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

臘月中,聖駕經萊蕪穀道抵達兗州,隨後一路南下,於新年前後抵達徐州。

他本來是打算直接回京的,但不知道觸動了哪根心緒,直接下令南行,他要到淮南看看,徐州只是第一站。

不出意外的話,大半個正月都要在徐州度過了。

同光八年(923),是新朝雅政重要一環稅制改革實行的第一年。

作爲運河樞紐、商貿重鎮,徐州自然是重中之重了。

邵樹德登上了城外的石佛山寨,俯瞰徐州全景。

徐州城門大開,出城過節遊玩的人羣摩肩接踵。

城牆根下,舞臺已經搭了起來,百姓們聚集在附近,觀賞着百戲表演。

運河碼頭附近,一年之中難得空空蕩蕩。僅有數艘船隻被拖上了岸進行維修,但此時也停工了。

集市也關門了。離得最近的一處,木柵欄之內,煤炭堆得到處都是,頂上還落了一層薄雪。

路上偶爾見到一輛四輪馬車,風馳電掣般駛過,載着歡聲笑語奔向遠方。

徐州活了。

時溥、朱全忠時代被徹底打殘廢的徐州,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後,人口漸復。

新生代沒有完全繼承銀刀都“遺志”,都挺“正常”的,或許是因爲他們在連番戰亂中被殺得比較狠吧。

這個與魏博一樣的晚唐爛瘡,就這樣漸漸癒合了。

作爲運河樞紐節點之一,徐州有規模龐大的漕船修理、建造工坊。

海船航行一段時間需要維護保養,漕船當然也需要。一般而言,處理的主要是船底,另外還有更換破損、腐爛船板,重新刷漆等工作。

邵樹德最近幾個月異常關心海事,對運河不怎麼上心。但新成立的稅務監對運河、漕運十分關注,他們在徐州設了分院,專門派了一個從五品上的官員在此坐鎮,總督漕運事務,與轉運使衙門的人對接。

地方官府也非常重視。

去年入冬後,就發役疏浚航道,一直持續到冬至才結束。

海運,惠及面沒有漕運廣,他們如此看重是正常的。

說句難聽的,若非邵樹德個人意志,海運根本不可能大發展。兩者並行不悖,共同發展纔是王道。

疏浚運河航道之外,徐州方面也在着手修建一等國道了。

大夏的一等國道之中,兩京大驛道、雲襄道早就派上用場多年,後者已經到達極限,最遠甚至通道了柔州,前者還在向西延伸,已近會州,差不多也到尾聲了。

第三條一等國道就是位於北平府的那條了。

從昌平縣出發,通到臨渝關,此段已全線通車。出臨渝關後,又往營州柳城縣方向修。這一段成本比較大,但也修得七七八八了,下面會不會往瀋州方向修,還得看情況,暫時似乎沒這個必要。

朝廷如今真正重視的,還是縱貫河北、河南的大驛道。即從北平府出發,一路向南,經河北、河南,抵達淮南揚州。

這條一等國道的經濟價值相當之高,如果全線通車,走四輪大馬車的話,又可給全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水運雖好,但很多地方缺乏有通航價值的河流,一等國道還是十分必要的。

徐州如今就在整修這條路,主要是向北往兗州方向修,目前已經建了幾十裡的樣子,極大方便了沿途的貨物運輸——現階段最大宗的運輸物資是糧食、煤炭和鐵料。

“徐州通往海州港的一等國道,當優先修建。”下了石佛山寨後,邵樹德回頭看了一下。

當年攻徐州,夏、吳兩軍在此交鋒過,雙方傷亡都不輕。

後來,他靠着出神入化的騎兵戰術,連戰連勝,打得楊行密失去信心,徹底斷了在中原獲得一個立足點的念頭,灰溜溜帶着水師從徐州撤退。

那一戰,奠定了大夏開國的根基。因其意味着南方最強大的一個政權也無力北上干涉了,邵樹德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以夏代唐已經是順理成章之事。

秘書郎趙瑩默默記下了邵樹德的吩咐,並不多問。

路線如何勘探,是工部、將作監的事情,他只需要將德音傳至政事堂即可。

政事堂當不至於在此事上提出反對意見。

前唐有徐州通往海州的舊驛道,雖然經常修繕,但隨着海貿的日益興盛,重載馬車碾壓之下,已經不堪重負,確實需要一條新路來分擔壓力了。

海州是北地第一大港,配得上一等國道。

邵樹德一直在徐州逗留到了正月二十五日,隨後才沿着並未結冰的泗水航道,一路南下,前往揚州。

******

俗話說“北人騎馬,南人乘舟”,淮南作爲一個不南不北的交界地,文化上整體呈現出南北交融的狀態。

反應到交通設施上,那就是水陸並行,無分軒輊。

不過,終究是水運更便捷些,無論是成本還是效率。

邵樹德離開徐州後,便乘上了一艘臨時調撥而來的漕船,經下邳、宿預、淮陰,然後抵達楚州理所山陽縣。

進入楚州後,便是淮南地界了。

邵樹德站在淮水大堤上,憑河懷古。

歷史上的時空,楊行密成功地打了一次縮小版的“淝水之戰”。朱瑾帶着李克用“贊助”的五千騎兵,陣斬龐師古,挫敗了朱全忠南侵的念頭。

坐鎮宿州的全忠聞前線失敗,直接撤兵,北上邢州打李克用去了。

再往前,淮南爆發的大戰更是不知凡幾。

守江必守淮,沒了淮河防線,定都金陵的南朝容錯空間太小了,一不留神就要被滅。

“陛下,其實淮南自唐以來,就心向朝廷。”中書侍郎蕭蘧跟在他後面,說道:“安史之亂時,淮南便沒讓叛賊得手。藩鎮割據時代,河東、劍南、淮南作爲三大名鎮,皆爲朝廷所有。也就唐末以來,中樞權威喪失,方令楊行密得手。”

