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龐統來訪

如今江東明面上的四個郡,人口就高達六十萬戶,口三百萬。

可以荊州的潛規則來估算的話,龐山民覺得江東一旦度田成功,戶籍人口至少還能漲上兩三成。

這兩三成基本都是託庇於士族豪強門下,不被官府編戶齊民的流民,是這些士族豪強們的佃戶。

這已經是整個大漢的潛規則了,各州各郡無不如此,只是程度上的差異罷了。否則,以顧陸朱張四大家那點人口,哪裡能耕種數十萬畝田地,一聲令下,就能拉出數千人的部曲。

龐家也是如此,以己度人罷了。

因此,龐山民很清楚,如果度田成功,江東的賦稅、人力最少能增長三到四成,畢竟這些人力、物力都是額外增長出來的,幾乎不需要成本,或者說,最大的成本就是從士族豪強手裡把他們給挖出來。

以日後孫權主政前期,擁有江東四郡,加上江北的數個縣邑,總兵力就超過了六萬。

赤壁之戰中,孫權交給周瑜三萬戰於一線,自己親領兩萬,作爲後繼又或者是戰敗後的託底,最後一萬則分鎮江東各地要隘。

劉封一旦度田成功,此時揚州的稅賦、人力最少也能高出孫權時期的五成,孫權都能養兵六萬,他難道還養不起十萬兵馬?

豫州並非全部爲劉備所有,徐州則久經戰火,但這兩州畢竟也是中原大州,尤其是豫州,更是名列天下前三,養活個十萬兵馬並不困難。

皆時,劉備父子坐斷東南,擁兵二十萬,此兵鋒的確鋒銳無匹。

龐山民沉默片刻,開口道:“河北大司馬,聲勢尤在驃騎父子之上。”

龐統卻是露出了一絲嘲諷之色,瞬而消失:“兄長,莫非你不知道大司馬在河北也在度田嗎?”

正如龐統所言,袁紹在河北其實早就開始推進戶籍版牘的整理了,雖然不說是度田,可實際上乾的事情就是度田。

這也讓袁紹和河北士族之間的關係越發離心,不得不更加依靠河南士人來壓制河北士人。

這其實放到哪裡的軍閥,幾乎都是如此。

你要錢糧,就得在自己的地盤徵收,想要擴大稅基,那自然不可避免的就會得罪本地士族豪強。

想要壓服本地的士族豪強乖乖交稅納糧,出兵服役,那自然就要靠非本地士族豪強的力量,那麼外地來的士族豪強無疑就是最優的選擇了,尤其還是來自自己家鄉的鄉黨,更是優中之優。

“這……”

龐山民臉上的尷尬之色愈發明顯,此時他自然知道,袁紹畢竟是大司馬,又是當世第一豪雄,已經快要全據河北之地了,各地的士族豪強只要有能力,自然都不遺餘力的打探袁紹的消息。

而且劉表還是袁紹的盟友,雙方交往也算密切,一些袁紹的施政情況並非軍事機密,自然很好打聽。

龐統突然道:“我欲求見劉徵南,堂兄可要一併前往?”

龐山民愣了下,原本他們一路走來,本就是想要求見劉封的。

可現在看見劉封這一系列的舉動,龐山民有些遲疑了。

龐德公能夠輕輕鬆鬆的隱居在襄陽城外,動不動就回城和襄陽的名門大族們交往應酬,靠的可是龐家那數以萬計的田產,靠的是襄陽城裡的商鋪,靠的是襄陽城外的工坊。

沒有這些錢糧財帛,龐德公連給他兒子、侄子揚名都做不到,哪裡還能樂哉悠哉的“隱居”。

別說是像顧陸朱張以及會稽士族豪強那般“投獻”土地了,僅僅只是度田,最少也能讓龐家的收入銳減四成以上。

不僅僅是隱匿的土地要多交田稅,隱匿的人口更是要多交許多口賦、算賦,以及免役錢。

龐山民可以想象家族中會因此如何反對劉封。

董卓亂武之後,軍閥們按照從屬結盟可以分爲袁紹派和袁術派。但其實他們也可以根據對治下士族豪強的態度分爲合作派和打壓派。

袁紹、劉備、陶謙、孔融、劉焉這些統統都是打壓派,對本地的士族豪強是壓制爲先的。

別看劉備和陳登、糜竺的關係好的跟穿一條褲子一樣,其實劉備在徐州的時候,也是打壓本地士族豪強的,否則就士族豪強那脾氣尿性,僅僅只有下邳一郡,以及東海半郡的地盤,交上來的稅賦糧食如何能養活得了當時足有四五萬兵馬的徐州軍?

