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伯符獻策

如此一來,隨州通道從軍事地位上,就徹底被襄陽通道給比下去了。

可這並不代表隨州通道里就毫無價值了。

這裡有溳水灌溉,還有隨縣、唐鄉、平林、南新、雲杜、等多個縣邑,一路連接東江漢平原,是有名的糧倉。

揚州一旦佔領了夏口,可以肆無忌憚的侵吞整個東江漢平原,而襄陽到時候只能坐視揚州在東面擴張,而沒有半點反擊之力。

除非重新奪回夏口或者不惜重兵出擊,從陸路繞道南陽郡,多走數百里路,從北面救援隨縣,否則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慢性失血。

可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揚州有水路,完全可以憑藉後勤優勢避而不戰,從而耗死襄陽援軍。

更糟糕的是,襄陽和江陵的之間的水路聯繫也會被切斷,揚州軍可以先侵吞了整個東江漢平原之後,再順着長江逆流而上,先打南郡江陵城,剪除襄陽羽翼。

到最後,襄陽就只剩下了漢水水系的狹長地帶,坐等對方沿着漢水向北推進了。

這就是爲什麼江夏郡的郡治明明在西陵城,可黃祖卻不呆在西陵,而是要在夏口築新城而守了。

就衝着這一點,黃祖就絕對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至少在戰略眼光上還是有些實力的。

劉表把夏口當做底線,其實也是提醒多過懲處。

因爲一旦夏口丟了,黃祖大概率也是活不下來的。

原時空中,黃祖輸了孫策、孫權那麼多次,自己都每每逃生成功。唯有最後沔水決戰時,夏口城陷,黃祖才爲孫權陣斬。

由此可見夏口之重要。

只要能守住夏口,黃祖就不會有事。

蒯越自然看的出來裡面的貓膩,但劉表能夠有這樣的表態,他其實也已經滿足了。

只要夏口還在黃祖手裡,那蒯越的後路就十分安全,而且後勤補給也可以從南郡江陵那邊補充,他就沒有全軍覆沒的威脅,甚至都還有一戰之力,再不濟也能安全退過長江。

到時候不論是冒點風險順着漢水撤回襄陽,還是安全起見先撤退至江陵,都是可以選擇的選項。

“以我大都督令傳檄夏口,請黃太守不可輕動,只需謹守門戶,阻守江防,此戰便有黃太守一份大功。”

蒯越思考再三,覺得劉封不過新佔揚州之地,水軍難以同江夏水軍相比。

唯一的破綻,就是黃祖忍耐不住,主動出戰中伏。故而爲了避免黃祖出戰,蒯越不惜以功勳相誘,可見他對黃祖還是有些放心不下的。

********

卻說臨湘城中,張羨醒來之後,桓階立刻將自己所行的舉措報於對方。

張羨這時候也沒了心氣,自家宗族大將張程一戰就兵敗身死,親信熊尚被俘,只有區雄一個人逃了回來。

想起孫策當初的建言,張羨心裡悔恨的直冒苦水。

“伯緒所行甚好。”

張羨艱難的想要起身,一旁的張懌趕忙上前攙扶。

“孫堅之子果然名不虛傳,只恨羨之前不曾聽取他的良言。”

張羨當即表態道:“既然伯符還願留下助我,伯緒可倚仗其才,以安危局。”

“謹遵明公之意。”

桓階退下之前,又勸說張羨要多休息。

他剛一出府,孫策就迎了上來:“世兄,明府身體可好?”

桓階笑着答道:“用了湯藥,如今已能起身。”

張羨這次算是小風邪,差不多就是後世的腔梗,算是中風的前奏,必須要臥病靜養,故此纔將郡中軍權暫時託付給桓階。

回到桓階府中之後,他面泛笑容,語出真心的感謝孫策道:“明公聽說了你的建言,很是高興,還望伯符能多多建策。”

早在十天之前,孫策就已經斷言巴丘之敵必然會去奪取益陽和羅縣。

桓階也已經聽從他的建議,放棄了這兩處地方,將兵力撤回望城,準備匯合之後最終撤回到臨湘城裡。

事情發展果然如同孫策所推斷的那樣,巴丘的荊北軍在破城之後休整了八天,隨後分派兩路人馬,各有兩千人,分別拿下了羅賢和益陽。

眼看着荊北軍步步逼近,桓階忍不住詢問起孫策:“伯符,是否該將望城之軍撤回臨湘了?”

