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

一個徐景昌已經夠可怕的,現在又冒出個徐欽,一唱一和,着實讓人頭疼……而且這個徐欽怎麼也腦回路清奇,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莫非徐家人都是這個德行?

羣臣困惑不已,徐景昌思路特殊自然不消說,他要是跟這幫人一個看法,那豈不是辜負了穿越者的身份。

徐欽倒是有點特殊,他一個紈絝子弟出身,並不怎麼喜歡讀書,但是又被徐輝祖逼着,不能不讀。

好在他不需要考科舉,因此就讀了一大堆雜書,他也不覺得自己有啥天賦才學,這就是初次提到參加科舉,把他嚇得夠嗆的原因。

但是呢,徐欽這小子還有點歪才,或者說有那麼點叛逆,甚至私下裡寫點話本,大概就是他爹不讓他幹什麼,他就非要幹什麼。

在歷史上,徐輝祖在永樂五年就死了,徐欽也迅速原形畢露,變成了個橫行應天的小霸王,幹了不少壞事。

而且連帶着還把徐景昌帶壞了。

不過這一次徐景昌拉着徐欽參加了恩科,又苦讀了一段時間,徐欽似乎是理解了老爹的教誨,不那麼彆扭了,想要乾點正事,光宗耀祖。

屬於一個陽光叛逆大男孩的悔悟。

可問題是他受的不是正統儒家教育,不論是幼年的雜書,還是徐景昌的輔導,又或者私下裡寫話本的經歷,都讓他離經叛道,格格不入。

事實上民間的話本雜書,諷刺讀書人,甚至辱罵孔夫子的都有不少……那些屢試不第的文人,感慨文章誤我我誤春光的更多。

邸報出現之後,他們也卯足了勁頭兒,找儒家的麻煩,寫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揶揄士大夫。

當然了,這隻能是私下裡傳播,甚至不敢署名,要到心學大興之後,纔會有許多狂人登堂入室。

只不過誰也沒有料到,因爲恩科的緣故,提前釋放出來。

徐欽殿試所寫的文章,還真不是徐景昌教的,而是從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來的。

總而言之吧,

擺在羣臣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承認儒家主張,作用有限,不能拿來治國。或者說有些地方是不行的。

要麼就承認歷代讀書人篡改了孔夫子的意思……能篡改一處,就能篡改兩處、三處,就像前面辯論祖制一樣。

朱元璋的話能改的,孔夫子的話怎麼就改不得。

徐家兄弟,一唱一和,徹底把朝臣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朱棣眉頭緊皺,“蹇尚書,你覺得他們說說如何?孔孟之道,是不是有不足之處?”

蹇義老臉鐵青,這是一道送命題,怎麼回答都是錯的。

但是相比於推翻孔孟之道的根基,還是退而求其次吧!

“陛下,臣以爲聖人微言大義,自然是晚生後輩,所學不精,未能體會其中深意。”

朱棣點頭,很好,總算承認了一樣。

這時候徐景昌突然道:“蹇天官,你說的這個晚生後輩,裡面包括朱子嗎?”

“你!”

蹇義驟然一驚,其餘羣臣一起看向徐景昌,伱小子打算推翻理學不成?

徐景昌喃喃道:“你們不能這麼看我啊!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夫子之前的人,都提着燈籠過日子?若是朱子說的纔是對的,漢唐的人,也都提着燈籠過日子?道理上完全說不過去的。”

徐景昌越說聲音越大,越來越底氣充足,我是佔着道理的,理直氣壯。

“諸位,歷代都有新的局面,要應付新的狀況,如果不能推陳出新,我們肯定要走回原來的老路的,趙宋殷鑑不遠啊!”

話說到了這裡,朱棣徹底動容了……從孔家的地位,到殿興有福,再到朝貢貿易。他明顯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強行把大明朝掰回儒家的老路上來。

朱元璋努力過,不過不算成功,而且毀於建文新政。

如果他朱棣也做不到,後面的人,就都不行了。

這是關乎朱家江山社稷的大事,不能馬虎了。

“解縉何在?”

解縉急忙躬身,“臣在。”

“朕前面讓你修書,重新討論正統大事,如今不光是大明正統,還有官學正統,你都要用心,要拿出讓人信服的東西……這樣吧,你一個人勢單力孤,這一些恩科館選,所有新進翰林官,悉數交給你。朕准許你選拔天下有識之士,一起共襄盛舉。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要拿出新東西,不得有誤!”

解縉渾身一震,毫無疑問,這是個巨大的權力,如果解釋清楚了,他就是當朝的泰斗宗師,不光是朝臣表率,還是士林領袖,完全可以取代朱熹的地位。

當然了,如果沒弄好,那也是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臣,謹遵聖旨!”

朱棣又道:“徐欽,你也跟着解學士一起修書吧!你們家有武將,也有文臣,文武齊備,也是千古佳話!”

