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

京師百里之外的山海關,無論經受了多少戰火,依舊穩穩矗立。

曾幾何時,關外盛京城內的多爾袞,望向山海關的方向攥緊了拳頭,就如望着一座永不能跨越的巨山,滿清愛新覺羅家三代的努力,至今仍不能破關而入主中原。

三屯營敗後,多爾袞明白,自己想要率領八旗軍入主中原的日子,更遠了,已經遠的就連他都觸目不及了。

崇禎二十年二月底,這座頂着“天下第一雄關”名頭的山海關,儼然如孤城絕塞一般,兢兢業業的充當着外族進入中原這最後的屏障。

然而現在的山海關,卻早已不再是關寧軍一支兵馬在守了,名義上還屬大明朝廷,但內中卻錯綜複雜,總的來說,還是被寧遠伯吳三桂握在手裡。

迎恩門關城之上,山海關參將趙忠看着京師方向,自語道:“皇上這時候也該回到京城了,看來是替朝廷拿回山海關的時候了。”

“參將,你是想要......”隨趙忠來的心腹將領,如今朝廷的山海關遊擊將軍宋喜聞言一驚,皺着眉頭說:“關寧軍依舊控制主關城與各城門,唐部、高部都被打發到甕城和左右翼城,咱們的部下更是已經被打散,怎麼拿回來啊?”

“城中五十餘萬軍民,其中三十多萬都是吳三桂從寧遠帶回來的,這些人對咱們官軍印象不好,要不要再等等。”

趙忠本名趙四,還是山東隨朱以海謀逆的主將,承蒙崇禎皇帝不棄,沒有處置還欽賜趙忠這個名字,就算死在山海關,那也是能入忠烈祠的忠義,與亂賊有所不同。

此時的趙忠已沒了後顧之憂,他捏住城磚,道:“等不了了,皇上在山東的時候與本將說過,待聖駕與大軍回了京師,就是山海關重歸朝廷之日!”

“前些時日,撫寧衛城的張總兵也給本將來了信,時下是最好機會,西賊正與白杆軍鏖戰,順賊還沒恢復元氣,到時他也會出兵相助。”

“而且本將看,最近那吳三桂也有些坐不住,早晚要動手,與其等他先動手,莫不如咱們先動手!”

這山海關自甲申十七年開始,就被皇帝安排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將領,從已經歸附吳三桂的山海關總兵高第到唐通,再到如今的前山東叛將趙忠,剛好湊成了一桌麻將。

本來唐通所部有兩萬山海關守軍,唐通更是帶來近三萬兵馬,趙忠少了些只有三千多人,但這些人對於吳三桂來說,都是不定之數。

此時的山海關內,充斥着各種勢力,有想投清的,有想歸附朝廷的,也有仍死心塌地跟着吳家的,早已不再是鐵板一塊。

“關寧軍步軍五萬,騎兵兩萬,人數還是太多,貿然動手,只怕勝負難料,萬一將吳三桂逼反投了韃子,參將,你我二人可就是千古罪人!”

宋喜先是點點頭,而後又想起什麼,憂慮地道。

“逼反吳三桂?”趙忠聞言冷笑幾聲,摸着下巴道:“此時看來,這種事是千古罪人,但只要山海關最後重歸於朝廷,咱們就會編入青史,流芳百世,是大忠大義!”

“你可知朝廷如今缺的是什麼?”趙忠反問宋喜,見他不斷搖頭,便又道:“朝廷可不再是十七年的時候了,且不說京師內外禁軍與城防軍,京畿一帶各地兵馬,又有哪支敢不聽從皇帝號令的?”

“在天津衛有張名振的新操水師,薊鎮有黃得功的勁旅,三屯營有楊御藩的鐵軍,喜峰口有藺養成的馬隊,兀良哈鎮有蒙古人的騎兵。這最近的一支,就是永平總兵張鼐手下兵馬,距此地不到三十里。”

“只要山海關生亂,撫寧衛兵馬可朝發夕至,你說說看,如今南北皆無事端,這千載難逢的時機,朝廷缺的是什麼?”

