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

李景隆被打得特別委屈,那麼粗的門栓,就往身上掄,換個脆的,都能打成牛丸子。

他到底是得罪誰了,根本沒有道理啊?

徐景昌笑容可掬,“殿下,此時你還害怕曹國公嗎?”

朱高熾愣了愣,忙搖頭道:“我本來就不怕曹國公,他有什麼好怕的,表弟,我可警告你啊,下次不許這樣了。傷了親戚和氣,不好,很不好。”

徐景昌哼道:“殿下不怕曹國公,那爲什麼還要拼命胡吃海塞?”

李景隆怔了半天,似乎明白了什麼?

嚇得撲通跪倒,連忙道:“殿下,我可無意冒犯,求殿下恕罪,恕罪啊!”

朱高熾深深吸口氣,靖難四年,尤其是李景隆兵圍北平,幾乎攻克城防,生死一線,給朱高熾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偏偏當下又沒有治療心理疾病的郎中,故此朱高熾就落下了暴飲暴食的病根兒。

就算他竭盡全力,想要控制體重,也變得很困難。

可是隨着痛打了李景隆十幾棍子,掀開麻袋的那一刻,朱高熾感到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爽快。

到底還是我們贏了!

不光是父皇,包括他自己,命運都徹底改變,他現在是大明的太子,未來的皇帝,那個讓自己惶惶不安的人,正跪在自己的腳下,祈求自己的赦免……往事如煙,或許可以就此掀過去了。

他先是深深吸口氣,又緩緩吐出,這才俯身,把李景隆拉起來。

“曹國公,過去的事情不要提了,咱們既是親戚,又同是父皇的臣子,往後需要相互照顧扶持,多親多近纔是。”

李景隆慌忙道謝,但他意識到自己把太子嚇壞了,心怦怦亂跳,差點從嗓子蹦出來。

他好容易才讓朱棣有所改觀,僥倖保住了性命。

如果在得罪了太子,那日後清算,不還是跑不了嗎!

一想到這裡,今天這頓打,算是太值了。

再重幾倍都無所謂。

徐通政真是個大好人啊!

捱了一頓胖揍,還能如此坦然,也是沒什麼好說了。

“既然你們兩位化解了心結,就在我這裡吃一頓,好好暢聊一番。”

朱高熾笑道:“我想吃賢弟的手藝。”

徐景昌點頭,“行,我又琢磨了幾道菜,咱們邊吃邊聊。”

坐在酒桌上,李景隆還連連道謝,說是回頭一定請徐景昌,感謝他的大缺……大恩大德……

除去了噩夢的朱高熾,比起昔日要自信乾脆了不少,他直接道:“賢弟,父皇這一次掀起大獄,殺戮過重,錦衣衛又四下出動,大肆抓捕,人心惶惶。我想向父皇諫言,伱看該怎麼辦纔好?”

徐景昌淡淡一笑,“殿下諫言什麼?難道要跟陛下說,你做的不對,國家不該這麼治理?莫非殿下要取而代之?”

朱高熾嚇得手一哆嗦,酒水都撒了出來。

“賢弟,你知道我沒有這個心思,你嚇唬我幹什麼?”

徐景昌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殿下縱然是儲君,也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要勸諫天子,有六科、有督察院,還有六部九卿,這些人誰都不願意觸黴頭,你偏偏衝在前面,承受陛下的雷霆之怒,你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那,那我這個太子,需要幹什麼?”

徐景昌道:“殿下可以提供除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朱高熾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片刻之後,忍不住哼道:“不管就說不管的,我聽得明白。”

“錯!”徐景昌道:“殿下不是不管,而是不能管,管不了。”

“有什麼差別嗎?”

“當然有了。”徐景昌笑道:“你總要表達一些善意,給予一些關懷。要讓那些臣子存一個念想,有個美好的憧憬。如果他們對殿下徹底絕望,沒準就會想別的辦法了。殿下務必要避免這種情況。”

朱高熾不由得打了個激靈,忙道:“表弟的意思?”

“很簡單啊,要求陛下增加幾個太子師傅,開一場經筵,聽聽講課。或者敬天修福,辦個祈福法會。”

朱高熾無奈苦笑,“怎麼都是務虛的?”

徐景昌笑道:“儲君想要務實,是打算積草屯糧,還是扯旗造反?”

朱高熾又無語了。

這麼說自己是沒法過問眼前的案子了。

“表弟,同樣的事情,我請教姚少師,爲什麼他只說順其自然……我思前想後,他這個順其自然,又順應朝局的意思,可也有順應品行的意思……我覺得他是希望我庇護幾個人的。”

朱高熾很好奇道:“你和姚少師經常下棋,你們兩個到底誰更厲害?”

徐景昌道:“論起謀略,自然是姚少師更勝一籌。只不過他心裡想着朝局,想要輔佐陛下,開永樂盛世……其實我清楚,在姚少師的心裡,不想被人當成鼓動靖難,協助藩王奪取江山的妖僧。他有個名臣之心,自然要致君堯舜了。”

朱高熾又點了點頭,可又好奇道:“賢弟,你難道就不想致君堯舜,名垂青史?”

“不想!”徐景昌回答無比干脆。

朱高熾很是驚訝,“賢弟淡泊名利至此?”

徐景昌笑道:“不是淡泊名利,只要是我覺得明君賢臣太難得,湊在一起,成就盛世,更是一件千難萬難的事情。我在通政司這些日子,就沒幹成什麼像樣的事情。”

一直沒說話的李景隆突然道:“可你攪得天下大亂,人人自危。試問整個官場,文武朝臣,誰敢不敬重徐通政三分?”

徐景昌翻了翻白眼,好吧,我勉強承認,有那麼一點點小成就。

而且我即將折騰出更多的動靜!