如今望城有兵馬四千人,其中三千是從益陽撤回的,這些兵馬都是郡兵,久經訓練,有着不錯的戰力,自然不能白白虛擲了。

卻沒想到,先前還極力攛掇桓階撤軍的孫策卻是態度大變。

“世兄,策以爲暫時不必撤軍。”

桓階大爲驚訝,不解道:“伯符先前不是力主撤軍的嗎?怎麼此時又改了主意?”

孫策卻是昂揚道:“先前撤軍,是因爲益陽、羅縣已不可守,如不撤軍,則必白白浪費兵力,爲敵所乘。”

“現在改變主意,卻是因爲巴丘的敵人動了。”

孫策將桓階請到地圖旁:“世兄請看地圖,我先前力主撤軍,其實是擔心巴丘之敵直驅望城,切斷臨湘和益陽的聯繫。可如今巴丘之敵居然先取了羅縣和益陽,而不敢動望城。可見其心虛了。”

桓階緩緩點頭,贊同孫策的判斷,可又疑惑不解道:“伯符你這是何意?”

孫策笑了起來,宛如鋒芒畢露:“巴丘敵將既貪且慫,若是其敢於在十日之前長驅望城,那是剛猛勇勁,若是敵不動如山,那是謹慎沉穩。可其偏偏不敢直驅望城,卻又忍不住在眼下才分兵益陽、羅縣,可見其優柔寡斷,又貪念功勳。”

說到這裡,孫策停頓了,看向桓階,在對方驚訝莫名的目光中,孫策森冷道:“賊可敗矣!”

桓階震驚莫名,心臟劇跳,張開嘴巴好半晌才擠出一句同樣的話。

“伯符你這是何意?”

“請世兄給我三千精銳,我必在望城挫敗賊勢。”

孫策信心十足道:“若是運氣好,可得一場大勝,即便運氣差些,也定有斬獲。”

桓階震驚出聲:“伯符此言當真?”

巴丘一敗,輸的實在是太慘了,而且當時措手不及,都沒來得及封鎖消息。

因此,臨湘城中的士氣頗爲低迷,百姓也惶恐不安,這一直都是桓階這十多天裡的心病之一。

如果孫策真的能夠在望城打上一個勝仗,不求有多大,但凡能夠斬首數十級,生擒個十幾人,必然能夠大大提升己方低迷的態勢。

“策安敢在世兄面前胡言!?”

孫策拱手道:“只求世兄讓我親自揀選精銳,三日之內,秘密前出至望城,荊北軍不來則已,若是敢來,必有露布回傳!”

“好!好!”

桓階大受振奮,上前拉住孫策的手道:“如此,就拜託伯符了。”

隨即,桓階授孫策爲都督,揀選三千精銳,晝伏夜出,趕往望城,並接管望城諸軍軍權。

得到授權之後,孫策立刻開始揀選精銳,所挑選的人俱是當初跟着他父親北上的部曲。

同時,孫策還派人前往望城,讓望城守軍開始大張旗鼓的撤軍。

三日之後,望城的軍隊已經撤出大半,而孫策也選足了三千精銳,又得桓階之助,大開武庫,光是鐵甲就取用了三百多套,還有戰馬四十餘匹,晝伏夜出,奔赴望城。

********

在孫策揀選精銳的時候,巴丘城內也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爭吵的兩方,一方是黃忠、文聘,一方則是蔡瑁的兩個弟弟蔡瓚,字茂圭、蔡琰,字文圭。

