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

我這一生這麼努力,不是爲了證明我有多了不起,只是爲了告訴所有人,我纔是我爹最合適的繼承人……

這個念頭,自從靖難成功,坐上龍椅的那一刻,就已經深深紮在了朱棣的心頭,揮之不去。這是他需要用後半生完成的大業,不敢有片刻懈怠,不能有半點馬虎。

父皇創造了大明朝,他就要讓大明朝變得更大,更強盛。

父皇沒有懾服的藩國,他要征服,父皇沒有達到的地方,他要拿到手裡,父皇沒完成的壯舉,他要替父皇完成……總而言之,洪武皇帝做到的事情,我要做得更好。洪武皇帝沒有實現的目標,我要彌補遺憾。

我就是父皇最優秀,最孝順的兒子!

“解學士,你坐下。”

朱棣給解縉賜座,然後面帶笑容,仔細問道:“你說這一本小冊子,真的有用嗎?老百姓會不會像對待大誥那樣,對待此書?”

經過徐景昌的提點,解縉已經很能把握住朱棣的心態了。

“陛下,御製大誥是太祖皇帝集結的判例,前後四部,民間凡是藏有大誥的,犯罪之後,罪減一等,反過來,要罪加一等。家家戶戶,都要背誦大誥,科舉考試也要考察大誥……太祖皇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讓百姓知道律法,瞭解大明國策,不會被官吏欺凌。”

提到了朱元璋的舉動,解縉也很感慨,平心而論,老朱不光是古代帝王中,最愛護百姓的那個,而且老朱還不搞愚民。

光是從大誥這一項就看得出來,朱元璋是兢兢業業,努力讓老百姓知道的更多,避免被貪官污吏盤剝。

作爲一個古代帝王,他真的盡力了。

只不過四部御製大誥,內容還是相當複雜,哪怕朱元璋竭盡全力,在他死後,這些判例也迅速作廢,甚至大誥這部書,也無人提起,幾乎消失了。

“陛下,臣以爲太祖皇帝固然深謀遠慮,但是普通百姓很難領會,大部分人連字都不認識,更遑論其他……所以臣編寫此書的時候,務求簡單。比如關於稅收部分,只有田賦三十稅一,不販運不交稅,火耗至多有三成,重斂盤剝要治罪等寥寥數語。臣還想着,如果能編成順口溜,去鄉下宣揚,讓百姓知道朝廷的意思,以後遇到了事情,有膽氣站出來,這便是功德無量了。”

朱棣欣然點頭,

眼神裡面都是笑容。

“很好,解學士用心了。朕過去總想着要修大書,要不惜血本,現在看來,越是大書,越是複雜,就越是難以傳到民間,百姓就越是不明白。和朕的本意南轅北轍。”

解縉只想說一句,徐通政萬歲!

陛下哪裡懂得修書,他不過是想證明自己罷了。

“陛下愛民之心,堪比太祖皇帝,只是教化百姓,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陛下還應有耐心纔是。”

朱棣含笑點頭,“說得好啊,解學士,幾個月的時間,你屬實比以前厲害了許多……這樣吧,朕給伱加禮部侍郎銜,依舊在內閣,處理公文。”

解縉聽到這話,雙手都在微微顫抖。

翰林學士也不過正五品而已。

可是禮部侍郎卻是正三品的高官,屬於邁入了朝堂重臣行列。

徐景昌的通政使,也不過是三品而已。

難道說我一下子和徐通政平起平坐了?

解縉連忙搖頭,沒事別亂做夢。

徐景昌正三品,是那個職位只有正三品。

自己成爲正三品,那是自己只有這麼大的本事。

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但不管怎麼說,能連升四級還是非常值得欣慰的,畢竟步入高級官員的行列之後,能拿到的津貼可是原來的好幾倍……

解縉又和朱棣聊了一陣,這才從宮裡出來。

他沒有立刻回家,把升官的喜訊和夫人分享,也沒有去找那些親朋好友。而是來到了通政司,來拜見徐景昌。

“這本是通政的提點之功,卻讓我高升禮部侍郎,我實在是受之有愧。”

徐景昌淡淡一笑,“解學士,不說這些……你現在知道內閣的厲害了吧?”

解縉微微一怔,立刻道:“下官懂了,內閣雖然品級不高,但身在陛下眼前,只要時機恰當,就能加官進爵,超出原本的品級限制,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徐景昌點頭,“沒錯,解學士,你想過沒有,如果給你加官到禮部尚書,你有本事和宋禮分庭抗禮嗎?”

解縉深吸口氣,還沒來得及回答,徐景昌又補充一句,“如果讓你兼任禮部尚書,又該怎麼樣?”

這一下子解縉徹底凌亂了。

“要是這樣的話,內閣豈不是凌駕六部,成了大明的宰相嗎?”

徐景昌淡淡笑道:“光是凌駕六部?就沒想過,把通政司也踩在腳下?”