徐欽忙躬身道:“陛下盛讚,不論文武,皆是爲大明效力,爲陛下盡忠。”

“哈哈哈哈!”朱棣開懷大笑,“說得好,你們要多用心。”

朱棣隨後又問了問新科進士的安排,責令吏部趕快安排妥當。

蹇義只能躬身答應,衆人從金殿出來,包括夏原吉等人在內,齊集吏部……這一次徐景昌開的條件再誘人,老夏也覺得應該站在文臣這邊了。

所謂的同志情義,也就持續了幾天而已。

畢竟不論是孔孟,還是朱子……完全是在刨祖墳。

他們也看透了,徐景昌和解縉等人,不斷拉攏盟友,擴充實力,他們最後的目的,必定是取代儒家治國之道,換成一種新的東西。

由他們鼓搗出來的東西。

是可忍,孰不可忍!

“郭資已經臥病不起,宋禮被逐出朝堂,呂震擔任大理寺卿,還有解縉的通政使變成了二品官……”刑部尚書鄭賜哀嘆道:“他們是步步緊逼,日拱一卒,真不到何時何地,朝堂之上,再也沒有理學之臣的容身之地啊!”

兵部尚書劉俊也在輕嘆,“關鍵是陛下願意相信他們的,我們縱然有理,也說不清啊!”

幾個人面面相覷,最後還是蹇義說話了。

“我盤算了一下子,當務之急,是找到一件事,證明儒家的東西是對的,讓陛下回心轉意。只是這事情不太好找。”

這時候夏原吉突然開口了,“你們知道安南的事情嗎?”

“安南!”

聽到這話,首先眼前一亮的就是劉俊……他當然知道了,安南在前幾年出現了變亂,權臣胡氏奪了王位。

由於前面安南是大明的屬國,因此就在永樂元年,遣使赴明,向朱棣聲稱陳氏:宗嗣繼絕,支庶淪滅,無可紹承。臣,陳氏之甥,爲衆所推,請求明朝冊封。

朱棣派楊渤到越南觀察後,當地陪臣耆老都奏稱:衆人誠心推臣權理國事。

大明一時再沒有懷疑的理由,便封胡漢蒼爲安南國王。

這事情本來到此爲止了,可接下來出了一件事……原來安南的陳朝並沒有死乾淨,有後裔逃到了寮國,並且向大明遣使,請求幫忙復國。

而且那位陳朝後裔,名叫陳天平,已經到了應天,正在懇求上國幫忙恢復江山。願意叩謝上國,感恩戴德,永世不忘。

夏原吉說出這事……在場幾個人都是鬼機靈,他們很快明白了他的用意。

徐景昌不是說朝貢貿易不好嗎?

不是覺得儒家厚往薄來不對嗎?

我們給藩國賞賜,那是有條件的,藩國的國主,必須大明冊封。如果發生這種篡位的事情,大明可是能夠干涉的。

鄭賜驚訝笑道:“此事大妙,陛下有心開疆拓土,宣威異域,此事正是最好的藉口。我們可以派兵南下,護送陳天平復國。”

夏原吉點頭,“沒錯,如果胡氏不願意答應,那就趁機出兵,討伐安南。”

蹇義想了想,似乎也是這個道理。

他沉吟道:“按你們的主意,又要出兵,又要靡費無算。更何況一直以來,儒臣是反對開疆拓土,不願意大修邊功,靡費無算……若是因此兵連禍結,弄得天怒人怨,又該怎麼辦?”

夏原吉一聽,頓時瞠目結舌……歷代儒臣都主張了什麼啊?怎麼總是自相矛盾啊?

劉俊沉吟道:“事已至此,兩害相權取其輕,咱們立刻上書,讓陛下見陳天平,同意出兵,爲陳氏復國!”

……

“好啊,真是好啊!”

徐景昌捏着一份密報,臉上忍不住發笑,“他們可真是漲本事了,竟然主張對安南動兵,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朝臣這麼好戰。”

徐景昌對面,有朱大和朱三,另外還有徐欽,他們湊在了一起,商議對策。

朱大壯立刻道:“我反對出兵安南,絕對不行!”

朱高燧道:“要不這樣,我發動邸報,把朝臣的心思揭露出去。”

“不行!”徐景昌斷然拒絕,“他們是看準了陛下要開疆拓土的心思,貿然發動邸報,只會引起陛下的反感,無論如何,也不能這麼幹。”

朱高燧傻眼了,“那要怎麼辦才行?”

徐景昌想了想,立刻道:“太子殿下,你這邊要想辦法拖住朝臣,不讓陛下見陳天平……然後我去見胡氏的使臣,他們想坐穩王座,必須孝敬好大明朝!”

朱高熾渾身一震,立刻點頭,可又疑惑道:“賢弟,你也知道父皇的脾氣,我怕擋不住啊!”

徐景昌深吸口氣,緩緩道:“那就遵循四階段戰術……”

(本章完)

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二章 姑姑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二章 姑姑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番外篇:敗家子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八十九章 無可辯駁的罪名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二百三十七章 朱瞻基當老師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
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二章 姑姑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二章 姑姑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番外篇:敗家子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八十九章 無可辯駁的罪名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二百三十七章 朱瞻基當老師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