只是劉備在徐州的壓榨比較溫和,沒有到破家的地步。

另外一派,則以劉表、黃祖、孫權爲爲主,他們都是合作派的代表人物。

當然,合作並不是放縱,一樣有打壓,只是程度較輕。

曹操則是一個特例,他前期是打壓派的,經過了兗州之亂之後,轉變成了合作派。終曹操一生都沒真正下過度田的決心,曹魏士族豪強們甚至都敢把手伸進民屯、軍屯裡撈油水。

因此,在劉表手底下過慣了寬鬆生活的龐山民,着實是被劉封給嚇到了。

龐統看出龐山民糾結的神情,忍不住嘆息一聲:“兄長,正因如此,我等才更要求見徵南。如今驃騎父子已是龐然大物,且盡在肘腋之間,須知大司馬可遠在河北啊。”

龐統這話聽的龐山民一個激靈,他並非蠢人,立刻醒覺了過來。

“堂弟所言極是!”

龐山民當即從諫如流:“既如此,我與汝一併前往。”

龐統心中一鬆,此時的龐統不過是龐家核心子弟中的一個,遠沒有日後主導龐家那麼重要。

龐山民不論是地位還是名聲,可都在龐統之上。

龐統在原時空中的發跡,還要等到明年,才能在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全力吹捧之下,揚名立萬,被譽爲南州士之冠冕。

隨後,他叔叔龐德公也爲他大肆揚名,並且捆綁諸葛亮一起推銷。

所謂臥龍,鳳雛,其實最早是龐德公說出來的,而不是司馬徽。

實際上連司馬徽的水鏡二字,都是龐德公給的。

龐德公之所以如此推崇諸葛亮和龐統,一來是兩人的確才學驚人,有王佐之能,二來也是內舉不避親,一個是自家兒子的小舅子,一個是嫡親的大侄子,這不舉薦,天理難容啊。

因此,這會兒的龐統雖然能力要遠勝龐山民,也更得龐季看重,卻依然要以龐山民爲主。

若是龐山民堅決不去的話,龐統恐怕也不太適合單獨前往拜訪,否則如果龐山民回去之後說些什麼,龐統可就辯解不清了。

********

“荊州士子求見?”

劉封這一日,正在聽賈逵奏報上虞度田進度,突然聽說有荊州士子云遊至上虞,前來求見劉封。

荊州士人遊歷到江東並不算是一件稀奇的事情,畢竟荊、揚關係密切。只是敢主動求見自己的士子,倒的確不是一般人了。

“可有名刺上稟?”

“有!”

淩統應了一聲,然後將兩張名刺交到劉封手中。

一張上面寫着龐樺,一張寫着龐統。劉封對龐山民瞭解不多,只知道他小舅子是諸葛亮,卻不清楚龐山民叫龐樺(注一),只是龐統這張名刺就夠亮眼的了。

作爲季漢粉,屬於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的名人之一。

“可。”

劉封將名刺遞了回去,吩咐道:“請他們二人後堂相見。”

淩統應命,接過名刺,前去傳喚龐統二人。

劉封走到後堂的時候,龐統二人已經在堂上坐着了。

看見劉封出現,兩人立刻恭敬起身行禮,態度恭順崇敬之極。

事實上他們對於劉封立刻接見他們都有些震驚,畢竟雙方地位相差太過懸殊了,以至於他們以爲是劉備提起過他們的名字。

事實上劉備倒是提起過荊州來使的事情,只是龐統和龐山民實在算不上什麼人物,自然不可能被劉備提及。

劉封坐下之後,招手示意兩人入席。

僅僅只是一眼,劉封就認出了龐統。

這也不怪劉封以貌取人,實在是同龐山民比起來,龐統的相貌實在是平平無奇。龐山民身材高大,長相英俊,而與他相比,本就不出彩的龐統就顯得更加木訥遲鈍了。

龐統和龐山民隨後自我介紹起來,果然正如劉封所猜的那樣,木訥的青年正是龐統。

劉封坐下之後,侍女上堂奉上茶湯,然後退了下去。

隨後,劉封纔開口道:“二君出身荊州龐氏,必是高門俊才,不知此番求見,有何高見以教封?”

