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第92章 鄉黨親故,荊棘滿布

第92章 鄉黨親故,荊棘滿布

以楊博的見識,多少能看出來,皇帝對他們這些人畜無害的晉人意見極大。

上次他給兒子楊俊卿塞去修昭陵,混個資歷,皇帝還特意敲打他,讓楊俊卿注意點,要是連大雨都防不住,到時候臉上都不好看。

簡直豈有此理,還沒有開始伸手,就已經假定他要貪污了。

不止如此,此前高儀還一度囑咐他,入了閣就要不偏不倚,不要一味拔擢或是袒護山西人。

這話是誰讓高儀說的,他心裡可門清。

可見皇帝對他們的成見。

是故,皇帝讓王崇古入京之事,一再拖延,也是楊博的主張。

非要王崇古安排好了後手,才能入京。

楊博自認對皇帝瞭解極深,聽到王崇古給皇帝說好話,更是不由暗暗搖頭,心知這位同鄉,必然受了皇帝哄騙。

王崇古搖了搖頭:“倒是隻寒暄客套了一番,並未具體說及什麼事。”

他頓了頓,充滿風霜的幹練臉龐上,露出一絲古怪之色:“不過,似乎對我頗爲熱情。”

“對俺答封貢之事大加稱頌,屢屢肯定我的才幹,還說讓我入主兵部,乃是爲了借我俺答封貢的經驗,以期封貢土蠻汗。”

“期間……頻頻把臂而談,執手交心。”

話音剛落。

楊博撇了撇嘴。

張四維以手扶額,語氣無奈道:“舅父,皇帝單獨召見大臣對誰都這樣。”

王崇古一怔,狐疑道:“果真?”

虧他還以爲皇帝單純欣賞他。

張四維有氣無力點了點頭:“當真如此。”

“如今朝臣中,都說,這位陛下私下裡話本看多了,尤愛把臂言歡,執手相看。”

雖然知道很多朝臣吃這一套,但看到舅父也上鉤,多少有點好笑。

楊博倒是說了句中肯話:“不過,想借你的聲望,平息土蠻汗,倒可能是真的。”

“學甫獻策了嗎?”

以王崇古在蒙古人中的聲望,想要平息土蠻汗,還真缺不得他。

王崇古搖了搖頭:“只客套了一番,並未獻策。”

說到這裡,嘆了一口氣:“要獻策也不是現在。”

楊博露出探究的神色,看來這位後進,還真有獻策的意思。

張四維直接問道:“舅父怎麼不獻策?若是能得聖眷,豈不是再好不過?”

當初他做日講官的時候,對皇帝不屑一顧,認爲是一個掌不了權的兒皇帝。

但現在看來,還是多少有些武斷了。

縱使不喜歡如今這位皇帝,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位登基不過一年,就已經能左右朝局了。

只聽王崇古嘆了口氣:“你們久在中樞,竟是都以爲封貢這般簡單。”

他突然有些懷念高拱了。

王崇古就事論事,繼續說道:“早在庚戌之變後,世宗皇帝就有意互市。”

“此後卻仍是拉鋸了二十年,這自然並非無端由來。”

“彼時也嘗試過互市,但俺答汗一面答應,一面繼續放縱劫掠。”

“甚至前腳賣馬,後腳率人搶回來。”

“朝廷向俺答汗問罪,其人則是大言不慚說‘我能自不入犯,不能禁部下之不盜’。”

“在這二十年中,我朝逐漸在軍備上壓制了俺答汗,才能使其約束部族,安心互市。”

“若是要對土蠻汗如法炮製,至少也得將其打服了才行。”

說到這裡,他忍不住搖了搖頭。

這不僅僅是軍備上的需求,也是人心的必然準備。

佔據上風的互市,是眼光卓絕,處於下風的互市,則是卑躬屈膝。

世宗改制之前,朝中對於軍中主戰派,可是強勢壓制——“虜寇臨邊尚未入境,官軍不得出兵搗巢,以啓邊釁”。

而到了隆慶年間,朝中反倒全是鼓勵軍官主動出擊的聲音——“臣請亟施其禁,如虜賊臨邊住牧,聽將領提兵襲擊,有功如例升賞”。

這些都建立在軍備的優勢上。

只有對土蠻汗軍備上佔據優勢,纔有希望對土蠻汗封貢。

這,就不是獻策所能改變的了。

如今薊遼長城外的土蠻汗,屢屢侵邊,時常劫貨擄人,滿載而歸。

即便偶爾被邊軍攆跑,也不過吃些小虧。

完全沒有被打痛,哪裡會輕易俯首稱臣。

楊博面無表情,佯裝仔細聽着,不時點頭,實則是左耳進右耳出,他一個要致仕的人,根本懶得聽。

張四維反倒認真思忖起來。

想了想,突然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難怪無論是高拱張居正,還是皇帝,都想調舅父入京!”

