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檢閱諸軍

簡雍的心情顯然很好,聽到劉封的問話後,當場笑着回答道:“蒙驃騎大將軍、左將軍關心,今年九江旱情已解,入秋以來,已經下了兩三場雨,雖然雨量不大,卻是可喜可賀之事。若是入冬之後,能有一場瑞雪,足以宣告大旱已過了。”

劉封滿意的點點頭,只要淮泗穩定,汝南就能穩定,汝南穩定,中原就有了戰略主動權。

也是多虧了袁術,他在江北這兩年可沒幹啥好事,跟當地的士族豪強爭奪土地,水源,動輒滅門傾家。

如此一來,九江、廬江有大量的土地被袁術吞併到肚裡,結果如今袁術倒了,吃下肚的土地、田產、水源、商鋪、工坊等等不動產,悉數便宜了劉封。

倒是有一些士族豪強跑來討要,想要劉封回還他們祖產。

劉封表現的看似十分大方,但凡能拿出田產證明文書的,只收取一定補償即可全額發還,若是沒有田產證明文書的,那對不起了,一律視爲無效。

不得不說,劉封這吃相併不算好看,要換了承平時節,估計立馬就風評被害,名聲受損了。

可換了眼下戰亂之世,這些士族豪強們再愚蠢,可在袁術的調教下,也看懂了刀把子的威力。於是,這些人也只能灰溜溜的離開,居然連控訴都不敢控訴一下,當真是無膽鼠類。

接下來,劉封花了五天的時間,視察了駐紮在壽春的幾個軍,包括陳登的兩萬部衆在內,再加上九江、廬江的地方部隊,一共有近十一萬人的規模。

因爲摧鋒、挽瀾以及新軍都需要整合磨鍊的關係,所以劉封並沒有興師動衆的舉行閱兵,而是輕車簡從的視察部隊。

視察的重點是士兵的伙食,穿衣、器械、住房、衛生、醫療、後勤等方面。

對於士兵的訓練和磨合,劉封是相當放心的,但伙食,醫療,衛生,後勤等方面,劉封還是擔心太史慈、趙雲等人會因爲慣性思維而忽視了這方面的建設。

好在這樣的情況並沒有發生,摧鋒軍和挽瀾軍以及新軍的建設都非常好,陳登的部曲則要差上了許多,至於九江、廬江的地方部隊,那就差的更大了,幾近於沒有。

劉封也沒有批評陳登和簡雍,畢竟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太麻煩了,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理,還需要海量的金錢和物資。

別的不說,就以伙食來說,每週都要有上百艘漁船爲部隊供應魚蝦。

這些魚蝦哪怕價格十分便宜,每斤魚才兩錢,每斤蝦更是低廉到了一錢的地步。可摧鋒、挽瀾兩軍六萬人來計算,哪怕魚蝦對半開,每人每天四兩的量(去除魚鰓、魚骨,蝦頭、蝦殼等不能食用的部分),算上將官,軍官額外的份額,每週的消耗也高達三十五萬錢,一個月就得一百四十萬錢。

這還是最便宜的河河鮮消耗,要是換成豬牛羊,那開銷更是十數倍於此。

東漢承平時期,豬肉14錢一斤,牛肉18錢一斤,羊肉20錢一斤,現在戰亂,豬牛羊可不比河鮮、海鮮,有大規模野生的可以捕撈,以東漢的生產力來開發,幾乎是源源不絕,要多少有多少。

因此,如今的豬牛羊肉都已經漲了好幾倍,自然是河鮮、海鮮的十幾倍價格了。

所以,大部分的精銳都是靠錢砸出來的,雖然沒錢也能磨礪出精銳,但以上限論,那肯定是有錢的上限更高。

劉封對摧鋒、挽瀾的標準可謂是獨一檔,幾乎天天有肉,雖然大部分都是河鮮、海鮮、鹹魚幹、鹹蝦米,但這伙食標準當真是冠絕天下了。

除此以外,劉封精心建設的軍中軍醫體系也已經逐漸顯露成果,雖然遠遠比不得後世,但目前至少在甲級軍中,軍醫比例已經做到了1:200,護士的比例爲1:50。

可別小看這個比例,這意味着三萬人的摧鋒軍軍中,光是軍醫就有一百五十人,護士更是多達六百人,相配套的器械,運力,藥材等等更是不計其數。

但劉封就是捨得投入,不僅僅是貪圖老兵的戰鬥力,更是有着濃烈的後世人文思想的影響,劉封很難眼睜睜的看着這些爲自己征戰沙場的士兵們在負傷之後,因爲得不到救治,痛苦掙扎而死。

