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

三月,聖人回長安後下詔改元光啓。從本月開始,爲光啓元年。

定難軍已經做好了出兵的準備。

三月二十一日,王妃折芳靄爲邵樹德誕下了一個男孩。這是靈武郡王第三個子嗣,一女二子,藩鎮事業後繼有人,讓不少人鬆了一口氣。他們早與靈武郡王綁在一起,若這份基業被外人繼承了,他們的富貴便要橫生波折,甚至徹底失去。

三月二十四,匆匆告別妻兒後,邵樹德帶着鐵林軍步騎8500人離開夏州,向鹽州挺進。義從軍也已經募集完畢,八千人左右,比他們提前一天出發,押運着糧草前往鹽州。經略軍七千步卒三月底、四月初纔會走,押運最後一批生產的軍械,外加大量草料前往鹽州。

折嗣裕率領的鐵騎軍已經進駐鹽州理所五原縣(今鹽池縣花馬池附近)。刺史蕭勉本來打算讓他們在城外紮營的,結果鐵騎軍已控制了白池縣(今鄂托克前旗南北大池附近),鹽州城外四座鹽池(烏池、白池,細項池、瓦窯池已停止開採)亦被他們控制,再加上橫山党項數千人下山,在糾結了整整一天後,蕭勉終於還是下令開門,將鐵騎軍放了進來。

折嗣裕也不客氣,直接接管了鹽州千餘州兵的指揮權,同時給宥州那邊傳消息,令其徵發党項丁壯,將囤積在那裡的糧草、器械往五原縣轉運。

鹽州兩縣的迅速平定,對邵樹德來說並不意外,州刺史蕭勉的反應,其實也在意料之中。亂世軍頭,雖然明知機會很渺茫,但總還會想着掙扎一下,求那萬中無一的所謂良機。

鹽州兩縣,漢民人口不足一萬,可以說凋敝到極致了。日後若正式領有此處,還需大力移民。鹽州,不僅僅有鹽池之力,也有適宜耕作的良田,比如那鐵柱泉附近。當然考慮到當地的整體環境,邵樹德並不會往這邊安置太多的人口,東邊銀州、夏州的耕地資源還遠遠沒有開發完畢呢。

鹽州二縣,最多三萬漢民,剩下的,就安置党項蕃民放牧吧——又是一個二元制統治模式的州。

三月二十八日,邵樹德在宥州城住了一晚。

房間仍然是那個房間,但沒藏妙娥不在身邊,只能自己一個人睡了。至於問左右城中是否有妓女之事,邵樹德還沒興趣,他還是喜歡良家。

平定宥州五個月,這裡幾乎沒什麼變化。城外水草最豐美的牧場空蕩蕩的,沒有人過來放牧,牧草返青之後也不會有人過來。這些地已經被丈量完畢,大概千餘頃的樣子,東邊蘆河一帶還在大修水庫,以後長澤、寧朔二縣都會遷移部分漢民過來,額外多出數千頃的土地不成問題。主要的麻煩在於,自己是否能弄到足夠的人口?

土地,自己真不缺,人口,是真的缺。

二十九、三十兩日,邵樹德在宥州城召見了附近的幾個部落頭領,一人賜了一件錦袍,數條鍛帶。他喜歡找一切機會與平夏党項各部頭人會面,刷一刷存在感,增強影響力,免得這些草原人忘了誰纔是這裡真正的統治者。

四月初一,大軍繼續啓程。宥州方面提供了萬餘牛羊作爲補給,當地還徵發了兩千多黨項部落牧民幫着轉運物資。運輸工具則是駱駝,夏、宥二州去年繳獲了不少,如今算是派上用場了。

宥州西距鹽州一百八十里,地勢平坦,沿途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本來是吳移四部的草場,被經略軍騎兵突襲擊敗後,牛羊、人口被擄掠,剩下的人四散逃走,被其他小部落吸收。曾經煊赫一時的鹽州党項吳移四部,至此煙消雲散。

四月初六夜,邵樹德進入了鹽州城。

該州內有党項,外接吐蕃,控扼靈、夏,兼有鹽池之利,翼蔽內郡,經濟、軍事方面都十分重要,故歷史上屢興兵戈。今握在手中,邵某人終於放心了。現在橫山党項沒藏部與自己關係親密,宥州以南的連綿大山已是內地,今後可以將宥州的兵甲、糧草和軍士往鹽州那邊遷移,並以此地爲防禦重心,護衛北邊草原腹地。

而也是在這一天晚上,夏州那邊有信使過來,說朝廷有旨,加封邵樹德爲靈州東面行營招討使,討伐靈州叛將韓朗、康元誠,但並未就靈、鹽二州的歸屬給出任何說法——理論上來說,朔方節度使轄下還有會州兩縣。

“都什麼時候了,朝廷還在玩心眼!”邵樹德哼哼冷笑,道:“東面行營招討使,某率大軍討完了不走,誰敢來當節度使?”