宣大承平數年,究竟是有待鞏固成果,還是可以將重心放在土蠻汗身上,中樞恐怕心裡也沒數。

自家舅父在宣大,經營得鐵板一塊,便讓中樞起了心思。

想要將人調走之後,再換人慢慢查看。

若是局勢穩固,便逐漸減少發去宣大的錢糧、募兵、客兵,轉而放在別的緊要地方。

反之,則繼續固守。

張四維逐漸學着,站在中樞的立場上思考。

王崇古點了點頭:“所以我以爲,皇帝和內閣,應該只是想着眼於土蠻汗,並非像你們先前所說,想騙我入京,對我不利。”

楊博替王崇古憂心道:“這些話,學甫怎麼不跟皇帝說?”

“學甫沒有獻策,就怕被皇帝誤會啊。”

獻策好不好使且不說,但封疆大吏入京,不陳述一番地方情事,鍼砭時弊,很難不讓皇帝懷疑這是態度問題。

這是老前輩的經驗教訓。

王崇古失笑:“虞坡公多慮了,陛下讓我將宣大見聞,整理成奏疏呈上。”

楊博這才放心頷首。

正在這時,管家進來,走到楊博身邊,耳語了一番才退下。

楊博頷首,揮退管家,對王崇古笑道:“堯封跟君採也到了,咱們先去會館宴堂吧。”

堯封跟君採是霍冀和石茂華的字。

霍冀是根正苗紅的晉人,石茂華雖然是山東人,但祖籍山西,又久在楊博手下做事,與霍冀也有姻親關係,自然算是晉黨中人。

這就是晉黨宴會了。

大臣私下設宴相聚,多少不合制度。

但楊博口中的會館,乃是全晉會館,本身就是給山西的士子、官員寄宿飲食的地方。

如今一票山西人恰好去會館吃喝,順便給王崇古接風洗塵,還真算是合情合理。

楊博起身了,王崇古跟張四維也起身跟上。

會館就在楊博府邸旁邊,之間也就隔了一堵牆。

甚至於,楊博作爲黨魁,有一半時間都住在會館。

也是如今要致仕,這才把位置騰了出來。

三人剛走出來,霍冀跟石茂華便迎了上來。

“楊閣老、王尚書、張尚書。”石茂華位份最低,禮數也最周全。

霍冀只是略微拱手,朝楊博行了一禮。

楊博坦然受下後,纔回禮道:“堯封、君採不必多禮。” 一旁的張四維跟王崇古也拱手:“霍都御史、石侍郎。”

五人一路寒暄,穿廳過巷子。

石茂華最是殷勤,一路上活躍氣氛。

楊博作爲魁首,自然明白其所求,不鹹不淡道:“此前兵部尚書缺位、侍郎肺疾,這些時日,倒是辛苦君採了。”

略微點了一句石茂華的功勞,後面的話就留給別人接了。

王崇古聞弦知意。

昨日廷議後,協理京營戎政的位置,已經成了衆皆矚目的焦點。

對於很多朝臣而言,京營最好是攥在兵部手中。

譬如當初的趙貞吉,霍冀,提議撤除京營總督,讓文臣總理京營戎政。

可惜穆宗皇帝不願意。

這個想法告吹之後,朝臣的期望,基本上都是,保持着京營現在半死不活的樣子,便是最好。

沒事給皇帝舉舉儀仗,修修陵墓,就夠了。

否則,中樞周邊養一支強軍,是要對付誰?

如今趙孔昭即將致仕,總要有個人選出面,壓制顧寰才行——顧寰在京營沉寂了半年,已然開始蠢蠢欲動了。

王崇古不動聲色道:“趙侍郎肺疾可有好些?”

石茂華扼腕:“夏日熱痰,難了。”

肺病一般冬日多發,熬過冬日就能再好轉一段時間,但現在是夏日,半點沒有好轉的跡象,那就基本沒得救了。

王崇古作爲兵部尚書,只能跟着嘆息一聲:“我前日才入京,對部中事務不甚清楚,如今京營大小戎政之事是誰在處置?”

石茂華輕飄飄接過話:“小事是兵部司務廳和幾位員外郎處置,處置不了,便是我出面。”

王崇古點了點頭:“若是趙侍郎不能好轉,咱們部裡恐怕得早做準備了,機務繁忙,缺位太久不是好事。”

幾人各有心思,一路說着便走進了會館。

這時候,右都御史霍冀冷不丁開口道:“不止兵部有人選,內閣也有人選,皇帝八成也有想法,人選太多了,此事多半是要廷推了。”

霍冀雖然也是協理戎政,但是都御史的協理,和兵部的協理卻不同。

能糾察、罷免、彈劾,但對於具體軍備上的事,卻不太插得上手。

楊博悶頭在前走着,見衆人突然沒了動靜。

擡頭一看,見衆人都盯着自己看。

楊博迎上衆人的目光,微微偏過頭,有些無奈道:“我明日第三次請致仕,陛下就不會再留我了。”

言外之意,反正就是要致仕了,什麼協理京營、什麼廷推,都跟他關係不大了。

不是不願意管事,實在是到點了,無能爲力了。

楊博說的也是實情,衆人自然都知道。

石茂華當即將目光轉向了張四維——接下來內閣的席位,就是這位上去了。

張四維倒是沒什麼避諱,只是有些擔憂道:“就怕虞坡公致仕後,陛下故意拖延時日,等到廷推後再讓我入閣。”

廷推向來是三品以上的九卿、侍郎、都御史等,再加上僉都御史、祭酒。

但人頭是一樣的,話語權卻不同。

張四維在不在內閣,反倒是極爲關鍵的影響因素。

霍冀按捺不住,冷哼一聲:“內閣的張居正、高儀之輩,盡是倖進之臣!”