“唔……”邵樹德看向遠處的農田。

已經過了春社節了,田野中有不少百姓在進行春耕,看到黃傘蓋後,紛紛拜倒在地。

邵樹德明白,淮南的態度是“堅決支持中央”、“誰在中央支持誰”。

其實這已經夠了。

作爲南方開發最成熟的區域,淮南心向中央,那麼海量的茶葉、絲綢、糧食便爲朝廷所有,同時也對江南產生着極強的壓迫力。

一等國道修到揚州,也是爲了將淮南更好地融入整個北方經濟圈。這裡有着媲美江南的水運條件,有肥沃的土地和溫暖的氣候,還比江南平坦、田地更多,就農業時代來說,絕對不輸江南。

只要你別把它玩壞,來個黃河奪淮入海之類的把戲。

邵樹德信步走下大堤,踩在鬆軟的田埂上。

農田之中,碧綠的麥苗長勢良好。

河溝之內,猶能見到灰黑脊背的魚兒。

蘆葦正中,野鴨撲飛而起,落下幾片羽毛。

稍遠之處,桑林密密麻麻,延伸到遠處的天邊。

漁人駕着小棹,在河面上劃來劃去。待在夏日,這些河湖之上,便會滿布菱角、荷花,河湖之內,螃蟹、游魚密密麻麻,肥美無比。

一年兩熟,又有絲茶漁鹽之利,還有發達的航運及海貿,淮南確實是好地方。

隨着暖期的逐漸結束,經濟重心的南移,確實不可避免,地理優勢太大了。

“該去揚州看看了。”邵樹德回到了驛道上,看着晴朗的南方,說道。

此世的他祖籍淮南,後世的他還是淮南人,兩世爲人,都與此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時看到淮南的一草一木,就很容易陷入回憶。前世那些早就泛黃甚至快要遺忘的記憶,一股腦兒涌了出來。

回憶啊回憶,讓人着惱,又讓人沉醉。

午夜夢迴之時,他都有衝動,想要回到三十年前,哪怕皇圖霸業毀於一旦。

清醒之後,他啞然失笑。他不是想回到三十年前,而是想回到那個精力充沛的壯年之時,回到有老兄弟陪伴的崢嶸歲月。

時光最是無情,消磨了多少豪情壯志。

蕭蘧也看向南方。

揚州是陛下祖籍所在地,但自武周以來,已經過去二百餘年了,與家鄉的聯繫早就斷了。

聽聞太子領兵攻淮南時,就有人前來攀親戚,結果是亂鞭打出。

陛下對揚州,應該只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心情。

他真正想去的,可能還是南京。

西京三大內(太極、興慶、大明三宮)、東京兩大內(紫薇、上陽二宮)、北京臨朔宮,聖人都住過幾年。南京揚子宮已經完工大半,收尾工作一兩年內即可完成,現在其實已經可以住人了,聖人或許想去看看?

他也對南方非常好奇。

聖人總說天氣變冷,南方將來會變得更加宜居,會成爲財賦重地。說得多了,蕭蘧就愈發好奇,想領略一下江南盛景。

其實他現在已經有些感受到了。

北方很多地方,漸漸已經無法兩年三熟了,開始向一年一熟的方向滑落。而南方卻可一年兩熟,長此以往,財富分佈將徹底逆轉——從徐州一路南下,他看到了很多徵兆。

大勢如此,浩浩湯湯,無人能夠改變。或許,該多派一些家族晚輩到南方去了,投入更多的資源,以佔得先機。

離開楚州山陽後,聖駕沿着漕渠南下,過安宜、高郵,抵達揚州。

這個時候,煙花三月已近在咫尺。

第七十九章 梅錄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1172章 商行第十九章 邀請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1241章 處置手段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五章 定策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943章 不死心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1187章 排陣使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五十二章 撤!第1123章 謀算第十四章 心急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十一章 移民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八章 聚散第九章 君臣談談兵法第109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五十二章 春種秋收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1128章 匯聚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十五章 議論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十七章 道路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1153章 領教第1166章 落幕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五章 奴僕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十章 考功第991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三章 西受降城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1066章 前程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1097章 求封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1059章 轉變第1247章 陰鬱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五十一章 準備開幹第七十四章 元旦賜宴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1045章 知己知彼讀者的胃口也太大了……第1011章 上洛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1105章 定計第1273章 向前看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十一章 震動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十一章 處理第七十章 加班!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
第七十九章 梅錄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1172章 商行第十九章 邀請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1241章 處置手段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五章 定策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943章 不死心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1187章 排陣使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五十二章 撤!第1123章 謀算第十四章 心急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十一章 移民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八章 聚散第九章 君臣談談兵法第109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五十二章 春種秋收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1128章 匯聚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十五章 議論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十七章 道路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1153章 領教第1166章 落幕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五章 奴僕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十章 考功第991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三章 西受降城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1066章 前程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1097章 求封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1059章 轉變第1247章 陰鬱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五十一章 準備開幹第七十四章 元旦賜宴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1045章 知己知彼讀者的胃口也太大了……第1011章 上洛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1105章 定計第1273章 向前看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十一章 震動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十一章 處理第七十章 加班!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