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

其實在京師,皇帝親自前往規劃主持蒙古各部的會盟,這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的,就算崇禎皇帝打算再來一次一意孤行,衆大臣起先也還是不肯服軟。

畢竟,如今大明的好局勢全都仰賴這位皇帝的文治武功,要是一旦在塞外出了什麼幺蛾子,太子能不能服衆還說不定。

有明一朝,除卻永樂年間五徵蒙古之後,還從沒有任何一位皇帝主動前往塞外,就連帶兵征討都沒有,更別說是搞什麼從沒聽說過的會盟了。

可如今這位皇帝就這點不好,一旦決定了什麼事,除非自己主動回頭,不然那是滿朝文武加上後宮一起反對,那也是根本勸不回來。

崇禎二十年的八月初三,崇禎皇帝還是如約帶着禁軍離開京師向北開拔,很快抵達宣府鎮,由於崇禎先前曾有快旨,讓各地州縣不必興師動衆的迎接。

再加上這時候高傑已經親自率領主力南下隨陳奇瑜援剿,所以只是在路過宣府鎮城的時候受到高傑的兒子許元爵和他妻子邢夫人以及宣府巡撫朱之馮的迎接。

看着眼前的文武將吏,崇禎皇帝由於心思不在此處,所以也只是稍微問了幾句高傑任宣鎮總兵官以來這裡的發展,便是直接帶人直奔大同。

大軍經過大同鎮城,來到北路保安州境內,爲防蒙古於國朝不利,所以崇禎皇帝這次決定統帶大軍前往,在大同鎮停留一日。

在這一日間,大同鎮各路參將操守、防守分別帶人來此會合,加上三萬餘的禁軍,又強行聚攏出兩萬餘人,總計六萬,號稱十萬浩浩蕩蕩自邊牆而出。

大同鎮城距歸化城不遠,但邊牆之內是大明轄境,邊牆之外,卻素來是土默特的駐牧之處。

前些年土默特常配合建虜南下寇邊,有幾次由於邊關廢弛,還被他們進入大同境內到處殺人放火,擄掠走了不少人口和牛羊。

近幾年來,大明逐漸在和建州的戰爭中扳回局勢,土默特便是和駐牧在嘉峪關外的和碩特等部一樣,不再那樣蠢蠢欲動,他們的首領也開始學乖,很少有寇邊之舉。

其實來之前,崇禎也曾瞭解過土默特的歷史,如今在大同外的這個土默特,已經不是原來的土默特了,這是西土默特,說起來也算得上是崇禎皇帝沾了林丹汗的光。

早在林丹汗統領蒙古諸部時期,土默特內部分爭激烈,再加上林丹汗和黃臺吉勢同水火,該部隨即分爲東西兩部。

西土默特便是如今留在大同邊外豐州灘、歸化城一帶這部分,當時還受林丹汗統御,另外那些則是歸附了建州,東遷至遼左地區,如今則是在宣鎮外遊牧。

崇禎五年的時候,黃臺吉調清兵及東部蒙古四子部落、東土默特部、烏喇特部落、茂明安部落,征討宣化、大同邊外林丹汗部,當時的西土默特部自然也在征討的範圍之內。

不過由於沒有明廷的援助,歸附林丹汗的衆多漠南蒙古均戰敗不敵韃清,西土默特部六萬騎兵被破,當時的首領被滿洲人砍了腦袋,後代和額哲一樣,不得不奉表降清。

黃臺吉更於同年將西土默特部編爲左、右翼二旗,設滿洲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等官以統轄旗衆,可是完全不把明廷這個龐然大物放在眼中了。

不過當時崇禎還沒穿越過來,歷史上那位對這種事並不感冒,很多時人的看法也是一樣,覺得蒙古諸部歸附誰其實沒區別,反正他們都是要南下寇邊。

如今的大同府內漢人也把西土默特稱作“歸化城土默特”,據說這個稱呼一直持續到清末民國興起的時候。

現在的崇禎皇帝是後世過來的,自然明白此時蒙古諸部的作用顯著,韃清既然戰敗,那就正是自己爭取這些蒙古部落支持的時候了。

相對於關外的蠻夷,大明給這些蒙古部落的東西,他們是根本無法拒絕的,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後盾。

崇禎皇帝這次爲什麼非要親自出來,因爲要讓他們看看如今大明的力量,華夏不是區區蠻夷就能顛覆的。

其實歸根結底會盟這東西,是崇禎從韃清上借鑑來的,建奴雖說閉關鎖國、固步自封、鳩佔鵲巢,幹啥啥不行,但起碼有一點還是可以的。

咱們不能學建奴那一套,該學的要學,該摒棄的要摒棄,這樣才能迅速強大自身,滅了建州,收復遼東。

韃子們對蒙古的控制,的確有崇禎值得借鑑的地方,會盟這玩意兒崇禎也還是忽然想起來的,這是蒙古各部用來商議大事的大會,後世的韃清可是屢試不爽。

後世韃清入關之後,一旦蒙古有了什麼變動,就趕緊召開一次會盟,頒佈各種新的法律法規,接着就能讓蒙古趨於穩定。

康麻子和他的野豬皮兒孫都沒少整,而且效果那可是槓槓的,就連噶爾丹都被康熙幾次會盟整垮臺了,朕這個正兒八經的大明天子,草原天可汗,怎麼就不能整上一次?

......

崇禎二十年八月初五,崇禎皇帝帶着大軍和天子儀仗,浩浩蕩蕩來到了草原上的聖地,歸化城。

它北枕巍峨起伏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可通豐美的北部草原;南臨波濤滾滾的黃河水,與鄂爾多斯高原隔河相望;東接連綿起伏的蠻汗山;西連河套,爲西進甘寧之門戶。

歸化城坐落於黃河、大黑河沖積而成的平原上,這裡土地肥沃,地形平坦,誰若佔據此處,便是草原上雄盛之主的象徵。

不止如此,歸化城一帶灌溉便利,明初時也曾有不少漢人在此定居。

歸化城是個四戰之地,當初林丹汗和黃臺吉戰敗之後由此遁走,這裡也是漠南蒙古諸部和喀爾喀蒙古諸部心中的聖地。

在宗教意義上,歸化城就和西方中世紀的耶路撒冷地位相同,不過那次追擊林丹汗時,黃臺吉爲徹底摧毀漠南蒙古的抵抗,多年以前縱兵將此城焚燬。

此時在崇禎皇帝眼前的,不過是個破敗荒蕪的歸化城,就算它的周邊草場依舊豐美,也難掩荒涼之感。

選擇在此地召開第一次大明和蒙古諸部會盟,崇禎皇帝也是考慮了許多朝臣的意見之後,深思熟慮決定下來的。

今天,由於來此大明京師的一紙聖旨,歸化城周圍又重新聚滿了各部的封建主和無數的蒙古騎兵,他們都在等待着一個人的到來。

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四發章推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
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四發章推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