宋喜越聽面色越亮,趕緊道:“屬下明白了,如今朝廷缺的只是個討亂的名義,就如那堆砌已久的木柴,咱們到山海關來,就是要做那燃起烈焰的一丁點兒火星子。”

趙忠點點頭,回頭看向寧遠伯府邸方向,道:“皇上是位少見的聖主,早在南下平諸藩之亂的時候,應當就是已經想到如今這一步了,這吳三桂是必須要除掉的,就算本將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

“都準備好了嗎?”

“回參將,都準備好了,末將召集了三十號不怕死的弟兄,都想跟着參將點燃這一把火,將狗賊吳三桂臉上這忠孝的面具撕個稀爛!”

宋喜興奮地說道,全然不見了方纔的擔憂。

......

深夜,山海關城內逐漸亮起了無數的燈光,一如往常般平靜。

不過身在府中的吳三桂眼皮卻老是不停的跳,他從牀上起身,點上屋內的油燈,拍了拍腦袋,自語道:“到底是哪兒不對呢?”

早在清晨的時候,吳三桂就已經覺得處處有古怪,睡覺之前他吩咐各處嚴加防備,增加巡城兵丁,並且向城外各個方向也散佈了數倍探馬,但卻仍感覺準備不是很充分。

直到現在,這種感覺更是讓吳三桂心驚肉跳,但又說不上到底是哪兒不對勁。

街上百姓少的離譜,除了那些手持鐵槍一隊隊巡邏的關寧軍兵士,四下靜謐無聲,忽然間,巨大的爆炸傳來,緊接着便是火光沖天。

“爆炸了,軍械庫爆炸了!”

“起火了,軍械庫起火了,快去救火!”

“快去稟報爵爺!”

三十幾個身穿黑色盔甲的兵士,手持火把從軍械庫和糧庫等處跑出來,剛好遇見趕來救火的關寧軍兵士,轉眼就廝殺到一起。

“殺,弟兄們,今夜咱們不能有一個活着,多死一個是一個!”

這些關寧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開始十幾個抱着水桶前去救火的一下子就被砍翻,餘下的只好分出一部分人,持着刀槍圍堵上去。

但是這些縱火犯都不要命了,都是玩命的打法,根本不像是正常人,五十來個趕來的巡邏兵竟然被他們殺退,死傷了大多半。

但是這些放火的人畢竟只有三十幾個,還都是分散開來,很快就被成批趕來救火的大隊關寧軍圍剿。

這些關寧軍手持不遜色清軍虎槍的大鐵槍,身上盡是跑動起來“噹啷”作響的鐵甲,他們將這些放火的人逼退到角落之中,毫不留情的亂槍戳死。

當夏國相帶人趕到的時候,發現這些放火的人就只剩下兩個人,立即喝令收槍:“抓活的,一定要抓活的!”

這最後剩下的兩人,赫然便是山海關參將趙忠與遊擊宋喜,他們兩個渾身都是血跡,趙忠更是拖着已經殘廢的左腿,不斷粗喘着氣。

“趙忠,你爲何要犯上作亂,燒我軍械庫!?”夏國相眼珠一轉,大聲喝問道。

“哈哈哈!”

趙忠瘋癲了似的,見到夏國相面上驚愕的神情,不斷大笑,緊接着竟然在周圍關寧軍的注視下直接揮刀自刎,倒在血泊之上。

“將軍,末將這就隨你去了,入得忠烈祠,這一輩子也不虧!”

宋喜大叫一聲,看了一眼急着指揮人來活捉自己的夏國相,冷笑一聲,猛地衝上前幾步,撞到幾名關寧軍手中鐵槍之上,噴出一口鮮血,當場戰死。

周圍關寧軍兵士各自面面相抵,你望着我,我看看你,都不知該如何是好,夏國相也是頹然般坐到地上,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這三十多個人,竟然一個都沒活着。

聽見這個消息之後,在山海關被關了快兩年的唐通面帶敬意,捶胸頓足道:“趙忠...我不如他,我不如他呀!”

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
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