“不思大局,整日諂媚獻上,必有果報!”

如今皇帝與文臣有了共治的趨勢,乃是不知道多少代治世能臣爭取而來的。

何其難得!?

難道還想回到太祖之時,如同宰殺雞鴨一般,凌辱朝臣嗎?

別看如今這位皇帝滿口仁德道義,可真要給他大權獨攬,什麼樣還是兩說。

英宗都被趕到瓦剌去了,一朝得勢,還不是清洗功臣,殺害賢良。

哪怕是旁支入繼的世宗皇帝,也繼承了這份薄涼,一掌握權勢,就杖殺朝臣,棄市首輔。

這要是手握一支京邊強軍,能獨夫到什麼地步,簡直不敢想。

朱家人的苛刻,難道還想用性命再驗證一遍?

楊博撇了一眼憤慨的霍冀,暗自搖頭。

他耐心解釋道:“今日陛下讓我推舉一人,代我簽署內閣事,我已然將子維薦上去了。”

總而言之,這就是無縫銜接,他要功成身退,都別想再讓他上去頂事。

張四維一喜:“虞坡公何不早說!?”

楊博懶得答話。

悶頭往前走,不時與來往的官吏、學子回禮。

人多了,衆人也收斂了談話,跟在楊博身後,不時勉勵學子,寬慰官吏。

會館今日宴請了一衆山西官吏、進京準備明年春闈的學子。

一樓二樓都坐滿了人。

樓裡戲曲歌舞、樓外可遠眺打鐵花,好不熱鬧。

楊博幾人卻是一路來到會館最高一層樓,僻靜安逸,風景獨好。

衆人紛紛落座。

“其實,倒也不必非要皇帝從了咱們的議。”石茂華理了理袖口,接上方纔的話,“只要能將那些媚上小人,擋在外面即可。”

石茂華對協理京營戎政,興趣倒不是很大。

就是怕又來個慄在庭這種人。

霍冀忍不住點了點頭:“若是知道皇帝想用誰,不妨先蒐集罪證,上彈章將人按住!”

當初顧寰就是這麼被彈劾回家的,可惜彼時的盟友趙貞吉已經不在中樞了。

張四維無奈道:“現在內廷被皇帝趕走了一半人,自己又躲在西苑,可不像以前了。”

以前內廷跟個馬蜂窩似的,別說皇帝見了誰說了什麼,就是拉了什麼形狀的屎,朝臣第二天都能知道。

如今可就沒這麼輕易了。

幾人正說着話,門突然被敲響。

紛紛疑惑回頭。

只見大理寺少卿羅鳳翔,着急忙慌跑進來。

湊到楊博耳邊說了幾句話。

楊博愕然擡頭,忍不住啊了一聲:“當真?”

羅鳳翔區區舉人,能做到四品官身,自然是因爲同爲山西蒲州人。

受了楊博的提拔,也知道該怎麼做人。

哪怕其餘四位大員都皺眉看着他,他也仍只是湊到楊博旁邊小聲耳語。

說完,才緩緩退了出去。

楊博聽罷便陷入沉思。

一直到張四維輕咳一聲,纔回過神來。

他環顧在場的幾位同僚,面色帶着古怪、幸災樂禍,最後才收斂神色,嚴肅道:“陛下去年讓刑科給事中張楚城,巡查湖廣礦稅案。”

“過程略過不表,總之,似乎查到了關鍵地方,關鍵人頭上……”

“剛纔收到消息。”

“刑科給事中張楚城,與湖廣佈政使司左布政使湯賓,一同遭逢大火,生死難料。”

“方纔,皇帝讓海瑞、溫純連夜入宮了。”

說罷,在場衆人紛紛一驚。

突兀地,石茂華突然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這樣,恐怕沒精力在京營攪風攪雨了吧?”

楊博最是敏感,二話不說,立刻讓下人準備起了筆墨。

就在宴會當場,準備起了第三份致仕的奏疏。

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225章 逡巡畏義,非常之謀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43章 抉奧闡幽,順水推舟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第210章 弱肉強食,優勝劣汰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6章 暗流涌動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180.第178章 足躡華峰,目觀滄海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247章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7章 孝事兩宮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81.第80章 及鋒而試,後人故智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民變故事其一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24章 鄉野遺賢,根株牽連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6章 暗流涌動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
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225章 逡巡畏義,非常之謀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43章 抉奧闡幽,順水推舟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第210章 弱肉強食,優勝劣汰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6章 暗流涌動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180.第178章 足躡華峰,目觀滄海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247章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7章 孝事兩宮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81.第80章 及鋒而試,後人故智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民變故事其一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24章 鄉野遺賢,根株牽連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6章 暗流涌動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