“大帥,田令孜之輩貪得無厭。咱們前後送了兩千匹馬了,還有不少錢帛牛羊,何必再管朝廷詔令,徑直取了靈州便是。六縣膏腴之地,數萬百姓,豈不都是大帥囊中之物,誰敢聒噪?”鐵騎軍使折嗣裕剛順利收取鹽州,心氣大漲,直接建言道。

“大帥,朝廷若將朔方之地盡入定難軍,這名義有了,招降起來倒也方便。靈州衙軍本就苦無錢糧才造反,聽聞定難軍士糧餉充足,再有大義名分,定紛紛來降。而今只有一個招討使名義,卻有些不美了。”陳誠說道:“不如先收取周邊諸縣、各軍城,再兵圍靈州,先漲一漲我軍士氣,再圖其他。”

“陳判官此乃老成持重之言。”邵樹德讚道:“封隱!”

封隱很快就一副手繪地圖掛了起來。

邵樹德指着上面沿黃河依次設立的諸城,道:“回樂、靈武、保靜、懷遠、鳴沙、溫池、定遠軍城、豐安軍城、千金堡(新堡)等,如何取之,諸位可以議一議。”

盧懷忠、折嗣裕、王遇、關開閏、李唐賓等將都在這邊,衆人互相看了看,最後還是關開閏上前,道:“大帥,今宜分兵。一路偏師,折將軍領之,隱匿行蹤,取烏池、黑浮圖小路,繞道叛軍側後;大帥則親領主力,以堂堂之師,破溫池縣,趨靈州城。一正一輔,賊軍若出城而戰,則後有我軍三千鐵騎,形勢不利;若堅守不出,折將軍可從容收取北邊諸城、縣,大帥收取南邊諸縣,叛軍外圍盡失,只剩孤城一座,而今正是青黃不接之時,城中存糧有限,定守不長久。”

“大帥,此計可行。”陳誠看了一眼關開閏,然後道:“巢衆入長安之前,朔方軍亦不過兩萬人。後來,唐弘夫帶了萬人至關中勤王,龍尾坡之戰折損了些,入長安之役大損精兵五千餘,餘衆潰散了一些,剩下的跑回靈州。前陣子叛亂,自相攻殺,李元禮敗亡,鹽州又降了大帥,今靈州兵已不滿萬,即便算上州兵,亦不過萬餘,定無力分守各縣。大帥將兵三萬有餘,皆百戰雄師,分一軍而出,收取外圍諸縣,定令叛軍膽寒。”

分兵幾路,對後世看慣了小說、電影的人來說非常忌諱,認爲是昏招,典型就是明末的薩爾滸之戰。但爲什麼總有那麼多將帥喜歡分兵呢?一是現實情況逼得你不得不分兵,二確實也有大利。

邵樹德說是統兵三萬有餘,但此時跟着他在鹽州城裡的兵還不滿萬。折嗣裕在鹽州開會,但鐵騎軍駐紮在州城以北九十里外的白池縣。武威軍在鹽州東南三十里,經略軍此時剛剛抵達宥州,義從軍在鹽州西南。

“分兵之策可行。”邵樹德說道:“鐵騎軍可先匿藏行蹤,不急着收取各縣。靈州堅城,某還是想着將賊軍誘出來,一戰定之。如今,就怕他們不出來啊!”

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六章 監軍使第二十二章 備戰(爲盟主範河兄加更)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1178章 外來戶第五章 鄉村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六十章 落幕第964章 廢物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三十三章 平亂?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十三章 心事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十三章 消息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1264章 酬功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1325章 誘惑喀喇汗王朝來歷第一章 遭遇戰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四十三章 以後的事情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1226章 榮譽第972章 深入第三十六章 這……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1341章 死穴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十五章 第一擊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十七章 道路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944章 負擔第960章 火熱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985章 桑乾鎮第九章 局勢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三十七章 裹挾第959章 班底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968章 虞鄉第1243章 北口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245章 長夏第四章 團伙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1308章 文明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十章 少年第1299章 萬勝黃頭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章 狼第1114章 屠夫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六十章 史館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十九章 邀請第1341章 死穴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
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六章 監軍使第二十二章 備戰(爲盟主範河兄加更)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1178章 外來戶第五章 鄉村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六十章 落幕第964章 廢物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三十三章 平亂?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十三章 心事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十三章 消息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1264章 酬功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1325章 誘惑喀喇汗王朝來歷第一章 遭遇戰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四十三章 以後的事情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1226章 榮譽第972章 深入第三十六章 這……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1341章 死穴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十五章 第一擊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十七章 道路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944章 負擔第960章 火熱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985章 桑乾鎮第九章 局勢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三十七章 裹挾第959章 班底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968章 虞鄉第1243章 北口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245章 長夏第四章 團伙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1308章 文明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十章 少年第1299章 萬勝黃頭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章 狼第1114章 屠夫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六十章 史館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十九章 邀請第1341章 死穴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