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朝會五

見這件事情定了下來,天啓皇帝緩緩的點了點頭,掃視了一圈,緩緩的道:“這裡有一份摺子,楊愛卿,念給衆位愛卿聽一聽!”

聽到天啓皇帝的話,這些大臣都有些茫然,那些敏感的人此時已經明白過來了。這次天啓皇帝召集大朝會,並不是爲了熊廷弼,接下來纔是真正的正題。

“這份奏摺是遼東監軍太監上的,裡邊的建議朕覺得值得商量,衆位愛卿聽聽吧!”將奏摺交給了陳洪,天啓皇帝緩聲道。

還是遼東的事情,很多大臣都在心裡感慨,這些人算是看出來了,這位天啓爺是一定要將遼東弄個水落石出的。很多在遼東有着利益糾葛的大臣,此時已經有了退意,皇帝如此關注,以後的事情怕是不好辦了!

楊鶴則是微微一愣,這本是太監的活,怎麼交給自己了?看來天啓皇帝是對自己不滿了,這是在報復自己,心裡雖然腹誹,臉上卻是一臉高興的接了過來。

“臣,遼東監軍太監崔福,叩請聖安!臣得陛下信任,監軍遼東,時刻不敢懈怠,今有一事,臣覺不妥,恭請陛下聖裁!”楊鶴接過陳洪遞過來的奏摺,大聲的唸了起來,“遼東戰事頻繁,各軍將領實心用命,遼東局勢倒也穩妥。近日臣卻覺有一事不妥,遼東之地將領繁複,悍將無數。遼東督師楊淵,治軍雖然有方,可遼東土地廣袤,展示頗多,臣奏請陛下派一威服中軍之人,提督遼東。”

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氣啊,這份奏摺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對遼東的將士也多爲誇獎之詞。只是明白人都能聽得出來,這是在參劾遼東督師楊淵啊!罪名也不小,明着是說遼東地域廣袤,戰事頗多,楊淵一個人忙不過來,其實就是在說楊淵沒有能力統領遼東,希望皇帝派遣有能力的人到遼東去。

楊鶴的奏摺雖然唸完了,可是大殿裡頓時陷入了安靜之中,此時能夠摸到脈的也就是東林黨的這些人。其中看到的最明白的要數兵部尚書姚宗文,他明白天啓皇帝是要對楊淵動手了,也不知道下一個是不是自己。這位少年的天子的心機不是一般的深啊!不明着說是因爲楊淵參劾了熊廷弼,而是弄出了這麼一手。

那遼東的監軍太監是什麼人?那是天啓皇帝的家奴,沒有天啓皇帝的允許他敢說這樣的話?況且姚宗文可不相信,楊淵沒有打點好這位監軍太監,崔福上書參劾楊淵,是誰在背後授意不言自明瞭。

輕輕的喝了一口茶,天啓皇帝淡淡的道:“衆位愛卿有什麼想法,經管說來,朕不會治罪的。”天啓皇帝笑容看在東林黨人的眼裡,那就是魔鬼的微笑。

“陛下,臣有本奏!”半晌,大殿裡想起了一個聲音,所有人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只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次站出來的很特殊,因爲他是兵部尚書姚宗文。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時候姚宗文多還躲不及呢,怎麼會自己跳出來?

“哦,姚愛卿,有什麼意見經管說!”天啓皇帝輕輕的一笑,和顏悅色的道。

“臣覺得這件事情很很重要,遼東乃是大明重地,遼東一旦有失則威脅京師,不可不重視。既然三法司要派人前往遼東查察熊廷弼一案,那朝廷也可派一大員前往遼東,查察吏治,整肅邊軍。如果事情真如崔公公所言,那也好早做打算。如果沒有,也可是陛下放心!”姚宗文的話說的中規中矩,誰也挑不出毛病來,只是姚宗文有些忐忑的看着天啓皇帝,這也算是他遞給天啓皇帝的一份誠意。

輕輕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意味深長的笑了笑,緩聲道:“姚愛卿不愧爲兵部尚書,這個意見提的好,有真知灼見!不知衆位愛卿有什麼看法?”

