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

明人陳繼儒在《安得長者言》裡有這樣一段話:

乘舟而遇逆風,見揚帆者不無妒忌。彼自處順與我何干?我自處逆,與彼何干?究竟思之,都是自生煩惱,天下事大率類此。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江上行船,見到他人順風揚帆,而自己逆風行駛,這時便對順風者產生妒忌,這隻能是自尋煩惱。陳繼儒講,別人順風,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和別人的生活目標不同,我做我自己的事,實在不必去和別人攀比。

有人做過這樣的測試:鄰居做生意賺了錢,買了一幢很漂亮的別墅。美國人則很尊敬,願意和鄰居交往;德國人很崇拜鄰居,向他看齊;日本人很謙虛,但心中暗暗發奮,一定要超過他;而中國人則認爲這錢一定不是好道來的,瞧他那德行,哪能賺那麼多錢。

很顯然,前三者的做法都可取,如果是後者,那就是妒忌了。讓我們先來看看兩個妒忌的故事。

春秋時,鄭莊公欲伐許國,五月閱兵,發排兵車。老將潁考叔搶先爭得了兵車,駕車跑開。而年輕將軍公孫子都沒有追上,便心生恨意。七月,鄭軍攻打許國都城,潁考叔奮勇爭先登上城頭。公孫子都立於城下妒其得功,便悄悄搭弓射箭,潁考叔毫無防備,結果倒地身亡。正如一位西方人所說:“嫉妒是來自地獄的一塊嘶嘶作響的燒紅的煤。”正是嫉妒,使本可以年輕有爲的將軍,做出了害人害己的愚蠢舉動。

三國時曹操一方面招賢納士,但另一方面也對超過他的人心懷妒忌。曹操手下有位主簿叫楊修,聰明過人,每每識破曹操心計。一次建造相府,搭好了架子,曹操去看後,讓人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衆人不知曹操什麼意思,楊修見了,便說:門中“活”,是個“闊”字,丞相嫌門大了。又有一次,有人送曹操一盒點心,曹操便在上面寫了“一盒酥”三個字,命衆人傳看,大家都不解其意。傳到楊修,楊修便打開蓋吃了一口,然後對旁邊人說:“丞相叫我們“每人一口”把它分吃掉,這還不明白嗎?”

對楊修的聰明,曹操口上稱讚,“心實惡之”。後來曹操兵發西涼,兵出斜谷界,與敵軍對峙,形勢對曹操不利,曹操想退兵,心不甘,硬挺着,又無勝利希望。這時值勤官來請示今晚軍中口令是什麼。曹操正在吃雞,便隨口說道:“雞肋”。口令傳下去,楊修便開始整理行裝。旁邊的人很奇怪,說,又沒下撤退的命令,你爲何收拾行裝?楊修答道:“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早點打點行裝,免得到時慌亂。”楊修這一說,其他人也開始準備了。這事讓曹操知道了,曹操再也容忍不了小小的主簿竟比自己聰明,他便以惑亂軍心罪,將楊修殺了。楊修的死與自己不善自保有關,同時也與曹操的妒忌有直接關係。

妒忌是一種消極的、不良的病態心理。我們不要小覷它的危害性。它平時深藏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備受精神折磨,生理上也會造成內分泌紊亂,腸胃功能失調,神經衰弱,腰痛,背痛等等。但丁:“嫉妒者只會拉動風箱扇起你的嘆息”。美國劇作家佩恩說:“嫉妒者對別人是煩惱,對他們自己卻是折磨。”《三國演義》裡的東吳大都督周瑜嫉妒諸葛亮之才,千方百計要害死諸葛亮,結果落得自己活活氣死,臨死時還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我們難道也要讓嫉妒的感情時時折磨自己嗎?

妒忌這種不良情緒積壓得多了,往往會因一個偶然因素或特定場合,“以歪曲的形態爆炸開來”。公孫子都竟會暗箭傷人,就是例子。

愛默生說:“凡是受過教育的人最終都會相信,嫉妒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嫉妒的人並不是對所有比他強的人都嫉妒,對那些資歷和水平確實比他高的人,他並不一定嫉妒。他所嫉妒的對象,大多是同學、同事、同齡人,因爲他認爲他們之間應該平起平坐。如果不是這樣,他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刺激,痛苦、憤怒的情緒就會隨之而來。正如牆根說的:“人可以允許-個陌生人的發跡。卻決不能原諒一個身邊的人上升。

妒忌,作爲人性的弱點,幾乎誰都會有那麼一點。這是人性中殘存的動物的一面。據研究者說,許多動物都有嫉妒的本性,一隻狼會把比它多搶了獵物的同類咬死。據中國雜技團馴獸演員夏世華講,一隻叫“紅紅”的小狗看到馴獸員接觸一隻叫“麗麗”的小狗較多,它竟然嫉妒地把“麗麗”咬死了。我們雖早已進化成了人,但這個“動物性”卻似乎與生俱來。當我們還是孩子時,就會對父母表現出的對其他弟妹的“偏心”而心生不快,我們會因他們比自己多吃了一口蛋糕或新穿了一件衣服而生氣甚至哭鬧。

雖然妒忌是人普遍地也可以說是天生的缺點,但我們決不可因此而忽視他的危害性。趁着它還只是我們心靈裡的小小“腫瘤”,我們就要趕快診治它,以免它發展下去,成惡性“癌變”。日本學者詫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學》一書中說:“所謂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佔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寶貴的東西被別人奪取、或將被奪取的時候所產生的感情。”

他說:“這種感情是一種極欲排除別人優越的地位、或想破壞別人優越的狀態,含有憎恨的非常激烈的感情。有了這樣激烈的感情,而不一定立刻顯現於表面,這就是嫉妒。在引發事端的場合,反而是冰山一角,許多嫉妒都是深藏在人們的心中的,使烏漆烏黑的功能發酵,以歪曲的形態爆炸開來。”

英國思想家培根曾說,嫉妒“來自我與別人的比較,如果沒有比較就沒有嫉妒”,“要想消滅嫉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是求名聲”。凡是“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功夫去嫉妒別人的”。我們不要看到別人“順風揚帆”的得意風光就忘了自己的目標,我們總不能爲了也求這種風光,而掉轉自己的船頭吧。有妒忌心的人,常有一種危機感,就是怕別人超過了自己,顯出自己的落後和平庸。因此他們常常盯着別人的缺點,對別人的長處不是視而不見,就是故意詆譭。其實,這隻能說明自己氣量狹小。儘管我們都免不了會有嫉妒這個似乎“令人無可奈何的感情”,但只要我們真正認識到了它害己害人的危害性,通過自我的心理調整和控制,是可以逐漸克服它的。我們要有寬闊的胸懷,謙虛的態度,像古人說的:見賢思齊。不是去嫉妒別人,而是虛心向別人學習,爭取和別人一樣有所建樹。克服妒忌,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要跳出自我,與人爲善。這也是一種可行之策。

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8章 學會制怒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章 學會微笑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8章 學會制怒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8章 學會制怒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5章 不貪婪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5章 不貪婪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5章 不貪婪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1章 善待時間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8章 學會制怒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5章 不貪婪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5章 不貪婪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章 學會微笑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
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8章 學會制怒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章 學會微笑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8章 學會制怒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8章 學會制怒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5章 不貪婪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5章 不貪婪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5章 不貪婪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1章 善待時間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8章 學會制怒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5章 不貪婪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5章 不貪婪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章 學會微笑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