龐統突然生出一種感覺,那就是劉封似乎對龐氏頗爲熟悉。他轉首看了龐山民一眼,卻發現堂兄並未察覺。

猶豫了一下後,龐統試探道:“徵南對我龐氏似乎有所耳聞?”

劉封訝然道:“龐氏乃是荊州高門,名揚海內,封自然有所耳聞。”

龐統頓了一下,沒想到劉封居然如此讚譽龐氏,這倒是讓他有些懵逼了。

龐氏在荊州確實很有聲望,祖上也出了不少兩千石,可這些年官場卻是有些不順的,別說三公九卿了,就是兩千石也已許久不曾出任了。

其原因還是因爲龐德公,作爲龐氏最大的名士,他卻對官場毫無熱情可言,族弟龐季雖然出仕,卻又及不上龐德公的名望和才能,因此龐家雖然是四大家族之一,卻是名副其實的墊底。

上面蒯、蔡、黃三家蒸蒸日上,下面馬、習、馮三家緊追不捨。

龐家這些年的日子並不好過。

幸好龐家在荊州有着大量的田產,尤其是南郡,更是龐家的基本盤。

龐家靠着豐厚的收入接濟了許多來自中原避難的士族豪強,這些人在得到了龐家的恩惠後,也對龐家報以木桃。

另外,劉表其實也在暗中拉攏龐家。

在四大家族中,唯有龐家和劉表的衝突最小,因爲龐家在荊州朝堂上的勢力最小。

四大家族中,黃家乾脆就是小一號的軍閥,獨霸了整個江夏郡,可謂是國中之國,藩中之鎮,對於劉表來說也是聽調不聽宣的存在。

蒯家和蔡家則分掌荊州文武,州內北部三郡的兩千石太守輪流坐莊。

此時的荊州共有八郡,荊南四郡一直都是遙控,對於劉表的服從是基於劉表荊州牧的官位,劉表真正的影響力在荊州南部是很小的。

剩下的荊州北部四郡,江夏太守就是黃祖鐵打不動的頭銜,如此一來,南郡、南陽郡和章陵郡三郡。蒯越、蔡瑁的官職就一直在這三個郡太守中輪轉。

與此相比,龐家卻是一任兩千石都沒能撈到。

故此,劉表一直都在暗中拉攏龐家,想要將龐家徹底融入自己的班底之中。

歷史上,諸葛亮一個徐州二流士族出身,又年幼失怙的少年,能夠娶黃家嫡女爲妻子,又將兩個姐姐嫁給了蒯家和龐家的嫡系子弟,沒有一個強力人物居中調節做媒,是怎麼也不可能辦到的。

龐統的心有些熱乎了起來,劉封對龐家如此關注,莫非是有意荊州乎?

其實龐統猜測的一點都不錯。

劉封的確有意荊州,而且胃口大的嚇人。

他要鯨吞荊州!

劉封眼下正在製作一個大型計劃,其核心就是動員十到十二萬人,兵分三路,一舉鯨吞整個荊州。這個戰略計劃分爲三部分,以長江爲主攻路線,水陸並進,再輔以出豫州而入南陽,兩面夾擊襄陽。

不過劉封此時僅僅是在制定預案,要不要施行,什麼時候動手,這些還都需要綜合考量。

其實劉封會如此決策並不難猜。

如今揚州基本已經被劉封所得,劉備父子對外擴張的方向只剩下了三個,一個是交州,這是最下之策,劉封暫時不會考慮。

其次是豫、兗、青。

這三個方向,必然是要得罪曹操和袁紹的。

如今大局,勢在劉備父子,時間已經成了劉備一方的盟友。

時間過的越久,劉備一方的實力反而會越強,這都是劉封前兩年拼命打下來的底子。

因此,劉封暫時還是不想和袁紹、曹操徹底撕破臉。

那麼最後一個方向,自然也就是荊州了。

拿下荊州,不但能夠再奪取一個人口物資大州,更能擁有長江連通,直接對中原地區形成包圍之勢。

一旦荊州入手,劉備一方的實力將會再度飛昇,而且還有可能不戰而下交州。

若是進展順利,荊、交二州成功入手。

那劉備一方的紙面實力甚至足以以一敵二,同時對抗袁、曹聯手了。

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7章 各方反應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81章 徵辟劉曄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89章 立木懸金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627章 仲達毒計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359章 抵足而眠
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7章 各方反應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81章 徵辟劉曄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89章 立木懸金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627章 仲達毒計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359章 抵足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