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

通海城下,早已經是屍山血海。

沙普聯軍從昨夜一直進攻到現在,若這只是個尋常的小縣城,只怕早就被攻破屠戮一空了。

可難就難在,這通海城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靠山依水且易守難攻,說的就是他們這種。

起初,沙定洲雖然也聽見城中萬衆一心云云,但還是沒有放在心上。

畢竟兩邊差距太過明顯,李定國和王尚禮的援軍又遠在昆明,怎麼玩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打到現在,他已經不得不佩服城中明朝軍民的抵抗之激烈,的確是在整個雲南境內遇到的頭一家。

通過城下無數的陷阱溝壑,土司軍就已經損失不小,好不容易摸到城下,他們沒有云梯,只能被動的等待攻城車撞破城門。

這種戰法,雖說弊端很大,但原本在其餘地方都是無往不利,究其原因,自然是對方自己心態的問題。

他們剛到,城中的官兵基本就投降潰散,很少有成規模的抵抗,就算是有,稍微一衝,也是差不多一下子就散了。

可是在通海城下,沙定洲發現同樣的戰法在這裡行不通,因爲城門被那些鄉紳加固過,又堆放了許多東西阻隔。

這樣的城鎮,雖說規模不大,可這恰恰是對方的優勢之一,軍民齊上陣,每個需要把守的地方,都會有至少幾個人在守着。

攻城車的效果已經微乎其微,而且幾次嘗試下來,不僅城門依舊穩如磐石,自己這邊也是損失慘重。

在這期間,下面各土司頭領不止一次地向上建議,想要攻破這樣的城池,只能用雲梯登城。

可問題是,沙定洲出來的匆忙,根本沒想到還需要雲梯這一層,沒有云梯怎麼辦?

只能現做!

好在這周圍還有一片小樹林,不過即便是有山有水有樹林,足夠攻城的雲梯卻也不是那麼輕鬆就做的出來的。

沙定洲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做雲梯繼續攻城,而是找辦法看能不能繞過去,畢竟回到阿迷州纔是當務之急。

可他又失望了,這地方沒別的,就是地理位置好,左邊是湍急的南盤江,最主要的是還沒有橋。

率大軍繞到江口水流不是很湍急的地方渡江,少說也得五七日,收集材料搭橋更不簡單,都是既麻煩又費時費力的辦法。

從右側走更別提了,通海湖雖然不大,但讓幾萬連竹筏都沒有的沙普聯軍耽擱幾天的功夫還是有的。

況且這麼點大個通海湖,居然就有一個號稱混江龍的水匪頭子帶領一幫水匪落草爲寇,人數還不少,足有三五千。

這樣的規模,在地方上算是個比較大的勢力了,就比通海城尋常駐紮的官軍都要多出幾倍。

這幫水賊水匪,別管官軍還是沙普軍,人家一概都不吃你那一套,想從湖裡過去,不放點血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是和這幫水裡的慣匪結上樑子,沙普軍這幫旱鴨子可是有的頭疼。

這樣看來,相比攻下眼前這個怎麼看都是在頑抗的小城,繞道走更顯得費工夫,而且還有風險。

入城之後,部隊能順勢劫掠一番,漲了自己的威勢不說,還能就地獲得補給。

怎麼看都是造雲梯攻城穩妥一些,繞道過去,誰知道又會生出什麼茬子來。

沙普軍繼續圍城,同時也在加緊製作雲梯,同時間的通海城中,也是一片的死寂和落寞。

鄉紳們都聚在城頭上,同樣都在唉聲嘆氣。

從昨日被土蠻圍城後,他們就不斷散財守城,又是給城中百姓發糧,又是不斷的捐銀資軍。

作爲城中諸大戶之首的周家,更是挑起大梁,定下了一顆土蠻人頭三兩銀子的賞格。

周老爺也說了,“來多少土蠻就殺多少,就是我周家傾家蕩產,老爺我也在所不惜。”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再加上是在保護自己的家,使得許多百姓也都老老少少敲鑼打鼓的上城助戰。

正是因爲他們這些所謂‘大公無私’的舉動,才讓城中因土蠻大軍壓境而瀕臨崩散的士氣提振起來。

雖然這些土蠻子攻不進來,可是誰都知道,沒有援軍的情況下,這裡真的只是在頑抗,或早或晚都是要被破城的。

你以爲周老爺他們願意把銀子分給這些刁民?錯了,那是不得不分!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大公無私的良善之人,若不是自己全家都在通海,誰吃飽了撐的來操這份心。

破城之後,通海成新興州第二根本沒跑,要是不拼一拼,自己的全部家當和滿門老小,就全都要葬送在這些蠻子們的手中。

可通海畢竟只是個縣城,朝廷上常駐的兵力只有一個宣慰千戶所,就算加上剛好路過此地的石屏州百戶王虎,正規軍也最多不超過兩千人。

千戶所的正常兵力也就一千多一點,現在這個年頭,很少有中原衛所能湊足,都是吃空餉。

滇內雖然好點,可也不容樂觀。

千戶李自安對城中情況瞭如指掌,說是千名官兵的千戶所,實際兵力只有七百多人。

路過通海去石屏州的百戶王虎更慘,麾下能稱得上正常的只有十幾名披甲家丁,餘的一百餘個都是役夫。

造冊的時候,這些役夫都成了兵,尋常時候,則都是各行各業,有牽馬餵馬的,也有所裡種地的,就是沒有操練的。

眼下大部分朝廷兵馬的主力,都是這些衛所上的役夫,雖說也能拉上陣擋擋,可戰鬥力和士氣都不怎麼樣。

眼下境況如此,王虎也沒辦法,不過他畢竟還是個識大體的人,沒多說什麼,拉着自己的人就上城助戰來了。

這也是人之常情,無論王虎還是周老爺都懂這個道理,一旦被土蠻破了城,他們肯定也要遭殃。

說來可笑,就是地方上這些人都懂的道理,昔年流寇在中原肆虐的時候,那些藩王勳戚們愣是不懂。

就連流寇大軍攻城的時候,他們也全都一毛不拔,最後破了城,累世攢下的民脂民膏全都給流寇做了嫁衣。

正是有了這些東西,李自成才能在陷入劣勢的時候,依舊頑抗了幾年才被崇禎徹底剿滅。

當然,話說回來,無論李自安還是王虎,兩人都還是吃了空餉,鑽了空子。

可這個事無論他們這些地方軍官,還是各地的軍將大帥,又有誰能免了俗的?

就說眼下宣大兩軍的高傑和白廣恩,拋去早年曾從賊的黑歷史,論起吃空餉的本領,哪個又比他們弱了。

如今這個年頭,李自安清楚的明白,他要是不吃空餉,只怕真實人數連七百都不會有。

崇禎皇帝畢竟是後世穿過來的,一直以來,雖然對文官武將們格外嚴厲,可有些事兒卻還是從不會去過問的。

比如衛所吃空餉,除非軍改到他們頭上了,否則崇禎向來是睜隻眼閉隻眼,這個時候去管,只會適得其反。

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
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