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

不多時,范文程被傳詔前來,其餘的王公大臣都已經各自歸營,所以他只是見到正在幾個阿哈服侍下猛抽大煙的多爾袞。

多爾袞直接和范文程說出了自己的顧慮,范文程聽到後面色並未有所動容,只是一板一眼的說道:

“回稟攝政王,臣以爲,饒餘郡王是恰好碰上那流賊的老營,大部分流賊都是戰力低下,無需擔憂。”

“老營?”多爾袞聞言放下大煙,側顏問道:“何爲老營,與我八旗鐵騎相比又如何?”

“自然不如我八旗勇士。”范文程笑了笑,說道:

“所謂老營,便是流賊席捲中原所依仗的本家兵馬。據臣所知,這李自成在形成如今規模之前,曾有好幾次都差點被明軍剿滅,就是這些老營兵才能讓他再度起事。”

聽了這話,多爾袞倒是提起興趣,說道:“範先生且說一說這李自成這些次都是如何差點被剿滅,本王有心細聽。”

范文程畢恭畢敬行了個大禮,用了大約兩炷香的功夫一五一十將李自成起事以來幾次差點在中原被明軍剿滅的前因後果都說出來,繼而又是道:

“臣建議,在我韃清入主京師後,當要之務便是殲滅這些老營兵,明朝降臣可用,流賊一概不能留。”

多爾袞沒有說話,聽完卻是哈哈大笑起來。

“本王原本覺得這李自成麾下百萬,席捲中原,明軍拿他毫無辦法,會是一個多了不得的英雄人物,今日聽範先生一席話後,發現此人根子上不過還是個草包流賊,不足爲慮!”

自覺對李自成已經有所瞭解的多爾袞面色輕鬆,笑幾聲後說道:

“過去我韃清三逼明都卻都未曾得手,如今這崇禎小兒調了京畿的全部兵力用來防守北京城,如果明軍和流賊聯合,我軍如何應對?”

“這不可能。”范文程對崇禎皇帝極其瞭解,“此人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前段時間又在京師對東林清流大興殺伐,任用廠衛與權閹,此皆是明必亡之象。”

“我韃清取代暴明,剿清流賊,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此爲天命!再者說來,崇禎小兒向來視流賊爲亂臣賊子,豈會自降身價與賊同流合污?”

“說的有理。”

多爾袞點點頭,對崇禎皇帝這個人,其實他也非常‘喜歡’。

先是縱容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爲韃清拔出了一顆紮在肉中的釘子,緊跟着又剛愎自用殺了袁崇煥,爲滿清入關掃清最後障礙。

鬆錦之戰本來清軍已經連敗幾陣,老奸巨猾的洪承疇硬是不出城,滿清上下里外惶然,正在商議要不要退保遼東的時候,又是這個崇禎皇帝連降聖旨催促洪承疇出城決戰,逼着洪承疇跳進早就設好的包圍圈。

直到現在,這位大明皇帝給他們的驚喜已經夠多了,多爾袞不介意在這種時候再來一個天降幸運。

“範先生一席話有如醍醐灌頂,讓本王頗爲受用。本王知道了,範先生還是請回吧,軍中政務還要勞煩您費心處理。”

不得不說,多爾袞裝出的這副禮賢下士的態度,正是范文程最受用和看上的地方,范文程本屬於豪格一系,因此卻也不吝嗇爲多爾袞出謀劃策。

臨走前,范文程忽然想到什麼似的,回來叩首說道:

“不知攝政王有沒有覺得在盛京誓師前後,洪承疇有些不對。”

聽見這話,多爾袞嗤笑一聲,“範先生多慮了!洪亨九一無兵權,二無威望,若不是本王保着,我八旗的貝勒們早就將他給活活撕了!”

說到這裡,多爾袞示意一旁的漢人阿哈把菸袋子遞來,先愜意的吸了一口,又是說道:

“此次本王留他在盛京正是爲防有變,洪亨久不過是待在閒散衙門混吃等死而已,又能出什麼岔子?”