“殿下,地方豪族已經盯上了災區百姓,光靠着殺戮,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早晚有一天朝廷顧不過來,他們就會吞併百姓的田地。”

朱高熾愕然少許,其實這種情況他比徐景昌還熟悉……朱元璋那些年就是這麼過來的,太祖皇爺一遍一遍,懲辦貪官,收割豪族,從來不手軟,可這些地方豪強,總有辦法,一次次野蠻生長,而且一次比一次的勢力更大。

“賢弟有什麼妙策嗎?”

徐景昌笑道:“殿下還記得我和你說過改稻爲桑的事情嗎?與其留給士紳禍害,不如我們提前……”

“禍害?”朱高熾哼道:“賢弟,你要是心術不正,琢磨這些事情,我可是要跟母后講的,讓她打你的屁股。”

又拿姑姑嚇唬我?

我又不是三歲孩子。

“殿下,肆意盤剝百姓,敲骨吸髓,那是幹壞事。可如果讓百姓收入更高,賺到更多的錢,日子越來越好,那也是盤剝百姓們?”

朱高熾搖頭,“自然不算,但是你到底要怎麼辦,才能做到?”

徐景昌道:“殿下,你忘了我跟你講的,讓漢王衝在前面……咱們只要監督漢王,讓他和百姓籤一個有利於百姓的約書,也就是了。”

說來說去,最後的冤大頭還是落到了朱高煦身上。

所有受災百姓,每戶可以得到五百貫寶鈔貸款,用來渡過災年。

這筆貸款不需要利息,但是要將家中土地七成以上,改種桑樹,並且將所產生絲,如數上繳。

所有改種桑樹的百姓,三年之內,依舊按照稻田交稅,而且可以用寶鈔納稅……

漢王這邊,要提供百姓貸款,並且提供桑苗。協助百姓種桑,而且確保按照市價收購生絲,不許拒收,也不能壓低價格。

朝廷這邊,需要提供方便,保證糧食充足供應,提供足夠的織機,協助建立絲綢作坊。而且承諾,市舶司方面,會比市價高出兩成,收購絲綢,貨與西洋。

徐景昌認認真真,協調各方,反反覆覆,和所有人推心置腹……大傢伙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勤快的徐通政。

不下棋,不閒聊,一心撲在朝政上面,難道是我們的眼睛出了問題?

就在衆人百思不解的時候,徐景昌總算把這一套事情完成了。

“從今往後,我就可以過上秦淮聽曲,玄武湖釣魚的安閒日子了。”徐景昌發自內心大笑。

朱棣做了很多大事,其中最主要,也最讓人痛心疾首的就是下西洋……明明已經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結果卻戛然而止。

這種半途而廢,比起一開始就沒有,更讓人痛心疾首。

徐景昌思索過許多,他發現利用織造局生產絲綢,讓市舶司往外賣,賺了錢都送進宮裡……這一套下來,除了朱棣能拿到繼續做大事的錢財之外,別人都沒有多少利益可言。

當然了,這麼幹對大明朝很有好處,但是對不起,大明朝只是個虛幻的影子,百姓、士紳、商賈、文官……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

如果拿不到好處,是不可能支持下西洋的。

所以徐景昌要做的就是打通整條利益鏈……老百姓是根基,隨後是漢王代表的新貴,唯有他們,才能抗衡士紳集團。

然後是靠着寶鈔和放貸,籠絡住戶部……甚至前面發放津貼,也是個絕妙伏筆,因爲朝臣的津貼來自戶部的寶鈔。

大傢伙總不想自斷財路吧?

做到了這一步,下西洋就變得有利可圖,可長可久……

“解學士,我計劃辭去通政使一職。”徐景昌笑着跟解縉說道。

解縉目瞪口呆,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徐通政,你現在幹得好好的,爲什麼要辭官?”

徐景昌一笑,“從我入仕那天起,我就不奢望能幹的太久。事到如今,真正關鍵的是,由誰來接替我。”

解縉一愣,傻傻看着徐景昌。

徐景昌笑道:“我有必要向陛下推薦一個合格的通政使。”

他似笑非笑,看着解縉。

突然之間,解縉只覺得心口被戳中了。

遭了!

是心動的感覺。

“徐……通政,你的意思是?”

徐景昌一笑,“你知道的,陛下已經追贈家父定國公爵位,而我現在還只是武陽侯。”

解縉略遲疑就道:“徐通政有大功於朝廷,理當承襲定國公爵位。”

徐景昌故作遺憾道:“前些時候,我還被逼着辭去了太子太保銜。”

解縉連忙道:“以徐通政之功,至少可以加太子太師。”

“對了, 我還有個太子詹事的頭銜,你看?”

解縉立刻道:“通政學識淵博,太子正好請求陛下增加師傅數量,應該讓徐通政去教導太子。”

“陛下還讓我規劃過對外貿易……”

解縉已經熟悉了套路,連忙道:“此事徐通政最在行,依舊由您主持。”

徐景昌笑着點了點頭,十分滿意,主動拉着椅子,靠近解縉,憂心忡忡道:“我得罪了靖難新貴,又拖着所有文臣蹲了天牢,還把內閣四位學士趕去了地方,我在朝中,是人厭狗嫌啊!”

解縉打了個激靈,你還給我放過園藝假呢!

“徐通政,你的作爲都是爲國爲民,陛下初登大寶,徐通政有大功於社稷,誰敢對徐通政無禮,甚至想彈劾徐通政,那就是沒有良心。”

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五章 大九卿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一百五十三章 繼續搞事情的朱棣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六十八章 朕心大慰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八章 大寧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五章 大九卿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
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五章 大九卿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一百五十三章 繼續搞事情的朱棣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六十八章 朕心大慰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八章 大寧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五章 大九卿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