解縉聽到這話,臉色驟變,慌忙起身,深深一躬。

“徐通政,下官萬萬不敢有這種念頭。您手握大權,遠非一般臣子可比。下官只有唯命是從,馬首是瞻,斷然不敢癡心妄想。”

徐景昌一笑,“坐下,坐下!解學士,你多慮了,其實我想告訴你的是很多東西都是虛的。在這個朝堂,一個是聖眷,只要在陛下身邊,時刻討得陛下歡心,哪怕品級不高,一樣可以翻手爲雲覆手爲雨。至於第二個,就是你手裡真正掌握的權力。我沒有讓你去蘇州,你明白了嗎?”

解縉稍微遲疑,立刻道:“下官明白了,他們四個走了,我留在京城,就能順勢高升。即便他們立下大功回來,也要先在翰林學士一類的位置上停留些時日,而我卻有機會躋身尚書之列。”

徐景昌笑容更盛,跟大才子說話,就是省心,不像那些臥龍鳳雛,怎麼點撥都不明白。

“解學士,你能想明白這些就很好。等你總領內閣事務的時候,該怎麼處理,我相信你一定心中有數。”

解縉慌忙點頭,“我明白,下官一定聽徐通政的。”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完美!

徐景昌心情大好,他主動邀請解縉吃午飯。

兩個人對坐,徐景昌也隨意聊了起來。

“解學士,我們之前說過一次,你覺得那是矇蔽聖聽……其實不是這麼簡單的,因爲陛下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讓他知道太多,弄得太清楚了,對我們,對大明朝,真的未必是好事情。就拿修書的事情來說,如果不能說服陛下,真的召集天下鴻儒,聚集京城,靡費鉅萬,修一套皇皇鉅著,只能放在宮中,或是國子監,沒有幾個人能讀到……這不是浪費國帑民財嗎?就像這種事情,我們有必要跟陛下講嗎?陛下問到了,我們是不是該想辦法打消陛下的念頭?”

解縉認真聽着,也不由得點頭,“徐通政,過去我總以爲天子是最聰明的那個,理當無所不知,明察秋毫。”

“錯!”徐景昌斷然道:“老百姓有句話,叫不癡不聾不當當家翁,要讓我說,陛下就應該是知道最少的那個。他最大的職責,就是敬天祭祖,當好天下之主、然後根據我們討論出來的方略,強力推行,保駕護航,這就夠了,如果天子事事都知道,什麼都親自作爲,那還要我們這些朝臣幹什麼?”

徐景昌的這番話,有太多大逆不道之處,能把矇蔽聖聽說得這麼冠冕堂皇,也是沒誰了。

奈何解縉卻聽進去了,不光聽進去,而且還深深烙印在心裡,生根發芽,從此之後,他看待朝政,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維度。

凡事不能光看事情如何,還要看這件事,對這個朝堂如何,尤其是對百官如何……

花花轎子衆人擡,只有維護大傢伙的利益,大傢伙纔會捧着你,屁股纔會坐得穩。

被徐景昌灌了一肚子新知識的解縉,返回了內閣,此時內閣只剩下黃淮和楊溥兩個人,而且這倆人的品級都沒有解縉高。

這要是放在日後,解縉高低也是個內閣首輔,需要被人尊稱一聲解閣老。

但眼下內閣草創,首輔這種生物,還沒有誕生。

而解縉也是老老實實,絲毫不敢張揚。

對待兩位同僚,更不敢擺出禮部侍郎的架子。

總之,內閣一片祥和。

只是很快從浙西傳來了急報,送到了御前。

解縉侍奉朱棣身邊,最先知道了情況。

“浙西水災屬實,十餘個州縣受災,百萬生靈無家可歸,急需朝廷賑濟。”朱棣說着,看了眼解縉,“朕已經安排了,要調撥二十萬石糧食,賑濟災民。你速速去安排一下。”

解縉點頭,匆匆離去,可是當他回到了值房,卻接到了通政司遞過來的一個消息。

“城東儲存糧食的倉庫,竟然是空的,數十萬石糧食,不翼而飛。”

看到這個消息,解縉腦袋嗡的一聲,“怎麼會這樣?這可是要撥給災民的。”

黃淮苦兮兮道:“沒錯,就是因爲要撥給災民,纔派人去核查,管庫官吏百般阻撓,還是御史堅持要看,才識破了他們的伎倆。”

楊溥咬牙切齒道:“幾十萬石糧食,當真是國之碩鼠……解學士,趕快上報陛下,嚴查下去纔是。”

解縉怔了片刻,竟然搖頭道:“趕快知會通政司,此事一定要壓下去。還有,我要去戶部。”

“去戶部幹什麼?”楊溥不解。

解縉匆匆擺手,“來不及了,回頭再說。”

交代之後,解縉急急忙忙,到了戶部,“夏尚書,當務之急,是要控制住京城糧價,還要儘快把糧食送去浙西賑災。下官以爲,應該從軍糧當中,調撥一批過去,先把窟窿填上,然後趕快從外面採購糧食,作爲儲備,應付可能的糧價波動……只有這兩件事做好了,才能輪到盜竊糧食的大案。”

夏原吉先是一愣,隨即面露驚喜,讚道:“解學士真是謀國之臣!”

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章 姑姑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三百一十三章 妖書案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六十八章 朕心大慰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三百四十章 抓捕官商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
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章 姑姑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三百一十三章 妖書案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六十八章 朕心大慰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三百四十章 抓捕官商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