多爾袞一直都對洪承疇不甚信任,自然是有所防備,這些范文程都明白,這次不過是覺得洪承疇有些過於沉默,善意的提醒而已。

看見多爾袞信心滿滿,范文程也便是不再多說一句,行禮告退。

......

“良鄉大捷,良鄉大捷!”

“三日後,皇上將在承天門外閱兵,表彰有功之士,以顯大明天威!”

這天一大早,京城內外到處都能聽見這麼一個聲音,無數人奔走相告,喜極相擁,甚至有許多百姓好像逢年過節一般的歡天喜地,燃放爆竹爭相慶賀。

當然,還是有一些長久未出家門,消息閉塞之人一臉懵逼的到處打聽,聽到路人興奮地回答之後,也是一臉不可置信。

“你個呆子,你還不知道?”

“就在前幾日,皇上御駕親征,率我大明十萬官軍在良鄉擊敗二十萬賊寇,斬級數萬!”

“這還不止,聽說一個叫唐通的總兵在黃村和韃子打了一仗,你們猜怎麼着,居然連韃子都敗了,斬了兩百顆韃子首級呢!”

良鄉之戰,的確是官軍實實在在,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的大捷,所有人都覺得崇禎皇帝是出去找死,崇禎皇帝自己出去找死可省事兒多了,東林文官們輕鬆不少,有幾個膽大的甚至已經在考慮立皇儲的事。

誰都沒想到,一戰之後,先前所向披靡的大順南路軍就此灰飛煙滅,十幾萬大軍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據說當日每個出征歸來的兵士腰間都是帶着好幾顆滴血的流賊首級。

如果非要說什麼不足,那唯一的不足之處便是賊首劉芳亮沒抓到。

不過話說回來,還是有些意外情況,唐通攻城的時候奮勇異常,主動請纓出城追擊本來是打着奪得首功的意思,沒想到卻意外遭遇了清軍。

對於辮子兵,參加過鬆錦之戰等不少遼東戰役的唐通心裡還是有些陰影,一時間改不過來。

由於過分懼怕清軍,其實也是爲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所以阿巴泰都撤了一段時間,這貨也是蹲在後面動都沒敢動,更別提派人去找劉芳亮了。

唐通真是個幸運兒,這次得到的東西不少,除了兩百顆韃子首級之外,還有幾千顆大順老營兵首級,其它的盔甲輜重更是無從算起。

崇禎皇帝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當中,除了對清軍忽然出現在京郊產生疑慮以外,對唐通提回來的首級還是沒生出什麼懷疑。

這次崇禎皇帝說是御駕親征,其實也根本不會上操刀子戰場,整場戰鬥都穿戴着明亮但防護力並不高的金色盔甲站在最後面督戰,又有一圈廠衛寸步不離的護衛在身邊。

僅僅是這樣,兵士們知道皇帝就在自己身後看着,衝殺起來也都是奮勇當先,尤其黃得功的部下,當真是一個頂倆,咬着刀就往上爬。

除此之外,甚至還有抱着流賊從城牆上摔下來同歸於盡的,看得崇禎皇帝咋舌不已。

這種場面崇禎皇帝從前只在電視裡看見過,這次身臨其境,聽見周圍喊着爲自己而戰的十幾萬大明兵士,那種感覺用心潮澎湃都不足以形容。

若不是顧及到自己有幾斤幾兩,崇禎皇帝還真就跟着衝出去大殺四方了。

不過很可惜,崇禎皇帝並沒有老楊操起電線杆子割草的本事,所以在心中猶豫了幾秒,覺得還是安安穩穩在後方待着當吉祥物穩妥些。

崇禎皇帝雖然怕死,但並不糊塗,當然不會虧待了爲自己和大明朝死戰的這些將士。

回到京城的第一時間,崇禎皇帝便是給王承恩、方正化和李若鏈三個人下了一道嚴旨,讓三廠一衛分工行動,用最快的速度查清到底陣亡了多少將士。

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完結感言
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完結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