讓劉封感到滿意的是,不僅僅是太史慈、趙雲、張遼、徐晃等高級將領沒有貪腐,中下層軍官們在監察委的監察之下,絕大多數表現的都很好,僅有少數案例,也都依法處置了。

最後,監察委還按照劉封的想法,積極向士兵們普及忠於劉封,忠於左將軍幕府的思想。

當然了,普及的方法其實顯得格外的粗暴簡白,主攻軍中的伙食、醫療、福利等待遇。沒有劉封,就沒有每天的肉食和大米,沒有劉封,就沒有生病時的軍醫、藥材,沒有劉封,就沒有如實發放的軍餉和賞賜。

剛開始制定時,劉封還想推廣一些思想,可後來發現,這些完全就是扯犢子,就算監察委能夠明白他的心思,沒有念歪經,這些大字不識的士卒戰士們也根本沒法理解。更別說很大可能從監察委的根子上就理解錯了。

劉封迫於無奈,只能徹底改換思想,只要讓士卒們知道是誰對他們好,是誰給了他們優厚的待遇,是誰保證了他們的地位和收入,就足以杜絕將領裹挾士卒的土壤了。

如此一來,不論是哪裡的士兵都會產生一個共識,那就是自己是劉封的士兵,而不是他麾下某個將領的士兵。

這在目前階段,顯然已經足夠了。

這一招釜底抽薪,只要劉封還在位一天,只要劉封提供的待遇不會大規模衰減,他麾下的軍隊就始終只會忠於他一人。更別說劉封本人還是威望極高,百戰百勝的常勝統帥了。就是太史慈、趙雲、張遼、徐晃等宿將,也都不會有生二心。

從龍之功近在眼前,除非野心大到自己想當皇帝,否則誰又會想到背叛劉封呢?

滿意的檢閱過軍隊之後,劉封帶着簡雍、陳登饋贈給他,以及委託他帶往徐州,進風給劉備的的九江、廬江特產,開始重新啓程,走水路前往徐州郯城。

**

坐鎮零陵郡治泉陵縣的蒯越正翻看着下面的奏報。

零陵郡是大漢唯一一個郡縣不同府的郡國。零陵郡中有零陵縣,但郡府卻不在零陵縣,而在零陵縣以北,灕水的下游泉陵縣。

蒯越翻看完奏報,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之情。

在他的調略之下,交州各郡郡北的幾處要點俱已經被他納入手中。

謝沐、馮乘、富川,臨賀、封陽、荔浦、潭中、匡浦關等地皆是望風而降,主動派人來聯繫,並表示願爲左將軍幕府軍引路。

也難怪這些人會望風披靡,實在是交州人並不想打仗,更別說劉封此時手中可是握有朝廷的任務,統治交州合法合理,交州人會有這樣的反應可謂是再合理不過了。

如今各地俱已奏報,先鋒軍已經開拔,在月內可以掌控各個要點。

這些要點一下,大軍南下的道路就徹底打開了,直抵各郡國郡府可謂是暢通無阻。

就以匡浦關爲例,從桂陽郡南下的大軍沿着溱水一路南下,再沒有任何阻礙,兵馬可直抵南海郡治番禺所在。

而潭中則是鬱林郡中潭水要隘,拿下此地,大軍可以潭水爲後勤補給線,暢行無礙的抵達鬱林郡治所布山縣外。

至於剩下的富川、封陽等諸城,皆是蒼梧郡北方縣邑,沿賀江而設,最終的目的地也是蒼梧郡治所廣信縣。

如此一來,三郡治所皆已如成熟的果實,敞開了花苞,盡數裸露在蒯越軍的面前。

只等蒯越大軍一到,便可瓜熟蒂落。

“叔父,大事已成啊!”

站在蒯越身後的蒯祺表情欣喜,眼中滿是躍躍欲試之色。

本來劉封是打算將蒯祺召入文學侍從的行列,日後再給其安排一個孝廉名額,以此來換取蒯越、蒯良和蒯家的忠心。

不過考慮到現如今的情況,劉封最終暫時擱置了這一想法。

畢竟蒯家新降,劉封就迫不及待的將蒯祺帶走,這讓外人看來,顯然是自己不放心蒯越,纔會屢設人質的錯覺。

雖然以蒯越的智謀,未必會有這般短薄的見識,可劉封要的是收蒯越之心,爲自己所大用,可不是僅僅只想要一個降服的姿態。

因此,蒯祺如今依舊跟在蒯越身邊,爲其帳中文書。

“元吉,不可輕忽。”