雙方爭吵的焦點在望城。

之前蔡瑁偷襲巴丘得手之後,並沒有按照蒯越的要求繼續進攻望城,而是在巴丘固守,觀察形勢。

後來發現羅縣空虛,益陽、望城的守軍驚慌失措,城門緊閉後,蔡瑁這纔信服了蒯越的話,生出了後悔的心思。

於是,蔡瑁召集諸將議事,想要先拿下羅縣和益陽,掃清側翼的威脅。

羅縣此時城中空虛,幾乎是砧板上的肥肉,而益陽卻有兵馬數千人,城門緊閉,可見是需要費一番力氣的。

蔡瓚和蔡琰兩人自然希望分到羅縣這塊肥肉,而把骨頭丟給黃忠和文聘。

雖然黃忠和文聘也是劉表的心腹,但在蔡瑁和蔡家面前,卻也只能忍氣吞聲。況且對二人來說,也絲毫不懼益陽守軍,他們最擔心的是分不到功勞。

於是,兩方人馬議定,羅縣歸蔡瓚和蔡琰所取,而益陽則由文聘、黃忠去取。

作爲補償,等到大軍進攻望城時,則由文聘和黃忠爲先鋒。

本來大家都已經商量好了,可壞就壞在孫策身上了。

孫策先撤回了益陽的兵馬,使得益陽也變成了空城一座,被文聘和黃忠輕鬆收復。

這時候前線細作又傳回消息,望城的守軍也開始撤軍了,如今望城很可能也變成了空城一座。

這下子蔡瓚和蔡琰不滿意了。

原本望城是作爲骨頭的補償才留給文聘和黃忠的,結果現在益陽、望城的守軍居然全跑了,這兩根骨頭居然一眨眼,全變成大肥肉了。

這讓蔡瓚和蔡琰如何能忍。

兩人立刻去找了蔡瑁,想要說動蔡瑁改換安排,將望城交給他們倆去取。

“兄長,這不公平!”

一進大帳,蔡琰就大聲嚷嚷起來:“益陽那幾千荊南軍撤了,白白給了那兩兵痞一個大功。”

羅縣根本無人據守,雖然也是功勞,但肯定比不上益陽這等數千兵馬據守的城池。

雖然如今益陽的荊南軍撤退了,可黃忠、文聘也可以說成是被自己給擊退的,蔡瑁他們還真沒法否認。

如此一來,文聘、黃忠他們的功勞可就反過來居於蔡氏兄弟之上了,也難怪蔡琰氣成這樣。

“羅縣是你們挑選的,現在又來說不公平。”

蔡瑁卻是冷冷的看着自己兩個弟弟:“你們當我這個都督說話是放屁嗎?”

蔡瓚、蔡琰俱是一驚,趕忙匍匐在地道:“兄長息怒,我等不敢。”

蔡瑁是兄長,而且自小就是他們一輩中才能最高,最得長輩喜歡的子嗣,因此蔡瓚、蔡琰以及族中同輩子弟都很敬重畏懼蔡瑁。

現在看見他發火了,兩人自然立刻滑跪了。

看見蔡瓚、蔡琰老老實實求饒了,蔡瑁冰冷的面龐這才轉暖:“將令都已經發下去了,現在才說不公,如之奈何?”

其實蔡瑁此時心中也是又氣又悔,他後悔的是沒聽蒯越的話。要不然眼下望城都應該已經拿下了,還能順勢兜住益陽那數千精銳,自己的戰功必然再上一個臺階。

蔡氏兄弟倆這時候來告狀,其實正是撞在他槍口上了。

蔡瓚要比蔡琰機靈,從蔡瑁的話裡聽出了些許深意,於是大着膽子試探道:“兄長,您之前的將令乃是全殲益陽守軍。眼下益陽守軍成功撤離,這是不是也意味着黃忠、文聘二人未能全功?你剝奪他們繼續進攻望城的權力,也算是事出有因啊。”

蔡瑁眉頭一挑,覺得蔡瓚說的還真有些道理。

蔡琰一見,趕忙幫腔道:“大兄,我覺得二兄所言有理啊。明明是黃忠和文聘二人疏忽大意,居然讓益陽的荊南軍給跑了,您不懲處他們,只是剝奪了他們後續行動的權力,這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啊。”

蔡瑁暼了一眼蔡琰,沉思片刻後:“你們確定能夠拿下望城?”

蔡瓚、蔡琰一聽,頓時激動起來:“大兄放心,望城兵馬已經撤離,如今不過空城一座,難道我們倆還能拿不下一座空城?”

蔡瑁點了點頭,他就算不信自己這兩個弟弟,也信得過蒯越的判斷。既然蒯越都認定了荊南軍不會有反擊之力,那他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好,既然如此,那就依了你們。”

蔡瑁當即下令,命蔡瓚、蔡琰二人統領本部人馬共計四千人,前往攻取望城。

本來蔡瓚、蔡琰覺得就帶羅縣兩千人足以,可蔡瑁卻擔心臨湘的反應,讓他們帶上全部部曲。

這樣一來,有四千人防守望城,就算臨湘以主力反撲,都未必能在短期內破城,而蔡瑁、黃忠和文聘隨時可以順湘水前往望城救援。

蔡瓚、蔡琰兩人自然唯命是從,當即整點兵馬,準備前往羅縣。

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8章 晨昏定省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25章 意料之外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98章 北伐臧霸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2章 韓循獻策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15章 潘璋歸心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9章 否決張飛第8章 晨昏定省第79章 玄德教子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616章 左右爲難
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8章 晨昏定省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25章 意料之外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98章 北伐臧霸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2章 韓循獻策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15章 潘璋歸心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9章 否決張飛第8章 晨昏定省第79章 玄德教子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616章 左右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