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

翌日,皇極殿,朝會伊始。

“若無它事,便散朝吧!”崇禎皇帝先是故意看了一眼站在文官隊列最前面的內閣首輔蔣德璟,才伸了伸懶腰道:“近期忙於國事,朕都有些乏了,要早些回去休息。”

“陛下龍體欠安,臣等惶恐!”階下羣臣連忙同聲喊道。

“陛下,臣有事起奏!”

就在滿朝臣工都鬆了口氣的時候,蔣德璟卻忽然不合時宜地站出來,躬身行禮說道:“陛下,臣以爲復設三廠一衛乃善政,然四署衙門皆歸於京,卻是大大的不妥!”

三廠一衛,向來是崇禎皇帝鷹犬的集中之處,但凡敢說一句壞話之人,眼下不是被誅就是被撤,蔣德璟忽然提及此事,難不成是想要朝中再掀起血雨腥風?

不過能站在朝堂上的人定然不會是區區後輩,都是大大的老油條,其實已經有不少人在暗中琢磨,這蔣德璟雖屬閩黨,但卻更是帝黨,又怎會行此荒唐糊塗之事,此番怕又是順聖意而爲。

故而,朝中諸人雖然心下震驚,但卻皆是不爲所動,靜待後話。

崇禎皇帝聽到此言,面色頓時陰沉下去,不過也沒有按衆人所想那般直接發作,坐下來靜靜說道:

“朕卻以爲此舉百利而無一弊,到底有何處不妥,你且仔細說來,若說不出個所以然,朕可要治你的罪!”

“遵旨。”蔣德璟心道這皇上不愧是皇上,裝起來倒是像模像樣,當即再次行禮,同樣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繼續說道:

“京內東廠、西廠分而監察,而內廠獨主內廷,此本爲萬利。”

“然至今來說,廠衛之多尤甚差吏,街巷既無官府彈壓,卻猶有番役廠房立之,以致地方混亂,百姓懼番役而不懼差吏,長期以往,國將不國,治又安在?”

崇禎皇帝這次罕見的沒有發怒,卻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示意蔣德璟繼續說下去。

“謝陛下,言之於此,請恕罪臣犯顏之罪。敢問,陛下復設廠衛究竟所爲如何?”

這可不是在商量的範圍之內,崇禎皇帝眯起眼睛看了一眼蔣德璟,纔是回道:“爲監察文武百官臣工。”

蔣德璟點點頭,又問:“如今又爲何?番役既監察文武百官,又管浩瀚臣民,官府、有司、都察院、大理寺設與不設,又有何異!?”

聽見這話,就連當日參與議政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德化都是滿臉驚怒,連忙叱道:“放肆!”

喊完,王德化忽覺不妥,連忙加道:“天子在此,豈容汝等犯顏僭越!?”

“不妨事,不妨事。”

崇禎皇帝擺擺手示意王德化退下,其實崇禎對歷史上的蔣德璟還算是比較熟悉。

這廝在歷史上記載上說的,雖然做成的實事不少,能力不錯,但他說過的話卻幾乎都是海瑞那種直面犯顏的,也就是那種中用不中聽的。

蔣德璟在原本歷史上被愛面子的朱由檢雪藏一段時間,直到快上吊纔想起來,此番他忽出奇招,不按套路出牌,倒是挺讓崇禎皇帝覺得以外。

但也就僅此而已,畢竟當了這麼久的皇帝,心性也該練出來一些,尋常的話和事情基本很難讓崇禎表情有所變動,除非是特意而爲。

“朕覺得...”崇禎皇帝先是買了個關子,就在所有人都覺得蔣德璟此番必死無疑之時,卻忽然笑了笑,說道:

“閣老說的挺對,這三廠一衛是監察天下臣民,自然不能老是在京內窩着。”

“閣老今日所說倒是讓朕想起來一些事,王德化,散朝之後你親自去曹化淳那兒一趟,就說打今兒起,西廠在京所有衙門都要儘快搬到南京。”

王德化自然不敢怠慢,連忙點頭連稱遵旨。

“至於東廠,就負責京內除皇城內廷以外的全部地區,錦衣衛嘛,還是老樣子,該幹什麼幹什麼,像上次福王那種破事兒,還是錦衣衛去拿人。”

話的最後,崇禎皇帝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又提了一遍前不久處置五王的事,這更是讓羣臣對西廠搬遷至南京一事不敢絲毫攜帶。

畢竟,要是有西廠在牽制,東廠倒還不敢太過猖獗,此次京城全都交給東廠,對他們而言,壞處比好處更多。

對於福王朱由菘等五王之事,羣臣更是深感惶恐,這朱由檢都混到什麼地步了,那可是正宗的皇親,這他都敢動!??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動,是直接撤藩、除國!

福王一藩是神宗萬曆皇帝封給自己兒子朱常洵的,一直是皇親中極爲尊貴的存在,然而這纔到了第二世,居然讓朱由檢給撤了。

朱由菘的處置方式和朱常浩、朱常庶他們還不一樣,後面兩位起碼會留點銀子,手裡還能帶着全府人員,招募地方兵馬、流民,出去真正做個“王”。

從另一方面來講,他們也算是擺脫了。

可朱由菘就有點可憐了,除國就代表着福王一藩徹底消失,而且隨着崇禎皇帝一直詔書,福王整府全都淪爲庶人,家財充入內庫,這和地方屁民又有甚麼區別。

眼下朱由菘正和全家在通州,崇禎皇帝說的挺好聽,是“頤養天年”,可在場這些人誰不知道是被監禁在那裡,一輩子出不了宅院。

朝會就這麼結束了,羣臣哪兒敢忤逆,只好各自帶着說不清的忐忑心思回到府中,一旦被家人問及,往往又是不想言說,一副苦悶之色。

已經回到暖閣坐下的崇禎皇帝臉上泛起殺意,冷笑幾聲朝身側道:

“李若鏈,錦衣衛可有擅長暗殺的人?”

聞言,李若鏈連忙抱拳道:“回陛下,弟兄們早都準備好替陛下出生入死了,這等事北鎮撫司最爲擅長!”

“好。”崇禎皇帝點點頭,看着御案上擺着那份通州東廠地支報上來的消息,冷冷道:

“你立即回去點三十名忠心可靠辦事利索的錦衣衛,喬裝前往通州,福王全家,務必一個不剩!其餘的,就不用朕再多說了吧?”

“臣明白!”

“去吧。”

......

大約是第二天夜裡,負責守衛通州朱由菘一家宅院的把總因公調走大部分兵馬,只留十幾人把手門口,三十餘名黑衣人趁夜翻牆進入。

第三天下午,通州守備急呈遞京,稱被廢福王朱由菘全家盡亡,本人不知去向,其全家三十餘口,上至年邁老者,下到啼哭嬰孩,竟甚無一活口。

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
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