蒯祺,字元吉。

蒯越也好,蒯良也好,都視這個侄子爲接班之人,下一代中,唯有蒯祺的才能可堪此重任。

因爲戰亂的關係,蒯良的兒子可能年紀尚小,又或者根本沒有出生,而蒯越則還沒有兒子。

史料中記載,蒯越在死之前,曾經託孤給曹操,可見其就算有兒子,大概率也是未成年,甚至是年紀很小。而日後蒯越的子嗣在史料中再無記錄,而與之對應的是,和曹操關係不如蒯越良好,地位也沒蒯越高,死的更早的蒯良,反而兒子當到了南陽太守的官位,而且迎娶的還是王肅的女兒,和司馬昭是連襟。

從這點來看,蒯越的兒子很可能根本就沒長大成人,在託孤後就夭折了。

因此,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蒯良、蒯越兩人都已經年過四十,可膝下卻大概率沒有子嗣,蒯祺的地位就凸顯出來了,已經成年的他是當之無愧的新生代掌門人。

即便日後蒯良、蒯越生出來了兒子,年老的他們在不知道自己壽命的情況下,也需要蒯祺這個青壯年來爲他們的子嗣遮風擋雨,搭橋鋪路。

由此可見,蒯良、蒯越將蒯祺視爲下一代掌門人,是非常具有遠見的,心胸也極爲開闊,畢竟蒯祺並非這兩人的親生兒子。

就此更可以看出劉封的擔心和應變並非是空穴來風,而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蒯越面色肅穆,朗聲叮囑道:“如今交北各郡之所以如此順服,一來乃是左將軍有皇命在身,總督交州諸事;二來也是因爲荊南諸多賢達出力甚多,居功至偉;三來自然是交北諸郡賢達順應天命,我等不過因人成事罷了。”

蒯祺趕忙收起臉上的喜色,應命道:“我明白了,叔父。”

“好,明白就好。”

蒯越看見蒯祺語出真心,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突然,外面匆匆走入一幕僚,手中捧着一份文書,看見蒯越後,趕忙下拜道:“啓稟將軍,揚州傳書。”

“拿給我看。”

蒯越當即一伸手,蒯祺則主動上前接過文書,轉入其手中。

打開文書後,蒯越匆匆掃視了幾眼,臉上浮起一絲喜意。

蒯祺從旁小聲詢問:“叔父,可是發生了什麼好事?”

蒯祺嘴角勾起,點點頭:“交州大事已定也!”

蒯祺愣了一下,心想剛纔自己說這話,還被叔父批了一頓,怎麼現在蒯越自己倒是說起這些來了。

像是看出了蒯祺心中所想,蒯越卻是將文書拿給對方:“你且看看。”

蒯祺跟在蒯越身邊,名爲文書,實爲歷練,當即就接過文書看了起來。

原來這文書乃是揚州傳信,士家入左將軍幕府朝貢。

文書中詳細記錄了士族子弟1等三人入揚朝貢,並代表士燮以及其兄弟四人,向劉封請封。

之所以是朝貢請封,其實也就是換個說法的乞降,畢竟士燮只是因爲道路偏遠而割據一方,別說起兵造反了,就連違逆朝廷都沒有過,自然算不得逆賊。

既然不是逆賊,那麼現在劉封統管交州諸事,士燮作爲朝廷重臣,自然是要過來迎謁的。

但不論表面上什麼稱呼,實質上就是士家服軟了,願意歸順。

連士家都歸順了,那這交州諸事,還真就是大事已成了。

“恭喜叔父,賀喜叔父!”

蒯祺當即反應過來,轉身衝着蒯越屈身下拜,連連恭喜。

“元吉,不可如此。”

蒯越擺了擺手,示意對方起來:“此非我之功也,實乃是左將軍威名赫赫,故此纔有士威彥遠來恭順。不過如今省去了一番刀兵,當真是功大莫焉。士威彥必得左將軍青眼,日後相見,更需謹慎,不得無禮。”

第6章 曹家夜話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17章 宴請趙田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56章 釜底抽糧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3章 大言欺人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2章 破局之法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34章 真實華佗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5章 潘璋歸心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80章 父慈子孝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31章 兩封家書第51章 公瑾難求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56章 釜底抽糧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516章 決斷河內
第6章 曹家夜話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17章 宴請趙田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56章 釜底抽糧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3章 大言欺人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2章 破局之法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34章 真實華佗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5章 潘璋歸心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80章 父慈子孝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31章 兩封家書第51章 公瑾難求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56章 釜底抽糧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516章 決斷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