“陛下,臣覺的姚尚書的建議非常好,臣附議!”第一個站出來的左都御史楊鶴,接着便是吏部尚書周嘉謨,兵科都給事中楊漣,戶科給事中左光斗。再加上齊浙楚黨的大部分官員,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沉聲道:“既然這樣,那就這麼定了吧!既然事情定了,那就要選拔一位能臣幹吏,不知道衆位愛卿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站在大殿之上的這些人都明白,重頭戲終於來了,這纔是爭奪的重點。東林黨能都拿到,那麼遼東的事情自然萬無一失,這次的損失不但全部回來,還佔了很大的便宜。

“陛下,臣推舉一人!”第一個站出來的依舊是兵部尚書姚宗文,這次他的目光沒有在接觸天啓皇帝,而是有意無意的看向站在前面的韓曠。

“愛卿有什麼合適的人選,經管說來?”天啓皇帝似乎很高想,看着姚宗文,迫不及待的道。

姚宗文將心一橫,大聲的道:“遼東之事乃重中之重,這次前往的人也當爲聲望與才幹兼備的人選。內閣大學士韓曠,威望足夠,且精通兵事,臣以爲是不二人選。”

天啓皇帝的眼睛微微一縮,笑着看了一眼站在前面韓曠,若有所思。

“陛下,臣覺的姚尚書言之有理,這次的事情卻非韓大學士莫屬,臣附議!”這次站出來的是戶部尚書王林光,這位決定辭官的老狐狸,此時還是決定在做一件事情。

“臣附議!”隨着他的站出來,朝堂上東林黨的人無論官職大小,全都站了出來。

輕輕的眯着眼睛,天啓皇帝將這些人的行爲看在眼裡,心中卻是不住的冷笑。

“楊愛卿,你怎麼看?”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原本很好說話的天啓皇帝這次卻沒有答應,而是將目光看向了一邊的楊鶴,那些沒有站出來的官員,此時也將目光看向了楊鶴。

“陛下,臣以爲遼東之事既然爲重中之重,那這次朝廷派往遼東之人必將是老成持重,且在軍中有着很高的威望。韓大學士雖然在朝威望很高,可是說道統御遼東駐軍,恐怕不太合適,臣有一合適人選。”沒有理會東林黨人吃人的目光,楊鶴大聲的道。

求推薦啊!有票票的給點啊!滿地打滾求票票!

第346章 改軍制第609章 開臺第494章 請辭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453章 火炮第67章 孫承宗第321章 抓人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566章 崔福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376章 大喜第278章 我們跑吧第14章 愚蠢的女人第400章 關係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610章 招生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59章 接着密謀第42章 內庫和人第504章 希望第250章 遵化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46章 改軍制第86章 策論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125章 命案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4章 原來如此第29章 山雨欲來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349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2章 提上褲子第531章 步伐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401章 登岸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250章 遵化第139章 大婚一第15章 呂后第67章 孫承宗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542章 杭州第232章 威逼利誘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149章 謀劃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618章 還有客人第614章 開考第587章 打算第2章 提上褲子第75章 朝議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237章 會盟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385章 御前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593章 去皇宮第121章 笑四笑第205章 龍昌第570章 人心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194章 密摺第385章 御前第162章 血戰瀋陽城第504章 希望第127章 選定第315章 盧象升第430章 廠衛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511章 拜師第204章 方家第355章 蔣幹盜書第582章 鄭一官第75章 朝議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325章 動手抓吧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48章 周嘉謨第306章 動手吧第2章 提上褲子第490章 出兵禦敵第215章 趙率教第258章 回京城第632章 冬日來了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238章 造反了第471章 萬人神機營第415章 打草驚蛇第192章 後顧之憂第82章 信第538章 揍他第507章 無妄之災
第346章 改軍制第609章 開臺第494章 請辭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453章 火炮第67章 孫承宗第321章 抓人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566章 崔福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376章 大喜第278章 我們跑吧第14章 愚蠢的女人第400章 關係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610章 招生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59章 接着密謀第42章 內庫和人第504章 希望第250章 遵化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46章 改軍制第86章 策論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125章 命案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4章 原來如此第29章 山雨欲來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349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2章 提上褲子第531章 步伐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401章 登岸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250章 遵化第139章 大婚一第15章 呂后第67章 孫承宗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542章 杭州第232章 威逼利誘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149章 謀劃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618章 還有客人第614章 開考第587章 打算第2章 提上褲子第75章 朝議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237章 會盟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385章 御前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593章 去皇宮第121章 笑四笑第205章 龍昌第570章 人心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194章 密摺第385章 御前第162章 血戰瀋陽城第504章 希望第127章 選定第315章 盧象升第430章 廠衛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511章 拜師第204章 方家第355章 蔣幹盜書第582章 鄭一官第75章 朝議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325章 動手抓吧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48章 周嘉謨第306章 動手吧第2章 提上褲子第490章 出兵禦敵第215章 趙率教第258章 回京城第632章 冬日來了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238章 造反了第471章 萬人神機營第415章 打草驚蛇第192章 後顧之憂第82章 信第538章 揍他第507章 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