之後,崇禎又把監禁在南京多年的唐王朱聿鍵放出來,讓他帶着全家前往東南亞。

什麼意思,朱聿鍵也不明白,聖旨上寫的,是把他封到本土以外去建立藩國。

這個藩國,整合了安南那一片原本諸多的東南亞國家領地,例如大城、金邊王朝和安南,都在其中。

朱聿鍵被冊封爲國王,世代爲大明鎮守該處。

除此之外,崇禎在保留朱慈烺皇太子身份的前提上,將十二歲的皇九子朱慈灼封爲永定王。

崇禎皇帝還特意交給周皇后一份密旨,囑咐她只能在朱慈灼成年以後該打開的時候才能打開。

在朱慈灼成年之前打開這份密旨,視同作廢。

別的不說,對於周皇后,崇禎皇帝還是會無條件相信的。

崇禎皇帝首先在歐洲扶持起神聖羅馬帝國,形成大致“雙雄鼎力”的局面,讓後世皇帝起碼有個形式上的對手或強大盟友。

其次,滅掉奧斯曼,控制全球貿易和海陸交通,讓這個時代的大明真正意義上站在世界第一這個位置。

分封信任的親王和皇子到打下來的遙遠版圖去建立藩國,則是爲了以防不測。

日後就算崇禎死了,也會給繼位的朱慈烺留下這樣一個局面。

在歐洲,起碼明面上處於強盛的神聖羅馬帝國與大明亦敵亦友。

而在本土周圍,朱聿鍵、新建伯一系控制的印度,還有日後朱慈灼將要分封出去建立的藩國,都會對中央本土虎視眈眈。

本土大明國勢強盛時,這些藩國會老老實實的繼續當弟弟,一旦本土大明顯露衰弱跡象,他們難免就不會安分守己。

這都是崇禎爲了後世之君繼任以後發現大明世界第一,然後好吃懶做,愈發無爲的情況。

在崇禎皇帝看來,就算讓諸藩國的皇室爲了大明本土起刀兵相爭,最後角出一個最強者繼續爲皇帝,也要比一代不如一代的持續衰落下去要好。

因爲崇禎皇帝就算死了,他僅次於秦皇漢武千古一帝的英魂會永遠留在大明京師,本土都是每一代分封皇室中最強者永遠最看重的帝黨。

無論崇禎死後多少年,在大明本土坐上正統皇帝之位的,永遠都會是天下中的至強者。

靖難成功的朱棣就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這個最終奪得皇位的最強者,能力要比那些正經繼位過來的要好很多。

最重要的是,今後這些可能發生的皇位爭奪戰爭,都是大明皇室的內鬥,強者君臨世界,得到好處的都會是大明百姓。

而這樣一個靠武力奪取皇位的強者,是不會坐視當年崇禎大帝打下這一片江山失去的。

其實歸根結底,崇禎皇帝這個穿越者在挽大明於將傾,並且將版圖擴張到了所能達到的極限之後,搞出來的無非也還是太祖朱元璋和成吉思汗分封的那一套。

這畢竟不是現代,世界太大了,大明就算能一個一個地區打下來,但很多地方倫理不同,文明不一,全都守住根本就不現實。

崇禎只能這麼做,至於繼位以後的朱慈烺能不能玩過朱聿鍵、朱慈灼他們,那就要看天意了。

當然,這一切都還太遙遠,畢竟眼下崇禎還沒有任何年邁的跡象,纔剛跟奧斯曼宣了一波。

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隨便說說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
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隨便說說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